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逊:不畏强权 巧治贪吏
发布时间:2020-12-04 08:10:46 浏览:
357
【清廉网】李逊,字时敏,江西南昌人,进士出身,明景泰五年(1454年)任廉州知府。
不畏强权 惩治墨吏
当时的廉州府(现合浦县),虽被誉为“海疆一大都会”,但珠池太监和贪官污吏肆虐横行,加重珠税,禁止珠民自由进珠池采珠,断绝了珠民赖以为生之路,弄得民不聊生。珠民或死于饥饿或死于官军的屠杀,幸存者寥寥无几,为了生存,珠民被迫纷纷逃亡他乡。
李逊到任时,目睹太监的横暴以及珠民饥饿、死亡、囚狱的惨状,内心忿忿不平。他日夜思忖,一筹莫展,本想减轻珠赋,开放珠池让珠民自由采珠、释放因欠珠税被监禁的珠民。无奈镇守珠池的太监谭纪,是皇上派来的内官,又是锦衣卫头目之一,此人生性贪婪、无恶不作。谭纪擅自将官府与珠民的珠税比由“官四民六”改为“官六民四”,从中渔利。有不从者,轻则抓进大狱,重则当庭杖责,不少珠民惨死于其杖下。在谭纪贪婪成性的鼓动下,廉州府的官员与之沆瀣一气,吏治极端败坏。
面对这种情况,李逊从整治贪残酷烈的下属官吏入手,责令下属主动交代敲诈勒索珠民钱物的问题,并将非法所得如数清退,如有瞒骗,一经查出,严惩不贷。那些曾经敲诈勒索过珠民的不法官吏,纷纷将非法所得清退。然而,有一下属官吏,依仗采珠太监谭纪权势的庇护,视李逊责令如儿戏,不为所动。李逊一怒,将其敲诈勒索珠民罪状一一列出,上奏朝廷,予以严惩。
被诬入狱 为民请命
李逊上任短短几个月,已有不少珠民冒死控告太监谭纪杖杀珠民,诬良为盗及其派兵进宅掠夺民财的罪状。李逊看到字字皆是血、句句皆是泪的诉状,坐卧不安。再三权衡之后,决心为民请命、解救珠民于水火。于是李逊上书给代宗皇帝,诉说珠民苦难,请求开放珠禁,让珠民自由采珠,并请求减轻珠税,将“官六民四”的珠课,改为“官四民六”。代宗皇帝准奏,圣旨传到珠乡,珠民欢呼万岁,纷纷重操旧业。
但李逊此举无异于断绝了太监谭纪的财路。谭纪视李逊为眼中钉、肉中刺,发誓要除掉李逊。于是谭纪罗织罪名,向代宗诬奏知府李逊纵民盗珠、贪赃枉法、杖杀无辜。代宗不辨真假,派锦衣卫逮捕了李逊,押解进京问罪。
沿海珠民得知李逊被谭纪挟私报复,押解进京问罪,纷纷到采珠太监公馆为李逊喊冤。为解救李逊,珠民们选派几名身强力壮的青年,带着控告状和被害珠民的血衣连夜赶往京城。
李逊在狱中,将谭纪在廉州杖杀无辜、强入民宅劫财、擅将“官四民六”的珠课改为“官六民四”,多收珠课中饱私囊的罪行上书给皇帝。代宗皇帝看了李逊的上诉,又看到廉州珠民的控告状和血衣,龙颜大怒,下旨将谭纪押解进京与李逊面质,并出示被害珠民的血衣为证。谭纪百般狡辩,最终理屈词穷,锒铛入狱,李逊官复原职。
清廉治州 政通人和
在李逊数年的悉心治理下,廉州府政通人和,珠市繁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李逊任满离开廉州后,廉州百姓念其为民请命,不畏强权,造福珠乡的功德,在城东五里处建“爱民亭”一座,纪功碑一方,为他立碑纪德,并供奉在三贤祠祭祀,称颂他“亦知骨鲠难和俗,不向权门觅要津”的高风亮节。
李逊主政廉州府期间,还重建了“还珠亭”和兴建了“孟太守祠”,以纪念清正廉明的孟尝,让珠还合浦的故事得以流传至今。(合浦县纪委监委 岑昌秀 根据《廉州之廉》一书整理)
不畏强权 惩治墨吏
当时的廉州府(现合浦县),虽被誉为“海疆一大都会”,但珠池太监和贪官污吏肆虐横行,加重珠税,禁止珠民自由进珠池采珠,断绝了珠民赖以为生之路,弄得民不聊生。珠民或死于饥饿或死于官军的屠杀,幸存者寥寥无几,为了生存,珠民被迫纷纷逃亡他乡。
李逊到任时,目睹太监的横暴以及珠民饥饿、死亡、囚狱的惨状,内心忿忿不平。他日夜思忖,一筹莫展,本想减轻珠赋,开放珠池让珠民自由采珠、释放因欠珠税被监禁的珠民。无奈镇守珠池的太监谭纪,是皇上派来的内官,又是锦衣卫头目之一,此人生性贪婪、无恶不作。谭纪擅自将官府与珠民的珠税比由“官四民六”改为“官六民四”,从中渔利。有不从者,轻则抓进大狱,重则当庭杖责,不少珠民惨死于其杖下。在谭纪贪婪成性的鼓动下,廉州府的官员与之沆瀣一气,吏治极端败坏。
面对这种情况,李逊从整治贪残酷烈的下属官吏入手,责令下属主动交代敲诈勒索珠民钱物的问题,并将非法所得如数清退,如有瞒骗,一经查出,严惩不贷。那些曾经敲诈勒索过珠民的不法官吏,纷纷将非法所得清退。然而,有一下属官吏,依仗采珠太监谭纪权势的庇护,视李逊责令如儿戏,不为所动。李逊一怒,将其敲诈勒索珠民罪状一一列出,上奏朝廷,予以严惩。
被诬入狱 为民请命
李逊上任短短几个月,已有不少珠民冒死控告太监谭纪杖杀珠民,诬良为盗及其派兵进宅掠夺民财的罪状。李逊看到字字皆是血、句句皆是泪的诉状,坐卧不安。再三权衡之后,决心为民请命、解救珠民于水火。于是李逊上书给代宗皇帝,诉说珠民苦难,请求开放珠禁,让珠民自由采珠,并请求减轻珠税,将“官六民四”的珠课,改为“官四民六”。代宗皇帝准奏,圣旨传到珠乡,珠民欢呼万岁,纷纷重操旧业。
但李逊此举无异于断绝了太监谭纪的财路。谭纪视李逊为眼中钉、肉中刺,发誓要除掉李逊。于是谭纪罗织罪名,向代宗诬奏知府李逊纵民盗珠、贪赃枉法、杖杀无辜。代宗不辨真假,派锦衣卫逮捕了李逊,押解进京问罪。
沿海珠民得知李逊被谭纪挟私报复,押解进京问罪,纷纷到采珠太监公馆为李逊喊冤。为解救李逊,珠民们选派几名身强力壮的青年,带着控告状和被害珠民的血衣连夜赶往京城。
李逊在狱中,将谭纪在廉州杖杀无辜、强入民宅劫财、擅将“官四民六”的珠课改为“官六民四”,多收珠课中饱私囊的罪行上书给皇帝。代宗皇帝看了李逊的上诉,又看到廉州珠民的控告状和血衣,龙颜大怒,下旨将谭纪押解进京与李逊面质,并出示被害珠民的血衣为证。谭纪百般狡辩,最终理屈词穷,锒铛入狱,李逊官复原职。
清廉治州 政通人和
在李逊数年的悉心治理下,廉州府政通人和,珠市繁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李逊任满离开廉州后,廉州百姓念其为民请命,不畏强权,造福珠乡的功德,在城东五里处建“爱民亭”一座,纪功碑一方,为他立碑纪德,并供奉在三贤祠祭祀,称颂他“亦知骨鲠难和俗,不向权门觅要津”的高风亮节。
李逊主政廉州府期间,还重建了“还珠亭”和兴建了“孟太守祠”,以纪念清正廉明的孟尝,让珠还合浦的故事得以流传至今。(合浦县纪委监委 岑昌秀 根据《廉州之廉》一书整理)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