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民日报》系列收藏(组图)
1948年在我市平山出版的《人民日报》
九十载岁月峥嵘,一部党报史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日前,笔者多年收藏的数十份《人民日报》老报纸在石家庄市图书馆展出,以表达一个党报人对建党90周年的祝贺。
《人民日报》的诞生、演变,有一个完整的报纸发展体系。经过多年寻觅,笔者收集全了《人民日报》系列十多种报刊,依次是:《抗敌报》、《晋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北平版”、《北平解放报》、《人民晚报》、《人民日报》“北平新闻”中央《人民日报》、和《人民周报》。
《人民日报》的两大源头
《人民日报》最早的源头《抗敌报》诞生于1937年冬,这是党在抗日敌后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报纸。1940年更名为《晋察冀日报》,在抗日硝烟中用“八条骡子办报”被誉为“中外新闻出版史上罕见的奇迹”。
“看!这份1939年出版的《抗敌报》上,还记载了俺们老家灵寿县的新闻。”一位参观展览的老先生指着报纸上的文章《灵寿英勇响应唐县的公粮竞赛》兴奋地说。
1939年由中共中央北方局创办的《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人民日报》另一个历史源头。《新华日报》华北版后改为太行版,成为太行分局机关报。1946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初创就是以《新华日报》太行版为班底的。
三种不同报头的《人民日报》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6年 5月在邯郸创刊的时候,编辑动手应急,从各种毛泽东手书中集字而成“人民日报” 4字,用在创刊号上。这个集字报头只用了一个半月。
毛泽东于1946年 6月间在延安题写了由左向右的横幅《人民日报》报头,由薄一波带到河北武安,编辑部美工再将这个亲笔题词木刻成新的报头,刊用在 7月 1日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上。
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在平山县里庄创刊了“大党报”华北《人民日报》,进京后不久即正式成为党中央机关报。
创办华北《人民日报》时,薄一波到西柏坡又请毛泽东题写了新的《人民日报》报头,一直用到今天。
《人民日报》“北平版”的变迁
石家庄市文物局局长、著名书法家刘正军特为本次藏报展题写贺词:“传承西柏坡革命精神,抢救新中国红色文物”,的确,《人民日报》这张大党报就是为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全国解放,继而进京建国进行舆论宣传的最重要的新闻报纸。
《人民日报》“北平版”于1949年2月2日在北平市创办。1949年3月《人民日报》从平山迁到北平后,“北平版”随即停刊。《北平解放报》1949年3月15日创刊,是《人民日报》北平版改名而来,由北平市委直接领导。
人民日报《北平新闻》专版1949年8月1日创办,接替停刊的《北平解放报》,继续报道北平市地方新闻。《人民日报》1949年8月1日正式升格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延续了平山华北《人民日报》的刊号。
《人民晚报》与《人民周报》
《人民晚报》于1949年5月1日在北平市创办,是我党创办的第一张晚报。1950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周报》在北京创刊。这两种报刊是《人民日报》最早的子报子刊,为日后报社集团化发展探索了最初的经验。
学者赵新月认为,这些建国前《人民日报》系列报纸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开国档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比如当时的报纸提出劳资两利、共同发展生产,这是我党从革命党开始成为执政党制定的非常正确的方针,读者看报后很快安定了人心,可见一则报道对当时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十分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
63年前诞生于我市平山的《人民日报》就像一张张历史照片,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红色记忆永远定格在那光辉的历史瞬间,“新中国党报从这里走来”,我们永远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