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元结:恤民爱民 两次上书为百姓减赋税

发布时间:2019-05-24 09:41:09 浏览: 3955

  元结(719—772),字次山,别号漫郎,又号漫叟,河南鲁山人,唐代文学家。安史之乱时,他召集人马抗击史思明叛军,据泌阳守险,保全十五城。后任道州刺史近五年,当时道州屡遭“西原蛮”劫掠,百姓流离失所,他敢于为民请命,两次上奏为百姓减轻徭役赋税,大力发展生产,使流亡在外的一万多人重返故里。

  “凡刺史若无文武才略,若不清廉肃下,若不明惠公直,则一州生类,皆受其害”。元结在《道州刺史厅壁记》中提出了为官的三条标准:文武才略、清廉肃下、明惠公直,集中体现了他仁政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据守泌阳抗叛军 保全十五城

  据传,元结系北魏鲜卑族皇室拓跋氏后裔,其祖上长于骑射,骁勇善战,曾祖父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辽有功,封常山郡公。十年寒窗后,元结赴长安应举,不料奸相李林甫怕有能之士被皇帝招用而诉其恶,令尚书省一人也不录取,以“野无遗贤”上奏,元结与其他士子皆落第。他失望地回到家乡,潜心著述。

  天宝十二年(753),35岁的元结再次赴长安应试,考中进士,不料恰逢安禄山谋反,安史之乱开始,他未能出仕为官,率族人南迁避难。父亲在病床前告诫他,“尔曹逢世多故,不得自安山林,勉树名节,无近羞辱。”元结听从父命,遂组织义军,投身平叛战场。当时史思明叛军正在攻打河阳,唐肃宗召见元结,询问他有何建议。元结呈上《时议》三篇,论述当前形势和治理国家的对策,肃宗阅后高兴地说:“你能解除朕的忧虑啊!”当即擢升元结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参谋。元结上任后,招募了许多义士,降服了五千叛军,并将战场上牺牲的士兵集中安葬在汝南,称为“哀丘”。

  唐肃宗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叛军,元结进言:不可直接与叛军的精锐部队硬碰硬,应当用计谋对付他们。肃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元结屯兵泌阳据险死守,使史思明不敢向南进攻,保全了十五座城池。唐代宗继位后,元结以老母多病需要侍奉为由,辞官归隐。

 

  位于祁阳县浯溪公园的元结、颜真卿雕塑 (祁阳县纪委监委 文瑞奇/图)

 

 两次上书为民减赋税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元结被任命为道州刺史。受安史之乱影响,当时岭南盗贼四起,道州屡遭“西原蛮”侵扰,甚至一度被“西原蛮”攻陷,道州城里被肆意烧杀掠夺,百姓纷纷逃离。元结上任后,走访调查发现,城中只剩下了四千户左右,不到原来人口的十分之一。但因安史之乱,官府的横征暴敛却有增无减,征调徭役赋税的文书竟达两百多件,并规定了征调的时限,皆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元结认为遭受劫难的道州百姓已经困苦不堪了,不忍心再加重赋税,若悉应其命,道州百姓将遭受灭顶之灾;若不应命,自己将获罪,甚至遭贬削。于是,他向皇帝上奏请准予免去道州百姓所负担的租税及租庸使向百姓议价购买的杂物十三万缗(在唐代,1000个铜钱为一缗,即一贯,约等于一两银子)。

  唐代宗对元结的上疏准奏。不料第二年,租庸使又来索上供十万缗,元结再次上奏请求免除道州历年欠缴的赋税,建议按实际人头收缴一定比例的现税,同时每年除应征发的正常赋税徭役之外,其他杂税都应根据年成好坏适当增减,奏请免租庸税十万缗。皇帝再次下诏准许。

  为道州减免徭役赋税后,元结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召集流亡在外的百姓重回故土开荒耕种,解决生计问题,同时,组织留守的百姓修筑防御工事,挑选青壮年守卫城池,防止“西原蛮”再次来犯。他帮助老百姓盖房子、分田地、免徭役,使流亡在外的一万多人重返故里。

  他先后两次组织军队对“西原蛮”进行了打击。慑于元结的威名和道州严密的防御,“西原蛮”再也不敢对道州进行侵扰和掠夺。颜真卿在为元结撰写的墓碑铭文中称:“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余家,贼亦怀畏,自此不敢来犯。”

 

  “浯溪”摩崖石刻(祁阳县纪委监委 文瑞奇/图)

 

  厅壁训吏“清廉爱民”

  在道州期间,元结创作了一批恤民爱民、为民请命的作品。他饱含深情地在《舂陵行》中写下了百姓的疾苦:“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意思是说:大乡大族尚且只能以草根、木皮为食,可想小乡小户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饿得连说话都要气绝的样子,走路都走不动了。这首诗生动地刻画出了民不聊生的惨状,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怜悯和同情。他的五言古风诗《贼退示官吏》,斥责横征暴敛的“税使”连盗贼都不如,“城小人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郡,此州独得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杜甫读完元结这两首诗后,对他的忧民爱民情怀和在道州的政绩大加赞赏,写下《同元使君舂陵行》,“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观乎舂陵作,欻见俊哲情。复览贼退篇,结也实国桢。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为了警示和告诫后任者,元结特作《道州刺史厅壁记》刻于厅堂之上。他在文中写道:“天下兵兴,方千里之内,能保黎庶,能攘患难,在刺史耳。凡刺史若无文武才略,若不清廉肃下,若不明惠公直,则一州生类,皆受其害。”《道州刺史厅壁记》阐明了为官理政的准则,且是古文中难得的佳作,为后任官吏所推崇。后来,任衡州刺史的吕温对元结十分推崇,认为元结是所有刺史的“吏师”,他专程来道州观摩,并写下《道州刺史厅壁后记》。后任道州刺史许子良更是用石碑刻记下来,以更好地昭示后来者。

  由于在道州政绩突出,元结调任广西容州刺史。离任后,道州百姓在城北修建了纪念元结的牌坊,在城外建了元刺史祠。当时容州民情复杂,经常起叛乱,已陷入“西原蛮”多年,他只身前往蛮洞,诚心与少数民族首领和谈安抚,成功收复了辖区内八州。离任后,道州百姓在城北修建了纪念元结的牌坊,在城外建了元刺史祠。元结居住在浯溪(位于今永州市祁阳县)的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到浯溪丁忧。大历七年(772),唐代宗下诏宣元结入朝,到长安后不幸染重病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侍郎。(蒋伟)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