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有人好做官?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深刻指提出,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什么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从领导工作上总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违背《干部任用条例》精神,不严格按《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办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必须首先保证选拔标准和程序,做到对本级管理的干部的任用,不符合规定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的任用,不符合规定的不上报;对下级报来的干部的任用,不符合规定的不审批。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廉政准则》第一章第四条还规定:“严格执行秘书人员提拔使用的有关规定。”《廉政准则》第八章提出:“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友及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廉政准则》强调:领导干部绝不能为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更不能为他们违纪违法充当保护伞。
亲情和友情说到底是人之常情。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朝中有人好做官,锅边有人好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表现的十分露骨和突出,这种不正常的选人用人风气,这种不正当的亲情、友情,严重败坏了我们党的用人风气,严重影响了廉洁正直、踏实肯干的同志们。这种风气不改变,严重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只讲感情,甚至把人情看的高于一切,就会导致亲情失重,友情变味,甚至走上“秘书腐败”、“亲情腐败”、“家属腐败”的不归之路。
毛泽东主席在管好亲属和身边人问题上为世人做出了表率。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18年的父子团聚。毛泽东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毛泽东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更动人。这种巨大无形的精神力量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会议上,他再次强调,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这一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德与才是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终究要败坏党的事业。
古人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解决领导家属、身边工作人员借权利谋私利的问题,除了靠外界的监督和法律的制裁外,更靠领导自身的自律。就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利观,在感情与原则发生矛盾时,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属于人民,只有努力为人民工作的职责,而没有为自己或亲友谋私的权利。管好“身边人”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领导政治生涯中的头等大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领导干部的政治命运。毛泽东曾经把处理亲情问题的办法归结为“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要警惕被自己的家人、亲人和身边人打倒,就要经常给他们敲敲警钟,绝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包庇怂恿、姑息养奸,在亲属问题上要有向私心私情开刀的勇气。自己忠于职守,又教育好亲属为社会多作贡献,才算尽了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才能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才能弘扬选人、用人的好风气。(作者:庾晚正 系晋城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