点击加载最新
大臣乃倡廉肃贪的关键,这首先是因为他们身居要职,位高权重,他们如何居官任事,必定会对政治生活与社会风气产生重大的影响。其次,大臣一旦身涉贪贿...
来源:转载2017-05-02 14:44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包含了丰富的择友、处友哲理。高山流水、管宁割席,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带着历史的沉思、深刻的劝诫、高洁的操守,给后人交友处世指明...
来源:转载2017-04-28 10:24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亚圣”孟子推重此概念,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
来源:转载2017-04-25 10:05
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初一,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当朝宰相)司马光病逝,终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其为太师、...
来源:转载2017-04-21 09:25
《尚书》为中国古代“五经”之一,十分难懂,汉代郑玄将它比喻为“天书”:“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书然。” ...
来源:转载2017-04-20 10:24
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立有家诫家训,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亦是如此。张謇的《家诫》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
来源:转载2017-04-18 10:18
战国时期,列子曾拜老商先生为师学习本领。有一个叫尹生的人听说列子学成归来,便趁机请求在列子门下学习。...
来源:转载2017-04-13 11:17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清军大举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时年76岁,率全城军民守城。高阳城破,孙公被擒。 ...
来源:转载2017-04-06 14:58
知书达理、清正廉洁、士风浩荡,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标准写照。他们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向权...
来源:转载2017-03-30 10:50
嘉庆十一年(1806年)除夕,在福建省长乐县衙作师爷的一位年轻人正在家里忙活年货,长乐县令突然火急火燎地传他。原来福建巡抚衙门发来紧急公文,...
来源:转载2017-03-23 15:03
政声人去后。为官一任,尽管能力有强弱,业绩有大小,但只要一心为民,相隔再远,也常能听到历史那浑厚而持久的回音。...
来源:转载2017-03-23 15:01
苏轼为官登州时,有个下属每次汇报工作时都是事无巨细没完没了,听得苏轼很倒胃口。那天,下属又来汇报,苏轼就敷衍他说:“我现在没时间,你晚上再来...
来源:转载2017-02-22 10:48
一提起苏东坡,人们便想起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近读林语堂先生的《...
来源:转载2017-02-07 10:48
蔡世远(1681-1733),字闻之,号梁村,今福建漳浦人。蔡世远不仅是清初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廉官能吏。他与侄子蔡新分别担任...
来源:转载2017-02-06 09:44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富有争议的人物,有关曾国藩传说、典故、介绍、研究也已经有许多。作为追求道德自律的封建大臣,从其家书中寻找一些对于今天的人们...
来源:转载2017-02-04 14:22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