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茔札记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农村风俗习惯、文化传承,迁动祖茔是件举足轻重,惊天动地之大事。亦可说,骤然间数代不遇之大任降于吾与堂叔伯弟兄之身。然偌大家族,上须不愧对五代先祖,下则顺应后世子孙之发展与崛起。吾等族弟泰然应之,竭全身之力,为先人选之风水宝地而扎茔,以追思祖德,继往开来。
农历己丑年三月初二,受叔鸿字辈之托,驱车至太行之脉凤凰山察选风水之地。三弟请其战友樊先生执事,当天下午看两地均不如意,申时许族弟三中提议龙洞乡有一处茔地似可备考选察。当时吾意天已晚,明天再看,几位叔辈长者云,天黑的迟,可一鼓作气看看再说。至离龙洞乡政府数公里处,对面一拖拉事故车将吾轿车从后门之后挂透刮破,我在车前右座眼看着而无力挽救。如照吾之言不再察看,或许能避之一难。然亦有人云,先祖看中了龙洞这块风水宝地,有意留此扎茔。故车有小事以告,而人无恙。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在影响着这个大千世界,更影响着主宰这个世界的人类。有亦罢,无亦罢,吾等心有大目标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旨在一种至高境界的追求与向往。直至亥时车事处理完毕,才与族叔、同辈及友到“大杨树”酒店晚餐,商定第二天继续选茔。
三月初三,阳光明媚,春风熙熙,吾等与叔辈及友数十人至太行山脉凤凰山龙洞乡一带,寻觅上风上水之茔地。先达一处,风水樊仙认为不可,无龙脉不宜扎穴。驱车前往焦作影视城西北方一山峡谷,座东向西,东坡、北坡、南坡及谷之底可供选择,樊仙亦认为不可,选之甚差,无龙脉地气形状,不宜点穴做阴宅。奔波于太行山龙洞一带蜿蜒之山路途中,樊仙手指北向山谷说,此处有好地方,但做茔地审批难度很大。随即三弟联系龙洞乡之政要对接选茔之情况,晚上亦请本村及焦西办等人谈商老茔地赔偿事宜。
三月初五,与胞兄大国及其所请风水仙彭氏赴焦,直奔龙洞两个山沟寻觅扎茔之地。终于在一山坡处,百多棵柏树胳膊大小粗,亭亭玉立,草茂而花盛,在其南有孤山水库(现称群英湖)流下水渠,像半弯半圆之玉带河护着一片小树林,给以赏心悦目之感,直觉做茔地应是一片好去处。有趣的是,随胞兄来帮选茔一朱姓人士,指着附近一块茔地,说此处不妨问问,这家是“弄住事了”。果不其然,一会该村长来后问及此,说这家族人正副科级出了七八个。晚上在族叔鸿源家开会研究商议茔地之事。
祖茔之地迁移,在我等族人心中重千斤,确实是时间紧,政府告示公历4月30日前必须结束,只有二十多天时间,不然会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也真的是任务重,须寻找选定一块族人皆大欢喜,高兴满意之地,需要花钱、跑路、协调多方关系。可以说王氏这支百口人之多的大家族,都在企盼着这次迁移茔地,能带来方方面面的幸运,人丁兴旺,才俊盛出,平安健康,财源滚滚。然渴求幸福的成功人生,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水准,是人类征服大自然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而在征服过程中的物质与精神从文化意义上讲是在追求内外在的统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似乎就凝聚着人类渴望认识掌握大自然,而又难以完全实现的喟叹!迷茫中的冀予和希望,也是当今社会主流、文化精英、经济达士,那么看重精神层面的东西一样,风水学理论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物。本着这些理念与感知,三月初六吾率众人,由樊仙掌印又在龙洞山上寻找好风、好水之茔。昨天那块备选之地,樊仙看后未置可否,而是沿山沟上下数里折腾,从巳时许开始,直至未时才选中另一宝地。其形势,恰恰居山壑之中间,东高西低,前面为川,再前面有两重青山。用风水行话,称之为左青龙,右白虎,宁让青龙高千丈,不让白虎抬头望,玄武朱雀,后高前低,有依有靠,层次参差!像把椅子之状。当时樊仙说,中间开满黄花这块地最好,连接其梯田状下一块,如能合二为一,更有难言之妙,彰显恢宏气势。但须弄明中间这块梯田之上茔地何姓?该村长来后告知“姓张”,樊仙喜形于色,合不拢嘴,如姓阎、地虽好则不敢用,因其姓“阎”,而吾姓王,会成“阎王坟”,很不吉利。同时樊先生讲其“风水生涯”亲历之事。一家人姓牛择茔地十分吉利,家业兴旺发达,不知何时其茔地后又添新茔,更不知新茔地之主姓车。车家虽属小门弱户,但几年间牛家由盛变衰,而车家由弱至强,盛极一时。当地当时之人惊叹“牛拉车”---牛家为车家拉套致富是耶!与此同时,樊先生讲上边这家茔地如姓司、史,虽无大碍,但亦不好,而其张者蕴有长远、开张、凸显,在王氏茔之后,则大有支持、相助、彰显之意。
初按樊先生之选,族叔鸿谦认为很好,然我意则最后敲定须找更高层面、专业之大师。三月廿二日上午,吾陪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先生到祖籍王褚村察看三处宅院后去考察茔地,做最终之决定。噫!上天佑吾之王氏家族。为人厚道、忠诚朝廷的先祖王午(王褚村王氏始祖)公奉诏移民,其身为皇帝命官,坐车骑马领众家眷,移民到古时宁邑,今之修武县这个地方。王氏宗谱有“悬车诏谟,山阳名门”之说,悬车即停车、拴车,停顿按扎;诏谟,诏即皇帝的指示、书信,谟是琢磨、揣摩,研究如何不辜负皇帝的移民使命之意。之后,先祖在此以诗书教化乡里,恩泽后人,从而成为古称山阳今叫焦作一带的名门望族。王家祖茔在今之修武县西四十里王楮村北数里之地,俗称“老王坟”,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然几世(从王午公一世已传至今廿六世)先人从祖坟析出,拔茔于王楮村西一里称谓“西坟”,今已无法考究与知晓是何时何人之为。但流传度极高,吾辈曾无数次闻听族中长者闲聊,口口相传多代人的王家“补丁坟”之美丽故事,几乎全村妇孺皆晓。相传有个風水先生从吾家“西坟”边路(行人过车县道)过,手指茔地胡言乱语:这块茔地已无丁点灵气,犹如皮袄糟破提不起来。如能补块补丁,则会像新皮袄一样兴盛光泽,资荫后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18世祖超然公暗暗铭记在胸,然时虽家富有粮,但尚无小康,故如“愚公”移山一样嘱托其子完成鸿业。时至19世祖绶畴公恰逢当年(20世纪初年),帅其弟及六子侄创业有成,置买田地宅基,开办盐庄、粮庄,家业殷实,已逾小康,故距“西坟”西北向百多米处,按依“风水仙”指点立祖拔茔,整就坟地,远远望去松柏成荫、好像是一个茔地,而实际新茔距老坟仅百米之远。多年后那位云游四方的风水仙师又路过到此,指着新拔茔地云:“好茔呀”!其惊叹大喜之状令人捧腹。其与路人点评新茔,“这补丁补得好,气脉上来了!气脉充盈,则元气神功得以恢复,且比以前更宏大深远,可护佑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入仕途与学问者像喜鹊一样纷起(多之意)”。果如所云,高祖超然公膝下二子,孙辈六男二女,那个时代弟兄人众,如狼似虎乡人羡慕啧叹。时至今日不仅成为百口多人之大家族,且持“北大”博士毕业者三人,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成为单位或组织中坚骨干者不乏其人。这就是吾家“茔地补丁”的美丽传说,说的就是今天将要搬迁的王楮村西之“茔地”。然释先生则以为虽是块上等水水之茔,但焦作电厂百米之高的五座凉水塔(1980年代建),已经影响了茔地的风水,即使不因南水北调也该迁移了。之后驱车龙洞观看新选茔地,那可真是个叫“巧”。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风水仙,一个是国家级大师;一个是满嘴方言(明清旧制怀庆府口音),一个是味浓厚重的四川方言,相隔千里之外,从未谋面之人,为何对这块风水宝地的看法会惊人相似,完全一致呢?难道真有如此“巧合”之事,真的天道酬勤,有降大任于斯人之天意乎?呜呼哀哉!大师曰:一、地形好,左高右低,后高前低,有依有靠,枕山蹬川,祖辈大官。二、巧选在山川之中间这块梯田之地(当时该村长托辞不给,拟奇货可居,高价卖出),居中者,寓意很深很好。三、脚蹬川再往前,两重高山横在眼前,隐约可见点将台、笔筒、令箭。其实大师认为,贵在远处有两重山,山意味象征着崛起、旷达与腾飞,走向更高更远。四、茔地因在川之中间,而避风雨,蕴地气、藏龙脉,蓄势待发,成就大业。在新选茔地这块黄花满地之梯田上,吾亲耳听樊仙与大师在不同时间、相同地方,共同说出如将两块合成一块,风水更好,愈聚龙脉地气。其理念为:地块大,有气势,寓意着高远、博大,而分割则气势、气度、气量不够。更有意思的是,之前胞兄带的风水先生看中的那块长满郁郁葱葱之松柏,还有玉带河相护的宝地,樊仙与大师之看法又是完全相同:两边依靠之山因隐隐约约而太远,谓无依;整块地凸显并圆光一块,且后之地势低,谓之无靠;因其地形较高并突出,处风口浪尖,难以遮风挡雨,不仅难出人才,即使出也难以长久,稍有风吹雨打即会挫折殆尽。
千载难逢之机遇,完成一件族人都想都盼,告慰先人,启发后人之大业,吾深知责任之大之重,竭尽全力为山阳王氏宗族做件轰轰烈烈的岸伟之事,吾心不亦乐乎!然哲者曰:世事十有八九不称心如意,多天之辛苦跋涉,奔波协调之时间、精力、钱财均不赘言,而族中长辈中有迷局者横竖设障,三弟因此而两次大哭流泪,委屈之状难以言表!吾虽未见其景但亦听几个胞妹云,主办选茔之事的洪刚叔亦气的掉泪。而完成选茔大业的时间已是刻不容缓,樊仙所“扎好”(土语,意谓已经确定办事的好日子)三月廿六日上午九时十五分下葬时辰已定,今已廿三日。因茔地穴位排列而产生分歧,百年后身留其父脚前的美好想法,因受地域限制又无法排列。好事办好难呀!所选茔地上上下下都说好,不仅樊仙,更有国家级大师的首肯,更让人充满信心,满意而放心。而在枝节问题、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纠缠,损坏了风水宝地的整体性,延误了办事之时间,那可真是因小失大,前功尽弃呀!于是乎吾对接叔辈长者,阐明当前之形势,以及建议兄东弟西茔地穴位之排法,就此设定规矩,没有例外。这样既保持茔地这块风水宝地之整体性,也避免族中人多嘴杂,难以统一思想认识。叔辈(鸿字)者表示理解并支持,但仍需请示启有爷爷同意,由洪方、洪刚、洪忠并三弟等禀告且谈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谓一折三叹。在两块梯田推平和一问题上,鸿刚叔一怕时间来不及。二怕将上块土挖掉百十公分,如下面全是石头,无法挖穴咋办。三忧虑经费开支超多。于是吾问三弟干否,弟者大将风度也,一不做二不休,要干就朝最好最漂亮处干,胞弟之见正合吾意。吾告鸿刚叔说,即使全是石头不惜代价,动用工兵也要干。于是迅速调遣挖掘机,由三弟带领上山整地。吾随大队人马随亦上山,可惜干到戌时,天阴转雨越下越大。
三月廿四日早,尽管人都云“春雨贵似油”,却不知为何一阵紧似一阵下个不停,仿佛在考验吾之选茔的决心与耐心。三弟已上山平整土地,并让我准备若大面积出现石头之后应采取的对策和办法。未时许吾与樊仙驱车山阳龙洞山之上。真是天公作美,“星星也知吾之心”,天上雨点渐稀,近酉时雨停,直至我们放罗盘、定点穴位、扯拉放红线结束,戌时下山时天淅淅沥沥又开始下雨。更为巧的是,樊仙所说十分灵验,未开始平整地块樊仙对我等大面积出现石头影响扎穴的担心,十分肯定的说不会有石头,如有也只在辈最长的穴位处,果不其然,不仅未出现大面积石头,需动工兵之忧虑化为子虚乌有,而只在吾太爷(茔地始祖)穴位处有一块山之脚石伸出,樊仙惊呼感叹,此龙脉所在也!是时,吾与众人皆感慨之,吾族之人,心向先人,一心向善,可感天动地,心诚则灵矣,天人感应矣。
三月廿五,阴雨之天转向万里晴空,依照樊仙指点迷津,购置文房四宝、唐诗或宋词,放到高祖、曾祖、祖之材中。其方法笔在右手,头枕书本,纸墨砚在左手方,意味着本家族文人辈出,且文武双全。其余如三四五六爷(二爷过继高祖辈爷爷)茔穴放否文房四宝,吾告知其子孙各房自定。申时许在原茔地(西坟),本族人、亲戚、朋友等众多男女烧香、摆供各类吃食、水果、鲜花祭祀祖先。敬天拜地,告知先人要换新茔地,该带走的、需买的做些准备吧。为表吾之兄弟心意,茅台酒、中华烟供于先祖灵前,儿孙晚辈将铭记先祖之德,继往开来,贻谋山阳王氏之大业。
三月廿六,是日晴空万里,接连之几个雨天在办事前一天骤停,族中男女无人不感叹樊仙“扎好”之能,大悟“吉人自有天相”之道。卯时的“西坟”地已是人声鼎沸,男男女女各忙其是,主持人洪刚叔号令三军,摆好供品,先男士向先人四鞠躬,后女士四鞠躬,装车。数辆南京依维柯轿车满载着上山之人,蜿蜒前行。吾父讳庆忠之灵位随我与三弟在帕萨特轿车上,其余均随浩浩荡荡的三轮车队。这个世界要说佛家轮回学说也好,说人间巧事奇闻也罢,吾父在世时我曾告其要换新车,老父大有乘坐之意,然慈父去世四个月后才换轿车,此次也算是让父亲大人坐坐儿子新换的车吧。一路自南向北,路途不远且路况很好,大小车辆几十辆之多,在器乐声中缓缓前行。八时十分到达新茔地,按照樊仙指导,正式迁移祖茔之办事当天,茔地一不准女人进入,二不准带进白色之物(衣、裤、鞋及所戴、所用),三不准在茔地有拉撒之不雅行为,以示后人之恭正崇敬。上午九时一刻,以吾表为准,在族叔鸿刚的号令下,开始从祖爷讳超然字北海开始入茔,扶(竖))碑,其次老爷(绶畴)、二老爷(绍畴),再次爷爷啟玺、三爷啟鉴、四爷啟时、五爷啟旭,父亲洪富等依次入茔,扶(竖)碑。当天新茔之地山上山下车水马龙,一派人声嘈杂喧嚣之热闹景象,有价值可追记者:一是鸿刚叔交待吾,经鸿字叔辈研究,由我给祖爷、两位老爷扫墓,即茔穴或称阴宅之清扫,入墓穴拿红布坑底及四周扫扫,以尽孝敬、尊老之心之礼。二是胞兄率佛教人士前来诵经超度,依樊仙所示,亦不准进入,以绝后人再有遁入佛门者也。三是朋友着白色上衣来茔,被众人大喝而止,那情那形十分尴尬。四是一友见茔地情形,问吾选之茔地像什么,答不详,友曰极像中山陵,三面环山,有帝王之气,且居中而稳,像官椅状有依有靠,极好,吾闻之甚喜。恰是我数月余奔波辛劳之所追所求之果,颇在乎人们对茔地的认可与赞誉。
至未时整个迁移祖茔工程即告结束,从选茔、迁移、下葬、祭祀等十分圆满,大家族男女老少皆大欢喜,与天与地、与祖先与后人,吾等竭尽全力而功成于山阳王氏族亲之新迁茔地,可谓件善行善德善事乎!(追记于2009年5月6日己丑四月十二)
作者王二国,族名王泰符,焦作市解放区人,50年代生人。一生勤谨敬业,一身浓郁文气,一直心怀感恩;高中毕业服兵役4年,师范学习2年,服务焦作市教育局4年,河南省纪委29年。35862240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