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今离石县)人。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于成龙任罗城县令时已经45岁,当时他家里的生活还算富裕,因此家里人极力阻止他去罗城上任,因为罗城地处偏远山区,十分贫困,各种疾病流行,北方人难服水土,一旦去那儿,很少有能活着回来的。但于成龙以“古人义不辞难”自勉,变卖了部分家产,凑了盘缠100两,还是上任去了。临行,他将祖传田产文券交付长子于廷翼,并叮嘱道:“我做官不管你,你治家莫想我。”于成龙到罗城之后,才发现罗城的实际情况比想象中的更加严重:整个罗城县城只剩居民6家,县衙门没有门垣,院中长满了杂草,中堂仅三间草房,内宅是茅屋3间,没有墙壁,破陋不堪,白天可听得见虎狼的叫声,百姓皆鸠形鹄面,无心生产。于成龙于是推土石为几条,在房中支了一口锅做饭,开始扶病理事,着手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地方经济。
更难能可贵的是,于成龙不仅以地方官的身份治理罗城,还以他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百姓,与百姓建立起家人父子般的亲密关系。在罗城上任之后,办完公事,他就常常买点劣酒和百姓一起喝,有时整天也不戴帽子不穿鞋,来往于田间地头,因此,百姓觉得他非常平易近人,都恭敬、亲热地称他为“阿爷”,时常到他衙门里环集问安,家中有了什么事,也总爱和他商议一下。
于成龙除朝廷给的俸禄之外,外财分文不取。在罗城当了几年县令,罗城的百姓渐渐地富裕起来,而于成龙清苦依旧,罗城百姓见状,心中不忍,常常到衙门看望他并给他送点日用的东西,但他一概不接受。有一次几十户百姓联合起来,凑了些钱物给他送去,跪下来求他收下。百姓们说:“我们知道阿爷清苦,我们老百姓们也给您帮助一点点柴米油盐。”于成龙笑着表示感谢,并说:“我只一个人在这里为官,哪里用得着这么多东西呢?可拿去供养你们的父母子弟,也和我接受了一样啊!”众人见他不收,都哭泣着不肯离去,于成龙也哭泣不已,但终于还是没有收下。
于成龙不仅受到百姓的爱戴,也受到上司的器重。康熙五年,广西秋试,于成龙任外廉官。当时,众廉官皆美服盛饰,带着面貌清秀的随从,而于成龙“布袍数浣,破被如铁,一苍头从”。众廉官互相周旋寒暄,对于成龙则“指目揶揄”。广西巡抚知道于成龙廉洁奉公,政绩卓越,便指着敝衣垢褛的于成龙说:“必罗城令也!”当即委以重任。于成龙处理诸务,果然精审曲当,抚台大喜。第二年,于成龙受到抚台荐举,升任四川合州知州。罗城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百里,哭而还”。
康熙十七年,于成龙因政绩卓著,迁福建按察使,主管福建司法事务。福建自宋代以来,便是市舶重地,当官发财甚易。于成龙先后任两司长官,已是封疆大吏,但他仍然不改初衷,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外番贡帕或有所献,公悉屏斥。或呈样香,一嗅即还之。贡使皆啮指作礼,谓译使云天朝洪福,我侪实未见此清也。”“随征满汉大臣朝使者,时或来过,径人卧内,或绕署闲行,曲房阿阁,无不历览,几案间唯蛛罗鼠迹,一竹笥贮朝服,二釜备炊爨,文卷书册数十束,此外都无一物。”
这时,于成龙不仅以他的廉洁,也以他的政绩卓著蜚声朝野。康熙十九年,于成龙迁直隶巡抚。直隶在皇帝辇毂之下,满汉军民杂处,豪强兼并,八旗庄头呼噪公堂,有司敢怒而不敢言,只能仰天叹息。俗称京兆难当。于成龙却以他的廉洁、果断、刚正不阿将直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编保甲,严连坐,以清盗源。锄豪强,严隐占,以苏穷困。令下各属奉行唯谨,公仍不时单骑行旅肆中,密切廉访,诸有违抗,立置之法,无所假贷,自是人人惴惴,无敢有干公法令者,而盗以息,民以安。”他还罢免当地州县私加馈遗上官旧习,免除宣化1800顷水冲沙压地的钱粮,主持治赈救灾,疏劾贪墨官吏……不久,于成龙的政绩传遍京师。康熙二十年,于成龙依例进京入觐。召对时,康熙皇帝褒奖他“清官第一”,并询问黄州剿抚情状。于成龙十分谦恭,对曰:“臣唯宣上威德,未有他能。”当年冬天,于成龙被提升为江南、江西总督。
两江是赋税重地,人文渊薮,日常政务繁剧,于成龙处理政务常常通宵达旦。他性好饮酒,至是常常累月不得一醉。他常利用公事之余,微服出访,了解民间疾苦,属吏操行。一些平日鱼肉百姓的地方官遇见白发伟躯者便胆战心惊,以为是于成龙私访,亦不得不有所收敛。
于成龙做官从不带家属随任,这时因年事已高,才带小儿子在身边侍奉。他每日粗茶淡饭,江南人给他起外号为“于青菜”,以示亲切、景仰。江南风俗好奢侈艳丽,至是上行下效,民俗大变,人们摒弃绸缎,以穿布衣为荣,“士大夫家减舆从,毁丹垩,婚嫁不用音乐,豪狡率家远避,……政化大变。”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卒于官,终年68岁。临终前,将军、都统及属吏入视,见于成龙生活清苦,私人财物只有一袭长袍,几罐盐豉。于成龙去世的消息传出,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奠祭。康熙皇帝闻知于成龙临终前的状况,十分感慨,赐予和他的操守相符的封号“清端”,赠太子太保,以示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