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谢觉哉的亲情观

发布时间:2017-07-10 14:38:34 浏览: 605
谢觉哉全家福,拍摄于1964年。

亲情观是指一个人对亲情的看法,具体表现为其对待父母、子女、亲属时的基本态度。对于身处领导岗位、负有领导职责的党员干部来说,亲情观除了关系其个人的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外,也意味着以什么样的观点看待手中的权力,以什么样的态度为官从政。作为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我党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对于亲情观的一言一行,为今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新中国成立后,为肃清当时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势力和思想文化,党和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于树立新的社会风尚、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孝亲、敬老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笼统当做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道德进行批判,遗弃父母、虐待老人等现象时有发生。

谢觉哉基于对人类社会规律的分析,认为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着一条天然的情感纽带:“人,从出生到死即从小到老:中间是‘养人’——劳动力强壮时期;两头是‘人养’——幼小时期和衰老时期。这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规律,绝不因社会制度不同而改变。”他将孝老爱亲看做是人类的基本情感和共同美德,“奉侍老人不是封建,不是资产阶级思想,而是人类的美德,是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的美德”,指出“那些不养父母的人要父母去合作社找‘五保’或者索性推出门不管,那不是前进而是后退,后退到丧失人类庄严的本质,他们不只是应当受到社会的指责,而且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写给亲属的家书中,他反复教导后辈敬老爱老:“父母对儿女是爱的,你们在外的,应该把你们的生活情况、进步情况,所看到的事情,告诉父母、祖父母,既可以练习文字,又可开发家里人的脑筋。老人们知道你们过得快活,他们也会随着快活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谢觉哉离开湖南,从此与亲人音讯不通,直到10年后的1937年才得以再次通信。也正因为如此,他对湖南家乡的妻子儿女一直感到十分愧疚。1939年9月,在写给夫人的家信中,谢觉哉说:“四十一年当中,我在外的日子占多半,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天南地北,热海冰山,一个信没有也不能有……家庭生活儿女婚嫁的事,我从来没有管过,现在更来不及管。这副繁重的担子,压在你的肩上,已把你压老了罢!我呢,连物质上给你的帮助,都很少很少,这是对不起你的事!”谢觉哉离家时,女儿蔼英才10岁。1945年,谢觉哉曾经有信盼其去渝聚首,未料蔼英不久即病亡,父女终未能再见。消息传来,谢觉哉悲痛地写下一首《哭蔼英》:“欲哭无从哭,十九年前貌恍惚。欲哭苦无泪,丧乱重重乡里隔。我离家,汝尚雏。惭我拙,教养疏。依母朝朝事劳作,望父年年消息恶。”对女儿的愧疚和自责,跃然纸上。

需要注意的是,谢觉哉虽然一直对家乡和亲人怀有浓浓的眷恋之情,却也十分注意以党的纪律和规定来约束自己的这种情感,不将个人感情掺杂到工作中。1949年10月,当谢觉哉担任人民政府内务部长的消息传到家乡后,乡亲们议论着,穷山沟里出了个大官,真了不起,家人们也想到北京去谋个好前程。当两个久未谋面的儿子提出想搭便车来北京看父亲时,谢觉哉说:“儿子要看父亲,父亲也想看看儿子,是人情之常。”但他同时又委婉地拒绝道:“刻下你们很穷,北方是荒年,饿死人;你们筹措路费不易,到这里,我又替你们搞吃的住的,也是件麻烦事。……打听便车是没有的。因为任何人坐车,都要买票。”1956年,80多岁的堂哥谢凡宣写信请求为家乡友人后辈推荐工作,谢觉哉回复道:“无论什么机关、厂矿招收员工,都要经过考取或由一定机关调用。没有可由私人推荐的,荐了也没有效果。”1960年,当外孙姜忠提出调动工作,想请外祖父帮忙时,谢觉哉回信说:“姜忠调工作的问题,我不知道可不可调,如果可调,姜忠可以自己请求,如不可调,那旁人说也是空的。”他告诫家人:“不要认为地位高的人可以说情,这是旧社会的习气。”

谢觉哉之所以如此近乎“不近人情”地对待家人与亲属,是因为他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和职责。在1950年的一封家信中,他曾对家人说:“我们是以身许国的共产党人”,“共产党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不能多拿一个钱,他的生活不能比一般人高。”在他看来,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他曾说:“人民革命,替人民造下一发展机会,并不能也不应给人或一部分人以不费力的好处。”

如何教养和对待子女,是衡量一个人亲情观正确与否的重要内容。谢觉哉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

谢觉哉有子女10余人。对于这些孩子,他在疼惜之余却没有丝毫溺爱,一直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962年3月,在一封打印后散发给子女们的信中,他说:“我们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的子女。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帮助广大人民能过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后,当广大人民还十分困难的时候,我们过着这样的生活,应该感到不安,而绝不应该感到不足。”他经常教育子女“凡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动手”,不能因为是高级干部的子弟就搞特殊。“不论做甚么,自己总要出力、用心,是人家信任你,组织上需要你;绝不可依靠人家照顾你。”谢觉哉主张子女们凡事“看过去,看别人”,“工作应该向胜过自己的比,生活应该向低于自己的比”。

重温历史,学习和研究谢老的这些思想和事迹,从中汲取营养,对于当前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加强家风建设等,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马延炜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