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廉洁的热情放歌——读袁瑞良《廉洁赋》
当把提高国民素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时候,当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时候,我们兴奋地读到袁瑞良先生倾情奉献的《廉洁赋》。
赋体文学在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传承,许多脍炙人口的华丽篇章为世代所传诵,譬如,《赤壁赋》、《秋声赋》、《阿房宫赋》,等等。作为当代赋体文学大家的袁先生,以扎实的古文化功底、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高超的文字表现力,在赋体文学方面进行了艰辛的尝试,呈现给读者众多激活古老文体的现代“精神大餐”。这些年来,袁先生发表了许多赋体文学作品,如《十赋黄山》、《十问黄河》、《阅江楼赋》、《神州赋》等,蜚声文坛。我以为,袁先生精心写就的《廉洁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将会超出人们的预期。
《廉洁赋》是对于廉洁这一主旨的热情放歌。正像人们所领悟到的,标本兼治、源头治腐是反腐倡廉建设奏效的关键之举,社会公民廉洁意识的增强是风清气正的根本所在。面向全党全社会进行廉洁教育,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廉洁赋》的创作正逢其时,我们为它的面世感到由衷地欣喜。其作为反腐倡廉的崭新教材,袁先生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应当得到尊重和肯定。古今中外,对于廉洁的赞颂、讴歌,不胜枚举,关于修身立德、齐家治国的警策名句,亦不可胜数。然而,以文学作品特别是以赋体文学的样式,展开对廉洁这一崇高主题的纵情讴歌,却并不多见。《廉洁赋》以博大的思想内涵、精湛的文学造诣,实属上乘之作。
时下,一种发生在社会人群中的病症在滋长:缺乏理想操持,失落诚信道德,拒绝道义担当,弱化精神力量,无限制地放大自我。面对消极腐败现象,许多人都在寻找疗治的良方。袁先生则借助于赋体文学形式,把他对社会前行的高度责任感、人生的哲学思考、忧国忧民的感悟等熔于一炉,透过《廉洁赋》,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露。作品传递的是对风清气正的呼唤,对健康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对贪婪私欲的挞伐。字里行间既洋溢着时代精神,渗透着忧患意识,又不乏批判的锋芒,通篇充盈着道德重塑的呼唤、人文关怀的温馨,以及感动读者的人格情操。
袁先生对于赋体文字的娴熟把握和运用,使这一古老的文体焕发出现代光彩。读《廉洁赋》,绝无诘屈聱牙之感,而会感受到作品的气势恢宏和作者的情真意切。反复诵读,会情不自禁地吟哦再三。同样,会在享受其美言美文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跟随作者进入深维度的思索。无论是作品的独创性,还是它的美学鉴赏价值,抑或社会学意义,《廉洁赋》不啻是劝世的美文、警世的华章。
《廉洁赋》,值得回味、咀嚼。廉洁一词,在袁先生充满诗意的笔端,既高远,也咫尺。何者为洁,何者为贪,廉洁之可贵,贪腐之可鄙,远离腐败,廉洁从业,人们从《廉洁赋》中能够找到正确的解答和观照。在《廉洁赋》中,古典文学、现代文化与当代人们的鉴赏习惯、审美情趣相融通,既有对廉洁从业的赞美,也有对腐败现象的鞭挞,既有对清明政治的憧憬,也有对伟岸光明的信心!“政清治明,盛世恒久;官洁吏廉,伟业隆昌”,赋文体的特殊魅力,会让读者顿生荡气回肠之感!
一篇《廉洁赋》,一篇饱含艺术感染力、播扬廉洁理念的力作。它所揭示的养廉之德、修洁之品,内涵之丰富、意蕴之重大,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廉洁赋》已被镌刻成碑文赫然于南通廉洁文化广场,随着该作品为更多的人所熟识,它将产生的影响是可以预期的。人们在徜徉风光、品赏美文之余,体味“廉为官德之首,洁列品行之先”,其润物无声的教化、感染作用,会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作者:王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