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谢铎与方岩书院

发布时间:2017-06-27 10:43:17 浏览: 961
左图:明正德十六年刻本《桃溪净稿》卷首谢铎画像 / 右图:重修后的方岩书院

谢铎(1435-1510),字鸣治,号方石,明代台州太平县(今浙江省温岭市)人,是明成化、弘治年间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理学家、文学家,也是茶陵诗派重要代表诗人。谢铎一生三仕三隐,然不管是居官还是乡居,始终不忘“匡治天下风教”。

谢铎的祖上非常注重诗礼儒学,传至其父谢宗胤时,崇礼重孝、崇文重教的耕读之风已名闻乡里。谢铎自幼以族叔谢省、谢绩为师,“年十四,叔父授以《四子书》《毛诗》,辄通大义”,出仕前除游学外,一直在家乡读书。

谢省、谢绩自少自相师友,尤其是谢省的行止操品对谢铎影响深远。谢铎对他们也是“师事终身”。谢省是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为官勤勉清廉,任上热衷教化。他常以“为官犹以不称职而自愧”,经多次请辞,于成化九年(1473年)才获准致仕返乡。谢省乡居期间,致力兴办家学,历经数年经营,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建成“会缌庵”(方岩书院前身),用于奉祀先祖和为谢家子弟及邻家少年讲学。谢绩是谢省之弟,诗文造诣颇深。谢省出仕后,谢铎由他教导。不幸的是,成化七年(1471年)九月,谢绩在应考途中忽然病逝。当“讣达京师”时,谢铎“南望踊哭”,多年后为谢绩整理刊刻遗稿《王城山人诗集》,以示纪念。

谢铎登进士第后即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再迁侍讲。任职期间,他孤介廉直,重气节,慎取予。成化十六年至成化十八年(1480-1482),谢铎父母双亲及其长子相继亡故。他辞官在家经日闭门读书,暇则侍奉谢省登眺方岩之上,或辅助谢省执教讲学于“会缌庵”,指导族人读书。不久,由于仰慕谢铎的“从游者众”,谢铎商请谢省扩建“会缌庵”,“就左近地图为书院”,在“(太平)县西北三十里,方岩山北”筹建“方岩书院”,“以为子孙百世讲学之地”。

在建设书院过程中,谢氏叔侄倾箧经营,耗尽心力,期间还遇到“好事者”从中作梗,诬称谢铎为建书院而“占寺田,不肯纳米”。为此,谢铎致信太守陈相表示:“名下若有一毫寺田,则己所有田地皆当入官。”建院之难可见一斑。

弘治元年(1488年),54岁的谢铎,虽栖居数年,但还是关心民瘼,怀忧国事,再次应召回朝,以原官翰林院侍讲续修《宪宗实录》。次年八月,方岩书院正式建成并命名。

弘治三年(1490年),谢铎擢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上任后,他提出“择师儒以重教化之职,慎科贡以清教化之源,正祀典以端教化之本,广载籍以永教化之基,复会馔以严教化之地,均拨历以拯教化之弊”的教育主张,尤其是“慎择师”,称“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天下治,是师儒之职诚不可以不重”。

弘治四年(1491年),谢铎因次子亡故,再次致仕还乡。此后近十年间,谢铎专心在方岩书院讲学。弘治六年(1493年)十二月,谢省亡故。主持方岩书院日常事务兼讲学的重任便全部落在谢铎身上。谢铎深感责任重大,对方岩书院更是倾心倾力。他在《缌山伤感十咏·方岩书院》一诗中称:“乡祠故有尊,吾院敢言尔。生作方岩师,死作方岩主!”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方岩书院也因此在当地愈加闻名,追随谢铎的“从游者”从“乡族之秀”发展为“邑之俊秀”,而谢铎对他们亦是不遗余力,倾囊相授。他曾教过“浙中王门”中坚分子黄绾,告诫黄绾做学问“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黄绾虽后转事王阳明,但始终不改初志,以“穷师孔孟,达法伊周”为座右铭,可见谢铎对黄绾“艮止说”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意义,也为推动阳明心学及浙东学术整体进一步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间接作用。

弘治十二年(1499年)八月,朝廷升谢铎为礼部侍郎,掌国子监祭酒,谢铎扶病上任后,深怀感恩,并渴望有所为。他结合近十年间的学院教学经验,在原“六事”主张上提出“正祀典以究明伦之实、重科贡以清入仕之途、革冗官以从京府之制、塞捷径以澄国学之源”的改革措施,表现出他一贯崇儒敦化、正本清源的教育思想和人文情怀。

谢铎一生不仅专心教学,还潜心学术,曾四次参与大型史书编纂,也整理了一批理学著述,形成了“以理阐史、以史证理”的史学、理学思想。

谢铎非常热爱家乡,热心乡邦文献整理,并为之付出了多年的艰辛努力。早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谢铎任翰林院编修时,从秘阁中翻录出记述家乡台州的《赤城志》。当谢铎返乡病居时,在方岩书院边教学边修志,秉持“文必己任”原则,将《赤城志》阁本与后来陆续搜得文献互相校订,历时十年完成《赤城新志》。《赤城新志》正本上呈台州府,副本存于方岩书院。谢铎曾感慨道:“吾台千数百年之文献,于是乎不至于无征矣。”

在整理大量乡邦文献的基础上,谢铎提出了他的台学源流观,并整理编纂了《伊洛渊源续录》《伊洛遗音》等多部著述,为后人整理形成《台学源流》著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促进了台学梳理乃至宋明理学的研究,对进一步梳理浙东学术史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谢铎一生著述丰赡,生前即对自己所作的诗文作品进行整理,并以其居所之地命名为《桃溪集》,给后人留下重要史料,而其为人品行也为后世所景仰。2008年,为纪念谢铎而重修的方岩书院在其家乡方山脚下峭斗洞旁落成,2010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庄启龙)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