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特庸:不落的“太阳”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胡特庸遗像
积极开展抗日救国
胡特庸,又名胡太阳,1912年9月出生于湖北大冶。1935年,胡特庸进入湖北省立第九中学读书,在革命思潮影响下,积极从事武汉学联活动。1936年6月,胡特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后经多方营救获释出狱。
1937年冬,经地下党组织介绍,胡特庸到湖北应城县,参加由陶铸主持举办的合作事业训练班学习。1938年元月,训练班毕业后,胡特庸被党派到自己的家乡湖北大冶县工作,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中共大冶县委成立,胡特庸担任县委委员、城区工委书记。11月,大冶县委被当地反动集团武装包围,有18名同志英勇牺牲。大冶县委遭到彻底破坏,所幸的是,胡特庸突围脱险。
强忍失去革命同志的悲痛,胡特庸奔赴皖南参加抗日工作,在一个茶馆当跑堂,做党的秘密交通员。随后,胡特庸又到武汉新华报社和上海新华报社做记者。在担任记者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白色统治区,用手中的笔采写了大量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及其屈膝投降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稿件。
位于特庸镇红色文化公园内的胡特庸雕塑
扎纸人让群众出气
1940年10月,胡特庸接受党的分配,随新四军来到苏北。在盐阜地区,胡特庸坚持了八年斗争,历任盐阜县委组织部长、盐东县委书记兼部队政委等职,领导开展减租减息、惩奸清算、土改复查、镇压反革命等重大政治斗争,并亲自带队到农村搞土改复查试点。
在土改复查试点中,胡特庸带领大家走村串户宣传“土地改革”各项方针政策,广泛倾听群众意见,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当地有个大地主作恶多端,群众恨之入骨。正在准备进行批斗时,这个恶霸地主却意外死亡。胡特庸便说:“斗争对象已死,可是群众怨气还未出,可以扎个纸人,拉到台上去批斗,也可以出出群众的怨气嘛。”
工作组依照胡特庸的话,和贫农团一商量,扎了个纸恶霸,有眉毛、眼睛、鼻子,手里还拿着一根经常用来打人的文明棍,像真的一样。开斗争大会那天,人山人海,不少群众捧着血衣上台控诉。这次活动,一下子把群众发动起来。在胡特庸的领导下,当地地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受到了华中局表扬。
当时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场景
带头执行廉洁纪律
胡特庸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政策,从不占群众便宜。在任盐东县委书记时,有一次,胡特庸与工作人员一行七人入住一农户家,不顾疲劳,帮助群众担水拾柴。群众过意不去,给他们送来几斤咸鱼,胡特庸赶忙从自己的挎包里掏钱给送鱼的人。送鱼的人执意不要,胡特庸便说,不要钱,就请将鱼带回去。在胡特庸的坚持下,送鱼的人只好收了鱼钱。
胡特庸不仅严于律己,对党员干部要求也很严格。在召开县、区、乡的干部会上,胡特庸多次提醒大家,要加强思想防范,保持党的纯洁性,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由于胡特庸的率先垂范和经常检查督促,县委一班人和区乡领导干部都保持清正廉洁的好作风。
胡特庸(中)与战友
英名长存苏北大地
1948年春末夏初,国民党黄伯韬兵团沿着串场河以东一线,向盐城、盐东、射阳等地进犯,进行“扫荡”。胡特庸当即转移县委机关,并组织全县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
敌人的“扫荡”阴谋没有得逞,便向盐城方向撤走。谁料,在撤至盐城当夜,狡猾的敌人又派出一股武装,身着灰色军装,冒充我方人员,悄悄潜回。
6月8日中午,胡特庸由洋北赶去南洋开会,途经南洋岸遭遇敌军,不幸被捕。胡特庸趁敌军不备,纵身跳河自尽。敌军开枪射击,胡特庸不幸中弹。胡特庸身负重伤,被敌军从河里拖上岸。敌军问:“是什么干部?”胡特庸大叫道:“我是盐东县政委,你们要杀就杀。”说完从容就义,时年36岁。
1948年7月4日的《盐阜大众》报道胡特庸不幸遇难消息
为了表彰胡特庸烈士的斗争事迹和革命精神,1948年6月22日,盐东县委在南洋区新丰乡召开追悼会,将永丰区更名为特庸区,以示纪念。解放后,特庸区曾改名特庸公社、特庸乡,现为特庸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