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朱元璋的廉政思想:严整吏治

发布时间:2011-06-15 18:08:55 浏览: 751

    朱元璋治吏之严酷,可谓历史上首屈一指。明初,朱元璋急于安定民心,恢复生产,稳定统治秩序,可是任用的官吏“不才者众,往往蹈袭胡元之弊”。他们凌暴盘剥,贪虐待民,徇私灭公,无所不为,直接影响和破坏着政治秩序的稳定。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虽然朱元璋经常谕告百官,“导引为政,勿陷身家”,但是官吏们竟然无视上谕,“往往不依朕言”,照旧为非作歹,“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甚至连代表皇帝监察百官的御史也公然枉法,“假御史之名,扬威胁众,恣肆贪淫”。针对这种情况,朱元璋决心严整吏治。他说:“若不禁止,民何以堪!”“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贪污蠹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朱元璋严整吏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严密法网,以重刑严惩贪官污吏。朱元璋把元政之失,概括为“纵弛”二字,提出了治世用重典,以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的主张,并付诸实践。他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刑罚者,惩恶之药石也。”“刑政者,救弊之药石也。”朱元璋以重典治贪奸,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严峻,法网严密,二是法外用刑。朱元璋认为,唐宋以来,皆有成律断狱,惟元不仿古制,取一时所行之事为条例,胥吏易为奸弊,所以他在1369年命中书省定律令。他说,定律令“本欲除贪”,故不能“一事两端,可轻可重,使贪猾之吏得以因缘为奸”。可见朱元璋定律令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防贪奸和治贪奸。1371年,他下诏:“自今官吏有犯赃者,罪勿贷。”1385年10月,他颁布了《大诰》,之后不久,又颁布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朱元璋在《大诰》序言中说:“诸司敢不急公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还接连颁布了大量的峻令。诸峻令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当时律、例、令三者并行,不仅法网严密,而且立法严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条款是惩治贪官污吏的。此外,朱元璋还常常法外用刑,对贪奸之官吏施以酷刑。赵翼说:“明祖惩元季纵弛,特用重典驭下,稍有触犯,刀锯随之。”1385年,他规定:“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民之场,名曰‘皮场庙’。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此外,还有捶楚、刖足、挑筋、去指、枭首、凌迟等重刑。朱元璋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惩处贪官污吏最严厉、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当时,对贪官污吏,无论其官位高低,亲疏远近,一经发现,穷究不舍,严惩不贷。如1385年,朱元璋发现户部侍郎郭桓与江浙富豪相勾结,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他便借此惩一儆百,反复追究,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至地方官被判处死刑者达“数万人”,其余因牵连而受刑、破家的官吏、豪强更不计其数。
 

    其二,治吏以惩戒教育为主。朱元璋说:“曩为天下臣民不从教育者多,朕于机务之隙,特将臣民所犯条戒二诰,颁不中外,使家传人诵,得以惩戒而遵守之。”刑用重典的目的是为了教育百官和民众,“使知趋吉避凶之道”,通过杀一儆百,“意在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易犯法”。朱元璋以《大诰》为教材,“皆颁学官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对全社会进行普法教育。为了防范皂隶吏卒残害百姓,他还对吏员的家眷进行劝谕。他说:“良心发于父母,嘉言起于妻子,善行询于兄弟。凡走卒、薄书之家,有此三戒,害民者鲜矣。”总之,朱元璋以“重典”作为手段,“取决一时,非以为则”。目的是使全国臣民畏法、守法,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
 

    其三,鼓励民众赴京告奸。朱元璋在《大诰》里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包揽词讼,教唆陷人者,民众可以“连名赴京状奏”,持诰赴京,甚至可以将害民之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持诰赴京面奏之民,不得阻拦,即使没有“文引”,也要放行。否则,官吏“族诛”。朱元璋试图借助民众惩治不法官吏,通过民众监督,迫使“贪官污吏尽化为贤”。这样的规定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许民持诰赴京告奸,在某种意义上承认民众拥有制约官府的权利,并给予这种权利以一定的法律保障。但是,朱元璋许民告奸的前提是皇权的绝对权威,强调皇权对民众利益的庇护,其实质仍然是由君主制约臣民,而不是民众自身权利的体现,说到底不过是比较高明的治吏术而已。
 

    由于朱元璋严厉惩治贪官污吏,使明初的吏治比元末有所改进。《明史·循吏传序》中说:“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百余年。”此话虽不免有夸大之词,但吏治有所澄清,则确实是事实。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