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团结少数民族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

“青的山绿的水,灿烂的山河。美的衣鲜的食,玲珑的楼阁。谁的功谁的力,劳动的结果。全世界工农兵,联合起来呵!”
这是1926年,陵水县农训所学员教唱的革命歌曲。1927年的12月16日,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是继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我党在华南地区建立起来的又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也是琼崖党组织善于团结少数民族人民共同战斗,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宣教处处长游宪军这样总结当年新生的红色政权。
备受压迫,打响保寨卫境第一仗
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在陵城中山路的老街上,一幢祠堂式的双层四合院,本是琼山会馆。
会馆共有前、中、后三进建筑,第一进前有一座欧式的抱厦,圆弧顶部。券形拱门下,四根方柱挺立,柱顶佩以狮饰。1926年9月,陵水县农民运动训练所在琼山会馆开办,这里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载的红色记忆。
“会馆是琼山籍商人陈某发动来陵水经商的同乡捐资创建的,清末民初,陵城曾号称海南第三大商埠,这条中山路,也是陵城当年最繁华的街道。”陵水黎族自治县博物馆馆长陈奋飞说。
“大革命时期,陵水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较为落后,且兵匪为患,广大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陵水黎族自治县史志办副主任陈敬词告诉记者,“当时陵水全县只有稻田5万亩,地主却占有多半。”
农民租种地主的田地,除缴交“押田金”、“牛脚金”、“书田金”和七、八成地租外,还要担负各种无偿劳役,苛捐杂税有20多种,荒年不减,丰年照加。
“陵水有个大地主张鸿犹,与衙门官吏攀亲结戚,依官仗势,称霸一方,成为陵水的‘土皇帝’。他家建有深宅大院,雇有长工、婢女30多人,还养有打手,横行乡里。”陈敬词说,“1925年,陵水大旱,田园荒芜,饿殍遍野,张鸿犹勾结官府,猛抬粮价,每升大米从60串钱,抬高到300串钱。他还放高利贷,小斗放出,大斗收回,借一还二。”
贪官污吏和地主奸商敲骨吸髓,使广大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
中共广东区委于1925年春,派当时在广州读书的共产党员陈贵清回陵水,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黎族共产党员黄振士也回到家乡陵水,积极开展工运、农运和妇运。
“1926年2月,在陵城镇文明路陈贵清家的小楼上,成立了陵水县第一个党小组,由黄振士任组长,到会党员还有陈贵清、王克兆、郑家齐等13人,在陵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陵水黎族自治县史志办工作人员刘忠说。
以黄振士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共陵水县党组织,从一开始就重视抓农民武装,注意对黎族群众的发动组织工作。“当时,黎族各峒主几乎都有一支武装队伍,为此,黄振士首先发动叔父黄国仁携带9支钢枪,14支火药枪和20多人参加农军。”
七弓峒主王昭夷有一连人的武装队伍,武器较好,也参加了农军。
农军发展到700余人,这支以黎族战士为主体,以农学所学员为骨干的农民武装队伍,便在坡村成立,命名为陵水县农民自卫军。
1927年5月,反动县长邱海云纠集反动地主武装向坡村根据地进攻,“农军士气高昂,土枪土炮一齐开火,毙敌10余人,活捉10余人,打得敌人落荒而逃,这是陵水黎族、汉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保寨卫境第一仗。”陈敬词说。
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色政权
1927年7月初,中共陵水县委在坡村成立后,黄振士担任书记,在革命形势推进下,县委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县城,创建工农政权。
“1927年7月,县委决定乘机夺取陵城。讨逆革命军在农军配合下,向县城发起总攻,占领陵水县城,毙敌10余人。”陈敬词说。
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内,陈列着一把铜质军号,喇叭口处被剧烈撞击早已残缺不全,由于年代久远,铜号号身已由黄色变为褐色。
陈奋飞说,“陵水农军起义,攻打县城,敌人丢盔卸甲,仓惶逃窜,这把国民党的军号,就是从陵水河中打捞起来的。”
陵城一攻克,就宣布成立陵水县人民政府,还建立了工会、农会。7天后,国民党反动派向陵水县城疯狂反扑,在敌众我寡情况下,讨逆革命军撤出陵水县城。
1927年11月,中共琼崖特委在乐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在琼崖进一步扩大武装暴动,陵水县委也决定,再次攻打县城。
“徐成章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和黄振士带领的农军,对陵城形成包围态势,由于有暗探告密,敌军不敢应战,弃城而逃。”刘忠说。
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浓墨重彩的油画上,徐成章率领的革命军和黄振士率领的农军在陵水胜利会师,围绕着他们的是兴高采烈的群众,老百姓打鼓舞狮迎接革命军。
1927年12月16日,陵水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陵城镇召开,宣布成立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推选王业熹为主席,黄振士、许邦鸿等为委员。
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向人民庄严宣布: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打倒封建军阀,实行土地革命。
如今的陵城中山路,行人熙熙攘攘,顺德会馆就在这条街上。
“陵城的老人称这里是顺德十八家,最初有18位顺德商人在此经商,会馆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陵水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这里就成为县工会、妇联等7个组织的办公地点。”刘忠告诉记者,1994年,顺德会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水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为琼崖人民革命斗争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陵水苏维埃是我国较早有少数民族参加建设、参与执政的县级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汉族和少数民族团结奋斗、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的成功范例,也是黎族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一次贡献,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游宪军说。
血染彭谷园,火海淹没了村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琼崖共产党人在创建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后,又成立了乐四区苏维埃政府。此时,万宁的六连岭革命根据地也相继建成,红色风暴在琼崖大地涌动。
1928年三四月间,国民党蔡廷锴部过琼后,加紧对琼崖苏区进行“围剿”扫荡。
从陵城向西不到10公里,便是彭谷园,附近的提蒙、马村等村庄,都是革命根据地。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陵水县委和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及农军500余人,主动撤离县城,退到马村、彭谷园等据点。
“当时,村庄四周有刺竹壕沟,整个村子有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村子里有几十户人家,还有几个用砖砌成的古炮楼,这些屏障成为村子防御外来侵犯者的重要工事和屏障。”陈敬词说。
为了做好反击敌人“进剿”根据地的准备,农军根据彭谷园村的自然条件,挖壕沟、筑工事、修炮楼。
6月15日,国民党正规部队500余人和地方反动民团800多人进犯彭谷园前沿据点马村,随后连夜包围彭谷园据点。
“当时,我们的岗哨疏忽被捕,来不及报警,农军正在吃早饭,一股敌人从北门冲进村庄,农军与之展开激烈战斗。”刘忠告诉记者,敌人在北面高坡架起机枪,猛烈扫射农军,我方损失惨重。
尽管敌人猖狂发动数次冲锋,但农军战士依然英勇还击,战斗一直僵持。
“后来,敌人从县城运来大批煤油和稻草,改用火攻,一片火海淹没村庄,我党政军领导人许邦鸿、陈贵清等300多农军战士壮烈牺牲。”陈敬词说,在孤立无援情况下,农军战士宁死不屈,与敌人战斗到底,无一投降,烈士们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记者 魏如松 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