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人去后——岭南古代廉吏故事
吴隐之笑酌贪泉
吴家婢女牵着一条狗往市场方向去,说是准备变卖了换些钱来操办婚事。谢石的家人不胜感慨:这哪里像官宦人家办喜事的样子啊!
由于刘氏衣着朴素,人们起初还以为是太守家的仆人。寒冬腊月,家里竟没有一床像样的棉被,每当深夜批阅公文,而洗了的衣服又未干时,他就披上棉絮御寒。那种窘迫和寒酸,和贫苦百姓相差无几。
自秦汉以来,广州便是对外贸易港,南洋、印度、斯里兰卡、伊朗等的商船来往频繁,商人带来的奇珍异宝,都在这里上市交易。而据说只要从广州带上一小箱的珠宝到内地,就足够供自己甚至子孙几代的花费了。到广州做生意的多数发了财,南来做官的发财机会就更多了。不过,由于广州地处边陲,交通阻隔,瘴气氤氲,内地人到此多会水土不服,所以历来被列为官员的贬谪之地。京官若然真的被派到这儿,往往会仗着山高皇帝远,狠狠地捞上一把。有鉴于此,朝廷派官员南来,不能不注意任用较为廉洁之人。吴隐之为官多年,情操朝野称颂,自然成为委派对象。
吴隐之到广州上任之后,平时吃饭,极其简单,通常青菜一碟,偶尔加点鱼干。肉则难得吃上一回,酒就更谈不上了。他还把州府规定供给的帷帐、用具等一切外表豪华之物通通撤除,堆放到府外的仓库里。吴隐之有个下属平时很会察颜观色,侍候上司。他以为新任刺史喜欢吃鱼,就常常以各种借口送鱼去,并且每次都事先把鱼骨剔掉,只剩下鱼肉。吴隐之最厌恶这类奉承谄媚之事,不但不领情,还把这个下属辞退了。
吴隐之这些举动,不仅令下属觉得不可思议,连当地百姓也议论纷纷:新来的刺史怎么啦,是不是矫揉造作,想博取清誉?其实,吴隐之不单平时生活节俭,即使像婚嫁这样的人生大事,也是一样从俭从简的。吴隐之有个女儿将要出嫁,过卫将军、尚书令谢石是他的上司,知道吴家经济不宽裕,就派人送去一些酒肉,并叫自家的厨师一起前往帮忙置办酒席。一行人来到吴家门口时,但见里面静悄悄的,一点喜庆的动静都没有。莫非摸错门了?正欲探个究竟,却见到吴家婢女牵着一条狗往市场方向去,说是准备变卖了换些钱来操办婚事。谢石的家人不胜感慨:这哪里像官宦人家办喜事的样子啊!
东晋末年,卢循率农民起义军从海路进攻广州。吴隐之带领将士坚守三个多月,大儿子吴旷之阵亡。卢循派人进城放火,终于攻占广州,吴隐之被俘。卢循自任广州刺史,上表给朝廷,认为吴隐之跟随企图篡位的桓玄一党,应予处死。朝廷不同意。在朝中掌握实权的大臣刘裕写信给卢循,要他放吴隐之返回京城。卢循拖了一段日子,才把吴隐之放还。
吴隐之一家终于可以回京了。依然从水路乘船北上。那一天,晴空万里,和风吹拂,船行得平平稳稳,不一会又来到市郊石门。突然江面刮起一阵狂风,波浪翻腾,船也被打得左右晃动。吴隐之觉得蹊跷,心想:“自己从没贪赃枉法,船上也没有不义之财,为何船到这贪泉之处,似不让我过去?莫非家人有受贿行为?”于是他查问:“你们有没有受过别人的东西?”大家都说没有。只有夫人刘氏说:“我带着沉香一斤。”吴隐之叫人把沉香取来,抛入江中,江面随即风平浪静。后来,此处江心冲积成一块小沙洲,后人称为“沉香浦”。今天的广州地图,仍然标有这个地名。
吴隐之回到京城后,自己盖了几间茅舍,解决居住问题。茅舍太简陋了,篱笆和院墙又矮又窄,完全不像官家的住地。刘裕当时正打算改革朝廷积弊,对吴隐之十分敬重,亲自上门探望。见他如此清贫,心中不忍,送给他耕牛、车辆,又为他建造宅第,但吴隐之婉辞不受。
义熙九年(413),吴隐之去世。朝廷追授他为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以表彰他一生的奉公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