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 贴近当前实际——读《反腐倡廉建设研究》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年福纯同志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在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撰写了《反腐倡廉建设研究》一书,最近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新著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当前实际,符合现实需要,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反腐倡廉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课题。研究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借鉴中外反腐倡廉的成功做法,探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规律,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相提并论,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这部新著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了世界各国反腐败的基本经验,分析了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研究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措施和办法,为增强惩防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这部新著在谋篇布局上匠心独运,巧妙地将古今中外融为一体,将历史与现实对比呈现,将反腐倡廉建设的方针政策与工作实践逐一对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第一章对腐败的概念及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得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结论。第二章详略有致地介绍古今中外反腐败的一些做法,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腐举措进行点评。第三章重点介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反腐倡廉思想,阐明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总结出我们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第四章从重要意义、政治基础、历史条件、文化要求、框架构想等五个方面,对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行系统论述。作为惩防体系的六大支柱,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个方面,需要逐一介绍。因此,本书第五、六、七、八、九、十章,用较大篇幅,浓墨重彩地阐述了这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工作举措。在结束语部分,强调要抓好惩防体系各项任务的落实,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
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该书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不仅充分占有史料,而且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有博古通今、融汇中外的深厚功底,还必须具有传神会意、驾驭自如的表达能力。通读全书,既有追古溯今,又有中西对比;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性。比如,在谈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时,从中国古代夏禹时期贪腐现象萌生,到民国政府因腐败丧失政权;从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到英国的“官职恩赐制”、美国的“政党分赃制”;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备受腐败困扰,到发展中国家和社会转型期国家亦深受其害,跨越时空间隔,真实再现历史。在谈到反腐败的基本思路时,概括出崇德抑腐、监督慑腐、重典惩腐、运动肃腐、依法治腐等模式,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在谈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腐倡廉工作时,从确立党的宗旨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到当今旗帜鲜明的反腐倡廉工作实践,深刻阐述了我们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的性质和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立场。如此丰富、翔实的内容,没有对党和国家全局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没有对古今中外史料的详细占有和熟练运用,是很难做到的。
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该书围绕反腐倡廉建设这一主题,层层展开论述,深入进行分析,提出了很多有创见性的思想和观点。比如,在谈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反腐倡廉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时,认为这是为惩治和预防腐败布下的“天网”,对于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形成全方位的防治腐败战略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运用运筹学的观点,指出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不能仅靠一项或几项工作的简单叠加,必须组成“集团军”,打出“组合拳”,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把惩防体系比作防治腐败的大厦,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比作支撑这座大厦的六根支柱,是整个惩防体系的六个子系统。再如,在充分肯定依法治腐的作用时,对其局限性进行客观分析,认为法律对人的思想和意识影响有限,其本身的周全、细致是相对的,而漏洞和缺陷是绝对的。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不能过分夸大法律的作用。这样一种冷静思考和客观评判的研究态度,对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大有帮助。
文风朴实,可读性强。该书用词准确、行文流畅,观点鲜明、说理透彻。作为研究反腐倡廉建设的专著,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一是大量引用格言警句及名人诗词,给全书增色不少。从前言中引用包拯的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到结束语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等等,全书共引用近百处之多。二是叙事说理生动质朴,引人入胜,无枯燥乏味之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见诸文字的因贪腐被杀的官员———春秋时期晋国贵族羊舌鲋的贪婪成性,东汉时期洛阳令董宣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凛然正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贪官施行剥皮实草的严刑峻法,美国林肯总统任命的陆军部长卡梅伦贪污军费和军用物资的丑行,英国议会“报销门”事件,等等。无论是引用格言警句来画龙点睛,还是借用史料典故说明问题,作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史知识根底和娴熟的驾驭文字技巧,使得这部新著文风朴实,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