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 薪火相传
——从韶山冲到文家市感受三湘大地红色情怀
5月18日,湖南韶山。
青翠欲滴的韶山冲,一栋泥砖青瓦、土木结构的农舍前,像往日一样,来自各地的游客排起了数百米的长队。他们等待的并非一次普通的参观,而是一次精神洗礼。
阳光下,房前所挂匾额上的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光闪烁。耳畔响起的,是那首耳熟能详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故居中的点滴往事,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承中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回音。在白墙灰檐的毛泽东遗物馆中,在庄严肃穆的毛泽东铜像广场上,前来瞻仰的人群络绎不绝。铜像前,许多人拉起党旗,郑重地举起右拳,坚定有力地重温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这是一种力量,更是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来自江苏南京的游客邓宝告诉记者,“变的是时光,是岁月;不变的是理想,是信念。”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0年5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命名第一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赫然名列其中。
打着73个补丁的睡衣、穿了十几年的皮鞋、重复利用的火柴盒和旧毛巾、轧满螺纹补丁的裤子……据韶山管理局纪委书记刘建国介绍,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由北京中南海移交的毛泽东晚年生活遗物6400余件,建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近6000万人次。
“这些珍贵的文物文献资料,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财富。”刘建国说。
几十年来,韶山丰富而独特的廉政文化资源,滋润着一代又一代慕名而来者的心田。
“四个一”,是韶山市依托丰富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亮点。该市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参观毛泽东遗物馆活动、开展一次警示教育、请专家讲一堂廉政党课、开展一次反腐倡廉建设大讨论,使廉政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教育的作用转化成行动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党性观念,带领当地群众努力奋斗,改变了家乡面貌。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这首民谣,曾是旧时韶山的真实写照。如今的韶山,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仅2010年便迎来中外游客近700万人次。韶山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1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200多万元。
将地理坐标移至湘东偏北,浏阳文家市。
走进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院落中的天井池面布满青苔,诉说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站在学校的操场上,眼前的景象又回到八十多年前的那天早上———在这里,毛泽东作了一场动员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工农革命军战士的革命热情和斗争勇气。随后,这支队伍开始向井冈山进军,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形成“燎原之势”。
当年会师的院落,如今已是著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家市这一湘赣边陲古镇,也一跃成为湖南省第一个财税收入过亿元的经济强镇;有着“将军之乡”美誉的浏阳市,更是从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变成了全国经济百强县之一。
该市坚持把廉政教育放在建设和谐浏阳的统一规划中,以开展有效活动为主要抓手,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学习教育。
前来参观的某公司员工何娟和陈小燕告诉记者:“通过了解党在成长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学习党的历史,增强我们对党的认识,会坚定我们这些年轻人的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当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这是1928年“韶山五杰”之一的钟志申烈士留下的遗言。
1925年6月,在毛泽东故居卧室上方的那间阁楼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钟志申是这个支部最早的五位成员之一.
在“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史料陈列室里,一张张模糊的照片、一份份泛黄的手稿,无声吟唱着当年血与火交织谱写的悲壮之歌。战争年代,韶山先后有1598人为革命献身,有144位同志被正式认定为革命烈士。
历史不会忘记这些为中国革命、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开拓者。
“正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得他们放弃了个人的一切利益乃至生命,成为一代代共产党员的楷模。”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许云昭说。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不畏强权、不怕牺牲、气吞山河,领导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立了新世界。
在和平建设时期,坚定的理想信念仍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是点燃生命的熊熊火炬,是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
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行为准则的郑培民,用两年多时间跑遍湘西218个乡镇访贫问苦,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
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原政治教导员宋文博,在19年军旅生涯中参加过500余次灭火救援战斗。在一次特大山洪抢险救援中,他率队将220名被困群众全部成功疏散转移,自己却因三个昼夜的超负荷工作引发高血压脑出血而壮烈牺牲。
永州市纪委原常委、监察局原副局长王海洋,对党和群众情深似海,对腐败分子疾恶如仇,三年间查办75件大案要案,立案查处5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被永州市民称为“王包公”。
……
这些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杰出代表,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三湘大地上树起了一座座坚守理想信念的新丰碑。
“他们身上体现了非凡的胆识、博大的气魄、坚忍的意志、不屈的品格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许云昭说,“这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正是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全省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伟大时代潮流,在推进湖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期间,该省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前十,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5902.12亿元,同比增长14.5%。
在韶山,在浏阳,在长沙……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处处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它们或静立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一角,或隐于山林之间的田野阡陌,共同见证着三湘大地一步步走向繁荣富饶,更见证着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所捍卫的理想信念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在浏阳市行政中心,每周一早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市领导轮流在国旗下阐述浏阳精神。按规定,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参加升旗仪式,相关表现被纳入考勤,计入年终测评成绩。
“举行集中升旗仪式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浏阳市纪委宣教室主任危得智说。
这是该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新形势下,面对各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共产党人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今年年初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对此,正处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关键时期的湖南认识清晰。
“湖南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许云昭告诉记者。
除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等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外,湖南省纪委还在贺龙故居、胡耀邦故居、蔡和森故居等地设立了21个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全省各地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建立了一批廉政教育基地,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教育。仅去年,该省到各级基地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就达30多万人次。
坚守正确的理想信念,既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也离不开严格的纪律、严密的机制制度作保障。
加大查处力度,对背离正确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决不姑息。今年1月至4月,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090件,结案975件,处分943人,其中地厅级干部5人、县处级干部34人。
与此同时,以治假、治浮、治庸、治懒、治散、治奢为重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开展“转变方式建‘两型’,转变作风惠民生”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派出干部24万多人,走访群众541.76万人,筹集帮扶资金33.1亿元,排查出各类突出问题12万个,已解决98000多个。
在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以扩权强县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改革对纪检监察派出派驻机构的管理体制,加强规范权力运行……
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湖南重任在肩。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八十多年前,毛泽东在湘江之滨提出的这一求索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必将永远激励着湖湘儿女迈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