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传教遵方 一生清白惠子孙
发布时间:2019-05-16 09:24:18 浏览:
4419
范仲淹一生持俭忍穷,乐善好施。非常注意对子女的品德教育,家风建设,言传身教,清廉为官、清白做人。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他订立家规族训,树立榜样。族规、家训、义田、义庄精神形成了“文正家风”,“先忧后乐、廉俭持家、遵规守矩、功崇惟志、静以养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以至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其清廉为官、清白做人的操守却为世代所景仰。他一生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陲为明帅,在庙堂为良相,在文场为大家,一生出将入相,身体力行,勤政爱民,刚正廉洁,治家严谨。
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是个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世称“布衣宰相”,哲宗时两次任宰相,辅佐过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皇帝。他结婚的时候,女方家境很好,要陪嫁罗绮帐幔。范仲淹听后很不高兴,他说:“罗绮岂是做帐慢的东西,我们家历来以节俭为家训,怎可乱了我们的家规呢?”这话传到女方,女方就没有陪嫁罗绮帐幔。
范仲淹经常教育子女说:“救人危难是做人的本分。”一次,范仲淹叫其次子纯仁随差人用船往苏州运送500斛小麦,以周济族人。路经丹阳时,忽然听到附近的一只船上传来悲惨的哭声,纯仁靠船前去探问究竟,得知那船是石曼卿护送亲人灵柩回乡安葬,船至中途,钱尽粮绝。石曼卿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由于他为官清正廉洁,家道清贫。纯仁认识这位石叔叔,对他十分同情。决定将500斛小麦送给石叔叔。石延年在感激之余,话中透露出他家连丧三人未葬之事。纯仁竟慷慨立断。将“船”一起留下,自己徒步返京。范仲淹见儿子回来了,便问:“麦子送到了吗?”纯仁将路遇石延年三丧未葬的事告诉了父亲。范仲淹马上说:“你为什么不把五百斛麦子给他?”纯仁答道:“我正是给了他,可我看出他三丧未葬还不够。”范仲淹又急着说:“你为什么不把船也给他?”纯仁又答道“我正是把船也给了他,才徒步返回的。”范仲淹大喜,“这就对了,真不愧是我的儿子!”一次范仲淹召子孙于庭堂说:“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因而他的四个儿子后来都颇有成就。皆德才兼备,当了朝廷重臣。范仲淹曾评价说:纯仁得其志,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二子范纯仁,官至宰相。去世后,朝廷谥号“忠宣”,徽宗亲为其书碑额“世济忠直之碑”。长子纯祐十六岁随父守边,屡立战功,为范仲淹得力助手。三子纯礼官至尚书右丞。四子纯粹生于邓州,曾任邓州知州,官至户部侍郎。范仲淹的言传身教,为子女们营造了良好的家风,为后世人所敬仰。
《宋史·范仲淹列传》载:“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著名的范文正公家训,一千多年来,衍传数十代,都是谨记恪守,不敢稍有逾越。
范仲淹(文正)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范文正公训子弟语,也是置之千古皆准的修身立世至理名言:
天理莫违,为人不易,居家莫逸,民生在勤。
祖德莫烬,创业艰难,家庭莫偏,易起寡端。
闻电莫怕,不做恶事,奴婢莫凌,一样是人。
兄弟莫欺,同气连枝,钱财莫轻,勤苦得来。
妇言莫听,明理者少,时风莫趋,易入下流。
交友莫滥,须要识人,饮酒莫狂,伤身之物。
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奢华莫学,自取贫穷。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
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
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祖宗莫忘,子孙有用,父母莫忤,身从何来。
子弟莫纵,害他一世,故旧莫疏,祖父之交。
邻里莫绝,互相照应,本业莫抛,所靠何事。
匪人莫近,容易伤生,正人莫远,急难可靠。
非分莫做,受辱惹祸,官司莫打,赢也是空。
盘算莫凶,食报子孙,意气莫使,后悔何及。
贫穷莫怨,小富由勤,童年莫荡,蒙以养正。
淫事莫藏,害尔子孙,言语其尖,可以折福。
讼事莫管,害人不浅,杀生莫多,也足一命。
富贵莫羡,积德悠久,贫苦莫轻,你想当初。
字纸莫弃,世间之宝,五谷莫贱,养命之原。
范仲淹用一生的大多积蓄在苏州老家设立千亩义田,用义田的收入资助族人,开创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先河,受到朝廷和民众的称赞。每到一处,都倡导创建义田,使义田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范仲淹设立族规家训上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用自己实际行动感化他人,尊祖敬宗、爱族仁民,办义庄、办义田、修族谱等。用他自己的话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从而形成兴旺一个家族上千年的“文正家风”。古语云“富不过三代”,范氏家族却创造了中国的一个家族传承奇迹,近千年而不衰。
在中国的慈善史上,范仲淹是一位标志性的人物。宋史记载其“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义庄田地的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他去世之后,他的二儿子宰相范纯仁、三儿子尚书右丞范纯礼又续增规条,使义庄维持下去。范氏家族继承人有了范仲淹那份舍己利他主义精神,范纯仁把大部分的俸禄赏赐基本都捐献给了义田,扩大了规模,将其从1000亩扩大到3000亩。宋金战争中范氏义庄遭到了一些破坏,到了南宋,义田、义庄的设施遭战火破坏,房屋被占用,岌岌可危。南宋时范仲淹的五世孙范良器、范之柔兄弟对义田、义庄又加以整顿修缮,恢复了原有规模。后世范氏子孙也对义庄屡有捐助,如明末范允临捐助田地100亩,清前期大同知府范瑶捐助田地1000亩。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有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便是他一生倾情相抱。所追求的境界与品质。在物欲横流思想膨胀的当下,传承范仲淹的家风和家教,尤为必要。千百年来,以“廉俭”为核心的范氏家风一脉相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耀眼明珠。
范仲淹家训,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范氏后人,形成的“文正家风”,揭示了立身处世的最高精神境界。
(作者:黄军建,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岳阳市作协副主席)
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是个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世称“布衣宰相”,哲宗时两次任宰相,辅佐过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皇帝。他结婚的时候,女方家境很好,要陪嫁罗绮帐幔。范仲淹听后很不高兴,他说:“罗绮岂是做帐慢的东西,我们家历来以节俭为家训,怎可乱了我们的家规呢?”这话传到女方,女方就没有陪嫁罗绮帐幔。
范仲淹经常教育子女说:“救人危难是做人的本分。”一次,范仲淹叫其次子纯仁随差人用船往苏州运送500斛小麦,以周济族人。路经丹阳时,忽然听到附近的一只船上传来悲惨的哭声,纯仁靠船前去探问究竟,得知那船是石曼卿护送亲人灵柩回乡安葬,船至中途,钱尽粮绝。石曼卿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由于他为官清正廉洁,家道清贫。纯仁认识这位石叔叔,对他十分同情。决定将500斛小麦送给石叔叔。石延年在感激之余,话中透露出他家连丧三人未葬之事。纯仁竟慷慨立断。将“船”一起留下,自己徒步返京。范仲淹见儿子回来了,便问:“麦子送到了吗?”纯仁将路遇石延年三丧未葬的事告诉了父亲。范仲淹马上说:“你为什么不把五百斛麦子给他?”纯仁答道:“我正是给了他,可我看出他三丧未葬还不够。”范仲淹又急着说:“你为什么不把船也给他?”纯仁又答道“我正是把船也给了他,才徒步返回的。”范仲淹大喜,“这就对了,真不愧是我的儿子!”一次范仲淹召子孙于庭堂说:“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因而他的四个儿子后来都颇有成就。皆德才兼备,当了朝廷重臣。范仲淹曾评价说:纯仁得其志,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二子范纯仁,官至宰相。去世后,朝廷谥号“忠宣”,徽宗亲为其书碑额“世济忠直之碑”。长子纯祐十六岁随父守边,屡立战功,为范仲淹得力助手。三子纯礼官至尚书右丞。四子纯粹生于邓州,曾任邓州知州,官至户部侍郎。范仲淹的言传身教,为子女们营造了良好的家风,为后世人所敬仰。
《宋史·范仲淹列传》载:“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著名的范文正公家训,一千多年来,衍传数十代,都是谨记恪守,不敢稍有逾越。
范仲淹(文正)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范文正公训子弟语,也是置之千古皆准的修身立世至理名言:
天理莫违,为人不易,居家莫逸,民生在勤。
祖德莫烬,创业艰难,家庭莫偏,易起寡端。
闻电莫怕,不做恶事,奴婢莫凌,一样是人。
兄弟莫欺,同气连枝,钱财莫轻,勤苦得来。
妇言莫听,明理者少,时风莫趋,易入下流。
交友莫滥,须要识人,饮酒莫狂,伤身之物。
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奢华莫学,自取贫穷。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
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
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祖宗莫忘,子孙有用,父母莫忤,身从何来。
子弟莫纵,害他一世,故旧莫疏,祖父之交。
邻里莫绝,互相照应,本业莫抛,所靠何事。
匪人莫近,容易伤生,正人莫远,急难可靠。
非分莫做,受辱惹祸,官司莫打,赢也是空。
盘算莫凶,食报子孙,意气莫使,后悔何及。
贫穷莫怨,小富由勤,童年莫荡,蒙以养正。
淫事莫藏,害尔子孙,言语其尖,可以折福。
讼事莫管,害人不浅,杀生莫多,也足一命。
富贵莫羡,积德悠久,贫苦莫轻,你想当初。
字纸莫弃,世间之宝,五谷莫贱,养命之原。
范仲淹用一生的大多积蓄在苏州老家设立千亩义田,用义田的收入资助族人,开创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先河,受到朝廷和民众的称赞。每到一处,都倡导创建义田,使义田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范仲淹设立族规家训上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用自己实际行动感化他人,尊祖敬宗、爱族仁民,办义庄、办义田、修族谱等。用他自己的话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从而形成兴旺一个家族上千年的“文正家风”。古语云“富不过三代”,范氏家族却创造了中国的一个家族传承奇迹,近千年而不衰。
在中国的慈善史上,范仲淹是一位标志性的人物。宋史记载其“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义庄田地的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他去世之后,他的二儿子宰相范纯仁、三儿子尚书右丞范纯礼又续增规条,使义庄维持下去。范氏家族继承人有了范仲淹那份舍己利他主义精神,范纯仁把大部分的俸禄赏赐基本都捐献给了义田,扩大了规模,将其从1000亩扩大到3000亩。宋金战争中范氏义庄遭到了一些破坏,到了南宋,义田、义庄的设施遭战火破坏,房屋被占用,岌岌可危。南宋时范仲淹的五世孙范良器、范之柔兄弟对义田、义庄又加以整顿修缮,恢复了原有规模。后世范氏子孙也对义庄屡有捐助,如明末范允临捐助田地100亩,清前期大同知府范瑶捐助田地1000亩。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有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便是他一生倾情相抱。所追求的境界与品质。在物欲横流思想膨胀的当下,传承范仲淹的家风和家教,尤为必要。千百年来,以“廉俭”为核心的范氏家风一脉相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耀眼明珠。
范仲淹家训,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范氏后人,形成的“文正家风”,揭示了立身处世的最高精神境界。
(作者:黄军建,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岳阳市作协副主席)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