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传承家风 不忘自清

发布时间:2018-05-11 09:41:18 浏览: 1358


朱自清像

在扬州老城区弯弯绕绕的小街小巷内,散布着七处朱自清故居,除了安乐巷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三合院,还有几处朱家曾居住过的房子。如今慕名前来拜访朱自清故居的游客络绎不绝,扬州人提到朱自清还是会面带微笑地尊称一声“先生”,也不枉先生在散文中自称“我是扬州人”,更不枉朱家人“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

守根念本的性情中人

朱自清一生辗转许多城市,虽然他并不出生于扬州,但却在扬州长大。童年、少年时代发生在他身边的许多往事,都被他写进了散文中。可以说,扬州城的历史文化、民间习俗、人文景观、市井风情,都在朱自清的笔下得到了新的生命,从他的作品里不难体悟出他对这座城市的怀念与思恋。

朱自清在散文《看花》中,有一段对故居花园的描写,从中亦可看到他童年时在扬州的生活:

我们住过一所房子,有一座小花园,是房东家的。那里有树,有花架(大约是紫藤花架之类),但我当时还小,不知道那些花木的名字;只记得爬在墙上的是蔷薇而已。园中还有一座太湖石堆成的洞门;现在想来,似乎也还好的。在那时由一个顽皮的少年仆人领了我去,却只知道跑来跑去捉蝴蝶;有时掐下几朵花,也只是随意挼弄着,随意丢弃了。至于领略花的趣味,那是以后的事:夏天的早晨,我们那地方有乡下的姑娘在各处街巷,沿门叫着,“卖栀子花来”。栀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我喜欢那白而晕黄的颜色和那肥肥的个儿,正和那些卖花的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我这样便爱起花来了。

这里描写的“小花园”应位于琼花观街的朱自清故居,捉蝴蝶、掐花朵,倒也映衬着他少时的一番童趣。

对于扬州城的风俗与美景,朱自清也有过生动的描写,如《说扬州》即可称得上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尤其文中对于扬州美食的描写,读来令人生津不止。朱自清在散文中既有对这座城市的赞美,也曾有对这座城市的批评,但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源自于他对成长之地的思念与不舍,源自于他守根念本的情怀。

自警自省的率性文人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他的父亲望其饱读诗书并学有所成,便借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中的“自华”二字给儿子起名。在朱自清报考北京大学时,自己将名字改为“自清”,这两个字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始终认为光读书是不够的,首先要做人,要做一个清正之人。

与此同时,朱自清还自取字“佩弦”,“佩弦”典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西门豹性子急,所以随身佩韦(牛皮),董安于性子慢,所以随身佩弦(弓弦),无论是佩韦,还是佩弦,都是用来时刻警醒自己。在朱自清的日记中,经常可以读到这些字句——“我太自私了”“过于懒惰”“不够努力”等等,可见其不时自警自省的习惯。

朱自清的自警自省还体现在对儿辈的严格要求上。朱自清的嫡孙朱小涛曾展示过一封朱自清写给儿子朱闰生的家书,除了话家常外,信中还对儿子工作的变动提了些建议。他并没有因为儿子工作上的“上升”而欣喜表扬,反倒是细细叮嘱他:“事已如此,只盼望你努力尽责。”他认为儿子的“学识和经验还不够”,要求他努力补习英文充实自己,告诫他多读点书,工作谨慎,认真负责,提醒他“切不可因为跳得快略有骄心”。朱自清将自警自省的精神贯穿到对子女的教育中,希望儿辈也保有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鞭策的习惯。

朱自清还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率性文人。在他的散文里,有写父子之情的《背影》,有抒夫妻之情的《给亡妇》,有表儿女之乐的《儿女》;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所以才倍加打动人心。除了这些清新流畅、恬淡从容的散文,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也让朱自清痛苦反思,写出了不少金刚怒目的作品。

朱自清少年时代在扬州中学上学时,朱家事实上已经家道中落,为了供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读书,不得不变卖财产和珍藏的字画,生活十分艰辛。这样的生活遭遇让他从小备尝人情冷暖,对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充满了同情。比如1923年他在温州教书时,亲眼目睹一个几岁的小女孩被卖掉,只卖了七毛钱,为此他写了一篇散文《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他在文中悲叹道:“她的悲剧是终身的。”1926年,朱自清亲身经历了“三一八”惨案,目睹了血雨腥风的场面,后来他著文记录了事情的经过,痛斥军阀的暴行,但他也坦率承认,自己当时有点害怕。对于自己的“由怕而归于木木然”,他自责道“实在是很可耻的”。这些都是他至情至性的率性表露。

一身正气的民族战士

许多人从朱自清的那些散文名篇中得知,他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其实,从他的一生来看,他更是一位深具悲悯情怀的学者、时刻关心国家命运的民主战士和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对于后辈来说,朱自清没有留下什么财产,他一生淡泊名利,潜心做学问,认为为人要正派,做事要扎实,作为公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

朱自清在北大期间,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演讲团。大学毕业后,朱自清曾在浙江、江苏的多所中学任教,继续传播新文化与新思想。在其淡雅文章的背后,还有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和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1947年,美国意图在亚洲建立其势力范围,采取对日占领政策以“扶植强有力的日本”。对此,中国国内迅速组织起反对美国扶日的运动。1948年6月,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当时,朱自清家境已十分艰难,更令人忧心的是,他正患有严重的胃病,体重不到四十公斤,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面粉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要减少六百万法币,生活会更加困难。两个月后,朱自清由于胃病和饥饿去世,逝世前,他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

有一身正气、拳拳爱国之心的不仅是朱自清一人,朱家很多人都以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朱自清的二弟朱物华任上海交大副校长时,谢绝了国家为他配置的花园住宅、小车接送的待遇,还多次谢绝增加工资,节衣缩食,教书育人,默默地为国家分忧解愁。朱自清的三弟朱国华,厦门大学法律系毕业,抗战胜利后在无锡地方法院任职,任上两袖清风,廉洁自守,被迫失业后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开朗豁达的胸怀教育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自强不息,报效国家。朱自清的儿子朱乔森是著名党史专家、中央党校的教授,他一生十分看重节操、修养,爱国敬业,廉洁奉公,生活上非常简朴,除了参加重要活动穿一身西服外,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衣服,代步工具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生病戒烟之前,他抽的都是价格最低廉的香烟,但在对待他人或公家时却表现得非常慷慨,每次为灾区捐款捐物,他几乎是所在教研部里捐得最多的。

朱家没有明文写下的家规家训,也没有刻意营造的家风。但是在潜移默化中,上一辈人的言行举止对下一辈人产生了影响,朱家几代人确实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和品质。或许正如朱自清为自己更名的期许一样,朱门上下,俱不忘自清。(周超 姜璐)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