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金陵濮门中医世家:忠孝传家 扶危济困

发布时间:2016-07-19 09:37:09 浏览: 583

金陵濮门中医世家:忠孝传家 扶危济困

  “家有万贯,补衲一半”……金陵濮门是中医世家,他们自奉节俭,热心公益,以“忠孝传家”为训。尤其是在清末民初,濮门义举更是赢得时人尊重。

  【家训解读】

  “忠孝传家”是濮家的百年家规家训,要求濮家人“爱国、孝亲、重友、律己”,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原文出自濮家桢回忆录《五味人生九十春》(2013年4月)、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71卷)

  ①  爱国:恪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于国家,奉献社会。

  ② 孝亲:蕴含“敬、和、俭”的持家做人之道。“敬”是敬重祖上和长辈,遵从礼仪不容撍越;“和”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俭”强调的是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

  ③  重友:关心公益事业,寻求志同道合者的帮助,维护共同的良好声誉。

  ④  律己:为国家承担起个人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责任,为人民大众服务。

  【家风故事】

  中医世家造福桑梓

  金陵城的中华门内,原来有一条巷子,名为白酒坊。白酒坊7号曾经是南京的一处“九十九间半”,屋宇规模宏大,俨然大户人家,原为元朝驸马的府邸。据传,明初,濮氏家族的第一代郎中为马皇后看过疑难杂症,疗效明显,皇帝朱元璋龙颜大悦,就把此座宅院赐予给了濮郎中。至此,濮氏家族世代在这里生活、行医。

  濮门既是中医世家,又是书香门第,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把端正门风看作是头等大事。濮氏家谱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辈分排班,如取名濮齐锐、濮家楠、濮治文等,就蕴含着上辈人对下代人的殷殷期许。

  濮氏家族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扶危济困、造福桑梓为己任。清末民国初期,濮门走出一代名医濮友松先生(1848-1925年),他不仅是杏林中的翘楚人物,而且宅心仁厚,慈悲心肠,是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每逢夏秋之交,濮友松会将濮门特制的“避瘟散”免费分送乡亲服用,预防霍乱的肆虐流行。当疫情发生时,濮府门前会贴有“赤贫送医送药,随到随诊”的告示,使穷苦人家免受无钱治病之苦,成就了雪中送炭的美谈。

  除了悬壶济世之外,濮友松还凭借祖辈的社会影响力和自己的声誉,承担起慈善救济的社会责任。他联络乡党士绅成立“救济总局”,安抚来自黄淮地区发生水灾的灾民,组织他们开垦江心洲和八卦洲的荒地进行自救。他还发起设立“江南救生局”和“救火会”。“江南救生局”在长江边置救生船四艘,有人落水即开展搜救,无事则摆渡接送两岸百姓。由于“救生局”救人无数,社会各界感念濮友松的恩德,贤达名流在其去世时送上一个大匾额,上书“江上清风”。“救火会”相当于现在的消防部门,配备救火工具“二人抬”及“救火龙”,由人工手压式射水器灭火。此外,每当遇到荒年,濮门就一定会在巷口支篷施粥,广赈难民。逢到自己家中有孩子诞生、老人做寿等喜事时,也不忘以感恩之心布施穷人。

  濮门的义举,赢得了时人的尊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将濮友松视为挚友。濮友松辞世后,黄炎培手书一副挽联来悼念他:“潜德门宜大,清操世所惊。公私严一介,生死事分明。天性原纯孝,人情惮老成。登堂嗟我晚,谁为貌平生。”

  上慈下孝 其乐融融

  据濮氏后人介绍,濮门的父子、婆媳、弟兄、妯娌之间,从没有争吵、骂人等事情发生,大家遇事多商量,互相帮衬。有分歧时彼此谅解,求大同存小异。过去,大家庭一起过年的老传统也很温馨。每到过年的时候,各房堂屋都要供奉先人牌位,以示不忘根本。除夕夜,孩子们开心地玩耍,长子则被要求守夜,年初一早上,大家吃过“欢喜团”和长寿面,依次给老太爷、老太太磕头,领压岁钱。然后再给家族中的其他长辈磕头、拜年,上慈下孝其乐融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后方的所有亲人都回到南京家中,庆祝胜利和告慰祖先。据濮氏后人回忆,那一年祭祖,大厅上挂着列祖列宗的画像。大家依着房头和长幼依次给祖宗磕头,秩序景然,场面隆重。

  濮家人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嫁入濮门的媳妇们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孝敬父母,操持家务,烧饭做菜样样拿手。缝制衣物、鞋袜等针线活更是基本功。她们会把大人的旧衣裤改小给孩子穿;被单破了,取有用的部分缝成夏天盖的夹被;汗衫破了,缝成抹布;毛线头连接起来,钩成粉扑。濮家要求不能糟蹋粮食,刷锅水中如果有饭粒,也要收集起来,喂给小鸟等小动物。在日常起居中,也要求家庭成员自觉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家里地面、桌面以及衣服、头发都要洁净。

  在“母慈子孝”的家教熏染下,濮氏的后辈们有教养,懂礼仪,尤为体贴长辈。据濮氏后人介绍,当爷爷、爸爸、伯伯们下班回家时,孩子们觉得他们工作辛苦需要休息,都会自觉安静下来,不再嬉戏吵闹。

  【今人风采】

  承继家学 无私贡献祖传药方

  濮氏长辈们高洁的人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辈。濮友松的侄孙濮青宇(1910—1967年),原名齐秀,早年师从随翰英,后又随名医冯端生习业,并得岳父张简斋悉心指教,擅长内科、喉科。1932年参加政府第一届国医考试,名列前茅,1933年在南京开业行医,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市中医院院长。濮齐秀无私地将祖传秘方献出为大众服务,现在南京市中医院的“利咽合剂”等药方就是他的家传。

  建国初期,濮氏家族的年轻人也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火热的激情参与建设新中国。当政府号召社会各界捐献文物时,濮氏家族慷慨大度,将自家的名人字画、善本古书、太湖石等贵重文物无偿捐献出来。现今瞻园里的一座假山,就是当年濮家人从自己花园里面捐出来的。而今,濮氏后人除了从事医疗卫生行业,还有人在教育界工作,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都是单位的骨干栋梁。

  时空流转,物换星移。如今,金陵濮门百年传奇已然化为明月清风。但是,濮门“忠孝传家”的家训历经沧桑仍然闪烁着思想光芒,深深烙印在濮氏后人的心上。(金戈 濮文 翁宏业 整理 南京市纪委)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