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子孙:学诗礼 以立身
发布时间:2016-09-27 09:49:04 浏览:
681
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圣人。他倡导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东方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孔子学而不厌,善于施教,给子孙留下修身处世的准则,其家训家风成为孔氏家族和很多中国人的行为规范。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衰落,早年生活贫苦,受了很多磨炼。但他好学上进,通过艰苦的学习,获取了多种才能。孔子精通礼仪、长于音乐、博闻多识、谙熟武艺、通晓军事,当时就有人称他是多才多艺的圣人。据《论语》记载,太宰曾问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孔子是圣人吗?竟然这么多才多艺!子贡给予肯定的回答。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意思是,我年轻时穷苦,所以学会了多种低贱的技艺。出身富贵的君子会有这么多技艺?不会有的。
关于孔子教育学生的记录很多,他主要传授学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即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写、算术六门功课。最终他的弟子有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但关于孔子教育自己子女的记录则不多,仅在《论语》《孔子家语》《说苑》等见到少数几条记载,且强调的多是勤学和学诗学礼的重要性。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孔子劝勉自己的儿子孔鲤勤学的故事。孔子说:“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意思是说,让一个人一整天投入其中都不知疲倦的,只有学习。一个人,如果容貌不出众,勇力不足以让人害怕,祖先不值得夸耀,门第不能仰仗,但最终能够名声显赫,远近闻名,为后世所敬仰,都是勤奋学习的结果。所以君子不可以忽略学习,就如君子不可以不端正容貌,否则就形象不佳,让家人疏远,进而影响社会声誉。社会声誉破坏就是违背礼,违背礼就无法立身。表面形象整齐,是重视容貌的结果;从内心明白事理,是学习的结果。
孔子曾经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鲤:您在老师那里,能得到独特的传授吗?孔鲤答:没有。他告诉陈亢,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院子里,我从那里经过,父亲问: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就不知道怎么与人交流。于是我回来学诗。后来又在院子里遇到父亲,父亲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么立身。于是我回来学礼。父亲对我的教导就这些。陈亢回去后,很高兴地对人讲:我想问一件事,却有了三个收获,听到了关于诗的理论,礼的理论,也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
博学多才的孔子在教育儿子的时候特别注重诗与礼,这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当时,周王朝之所以能把天下各国统一在一起,维持数百年的统治,就是因为周王朝的伟大建树:礼和诗。礼是指周王朝建立的各国诸侯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有了礼,就为各国建立了一个共同的行政平台。但周王朝地域广大,各国风俗、语言不同,相互之间存在着交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周王朝推广了诗。诗是官府收集的诗歌,每篇都有明确的主旨,人们可以用诗表达自己的意向。诗和雅言、音乐配合在一起使用,雅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普通话,在吟诗的时候必须用雅言,这就通过诗推广了通用语言。诗使用雅言,随着音乐吟唱,表达意向,实现交流,为不同风俗、语言的各国建立了一个交流的语言平台。个人学习了礼和诗,就能与人沟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孔子认为诗的沟通功能尤为重要。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即背诵诗很多,但如果不能用以处理政事,也不能交涉谈判,再多也没有用。诗是交往和沟通的工具,也是个人融入社会的技能。孔子要求孔鲤学诗,目的在于使孔鲤能够成为一个社会人。同时,他认为礼是普遍原则,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人人都要遵守。他要求孔鲤学礼,就是要求孔鲤遵守和尊重社会规则,建立一种完整和独立的社会人格。
后来,孔鲤先于孔子去世,留下年幼的儿子孔(字子思)由孔子抚育。传说孔在祖父的熏陶下非常懂事,勤学好思。有一天,他看到孔子独坐长叹,便跪问道:祖父长叹,是担心孙儿不努力学习,不能继承祖业,还是忧虑尧舜之道不能行于天下呢?孔子说:你小孩子家哪里懂得我的志向?孔答道:您常讲做父亲的辛辛苦苦把木柴劈开,儿子却不知道把它背回家,这是不肖子孙。孔子听了大喜,赞扬孔:好啊!我再也不用忧愁了。祖业不废,不但有人继承,而且还会有人发扬光大。孔子去世后,孔果然不负孔子厚望,师从孔子学生曾子学习,甚得儒学之真传。有学者认为,“四书”之一《中庸》就出自孔之手。而继承与发展了孔子学说的“亚圣”孟子的老师,则是孔的门生,所以,孔在儒学传继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被后世誉为“述圣”。
在孔子的教育及影响下,孔子子孙恪守学诗学礼的祖训,继承发展和弘扬孔子思想,重视教育,使孔氏家族成为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都较高的家族,使孔子思想源远流长,绵延不息。(徐义华)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