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彭德怀的廉洁让编剧泪流满面

发布时间:2014-10-17 23:08:34 浏览: 718

一根黄瓜


1947年,彭德怀、习仲勋领导的只有区区两万人的西北野战兵团与胡宗南率领的全式美械装备25万大军经过三次交手,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把胡宗南打得缩为一团。


为寻找新的战机,彭德怀与习仲勋商议后,决定北上三边。时值六月,酷日当空,部队行进在漫漫无边的沙漠里,由于水源奇缺,干渴难耐,很多战士都因干渴而 晕倒。年近五十的彭德怀每天不仅和战士一起徒步行军,而且经常把分给自己的那壶水,拿去救助晕倒的战士。警卫员望着彭德怀那裂开血口的嘴唇,有些不乐意, 彭德怀耐心地教导警卫员:在这种时候,一口水就是一条命,我能见死不救吗?


这天,部队终于走出了沙漠。晚上吃饭时,彭德怀意外地 发现桌上摆着几根水灵灵的黄瓜,他没有多想,拿起一根就咬了一口,顿时,鲜美的滋味浸入肺腑,但刚刚吃了一口,他就停下了。他让人把管理员叫来,问黄瓜是 从哪来的?管理员答,是在集市上买的。彭德怀又问:战士们都有吗?管理员犹豫了一下,没敢说话。彭德怀的脸立刻沉下来,将没有吃完的半截黄瓜扔在桌上,起 身向外走去。


管理员感觉大事不妙,急忙找到副政委习仲勋,实话实说地做了交待,他说就是觉得彭总行军打仗太辛苦,想给他增加点营 养,才破例买了这几根黄瓜,想不到彭总不但没吃,还生了气。管理员让习政委帮着从中说和一下。习仲勋找到彭德怀,彭德怀不容习仲勋开口,首先作了自我批 评,说自己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违反了纪律,剩下的那些黄瓜,他已经让警卫员送给伤病员了,但他还是希望习仲勋能召开一个会议,他要当着大家的面认真地作一 次检讨。


习仲勋被彭德怀的精神感动了,他采纳了彭德怀的意见,专门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彭德怀在会上坦诚地说:“这些日子, 部队过沙漠确实很艰苦,累热不说,主要是缺水,有的部队甚至渴死了人,可是在这种时候,我彭德怀居然吃上了黄瓜。在这里,我首先向大家作一个深刻的自我检 讨,我彭德怀犯了严重的官僚主义错误!”彭德怀说到这,摘下军帽,向众人深鞠一躬。习仲勋见状,插话道:“其实,这些黄瓜彭总并没有吃,全让他送给伤病员 了。”彭德怀打断习仲勋:“你们也许觉得,不就是一根黄瓜吗?我彭德怀堂堂一个兵团司令,吃了也就吃了,何必小题大做呢?但我要告诉你们,我今天就是要小 题大做!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最大的区别就是官兵平等。今天我这个兵团司令吃了一根黄瓜,明天你们这些纵队司令就会心安理得地跟我学,去 吃一只鸡,再过几天,旅长、团长、营长、连长也会上行下效,官兵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众人都被彭德怀的话深深震撼了,默默低下了头。彭德怀 说到这,又把脸转向习仲勋,严肃地说:“习政委,我本人的检讨今晚就会交给党支部,对其他相关人员的处分,由你这个支部书记作出决定。”


事后,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将军得知了这件事,他只说了一句话:“共产党有彭德怀这样的将领统帅部队,焉能不胜!”


不摆谱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当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时,在万众瞩目金碧辉煌的天安门 城楼上,却找不到彭德怀的身影,此刻,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正率领第一野战军的几十万官兵浩浩荡荡向新疆挺进。他感慨地对同志们说,新中国虽然成立了, 但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我们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不能居功自傲、贪图享受,不能摆谱做老爷。


新疆和平解放后,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乌鲁木齐)市。激动的人群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彭德怀一行。


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了什么,他的眉毛不由得拧起来,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不认识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 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 掉了画框上的画像。


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 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 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 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彭德怀自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后,便一头扎到大西北的建设中,他几乎天天在下 面视察,忙得脚不沾地。这天,他刚回到西安,便碰上两个干部为争一处房子打得不可开交。彭德怀面色铁青,把两个干部叫到面前,严厉地训斥道:“你们是哪个 部分的?放着那么多工作不去干,整天就知道陪着老婆家人找房子,你们以为自己是谁呀?是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呀!”两名干部被训得面红耳赤,灰头土脸地走了。


彭德怀余怒未消,回到办公室,他又对习仲勋说:“仲勋,说实话,对这些贪图享受的干部,我枪毙他们的心都有!你说,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没有共产党 的领导,没有人民的支持,这些头顶着高粱花子的农民,还不是在牛圈里打牛屁股,现在倒好,一进城就当起老爷来了!”习仲勋深有感触地说:“是啊,毛主席在 七届二中全会上特别强调,共产党人绝不能当李自成。我建议,咱们应该抓住这件事,召开一次干部会议,给这些干部敲敲警钟,以防他们被资产阶级的糖弹打 倒。”彭德怀点点头:“我还有一个想法,为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西北局党政军机关五年内一律不许建房。”习仲勋笑笑:“彭总,我同意你的意见。不过,我也要 给你提一点意见。”彭德怀抬起头:“给我提意见?好啊!哪方面的?你尽管提。”“你批评下面的干部抢房子不对,可直到现在,你和安修同志一直住在会议室的 耳房里,谁给你找房子,你都不要,这是不是也不对呀!”彭德怀哈哈大笑:“你这个意见我不能接受,你想呀,我和小浦没有孩子,我们就两个人,用得着去住那 种三进院、小洋楼吗?摆那个谱干什么?给谁看呀!住在会议室里,房子虽然小点,但开会办公都方便!”习仲勋摇摇头:“那你可是委屈安修同志了。”彭德怀不 以为然地说:“谈不上委屈,她当初嫁给我的时候,就没打算跟着我享福。”习仲勋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


直到彭德怀率领志愿军出征朝鲜,他一家始终住在会议室旁边那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耳房里。


近水楼台不得月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实现正规划,走与国际接轨的道路,经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实行军衔制,全军的评衔工作由彭德怀总负责。


这天,彭德怀下班回到家,看到在“哈军工”读书的侄子彭起超坐在客厅里。彭德怀走过去问:“你怎么回来了,现在学校并没有放假嘛!”彭起超气鼓鼓地站起 来,“伯伯,我对你有意见!”彭德怀一怔:“你有什么意见,提吧。”彭起超话中带气:“我们学院这次评军衔,我被生生地压低了一级,我知道,这是伯伯你的 意见,你当国防部长,为什么不按政策办事呢?”彭德怀笑了:“别那么大的气,你坐下来说,什么叫政策。”彭起超认真地说:“我是15岁在延安参的军,属于 抗日干部,在解放战争中立过功,受过伤,上学之前就是副连长,按照文件上规定的条件,完全可以评上尉……可学院就给评了个中尉,那些跟我一块参军的战友, 人家在别的单位评的都是上尉,你说,日后我要是跟人家站在一起,我不是比别人矮一头吗?”


彭德怀望着满腹怨气的侄儿:“你说得不 错,你们陈院长在和我谈到‘哈军工’评衔时,他确实提到了你,说你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按调干学员统一授中尉军衔,确实有点吃亏,他问我怎么办,是我提出 要压低你的军衔的。”彭起超腾地一下站起来:“伯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可是你的亲侄子!”彭德怀脸上呈现出一种严肃的神情:“正因为你是我的亲侄子, 我才必须这样做。因为了解你的人,比如陈赓院长,知道你是凭本事当上上尉的;可不了解你的人,一定以为你是靠彭德怀的关系戴上这个牌牌的。全军近百万干部 要授军衔,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牺牲你,才能服众。这里没有政策问题,只有个全局问题。”


彭起超噘着嘴:“伯伯,你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确实没有错,可评军衔对我来讲,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我日后的进步和发展,你不能因为我是你的侄子,就牺牲我。”


彭德怀轻轻拍了拍彭起超的肩膀:“起超,说句心里话,我对学习外国,搞军衔制这种做法并不感兴趣。要说评得绝对公平,很难,不少干部战争年代流血负伤都 没流过泪,可现在为了一颗豆豆,争得面红耳赤。远的不说,就说你父亲吧,他连胜利都没看到就牺牲了,我们活着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为一点蝇头小利去闹情绪 呢!”彭德怀说完,走了出去。


这天晚上,彭起超失眠了,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咀嚼着伯伯的话,每一句都像重锤一样敲着他的心。可是,他也亲自看到,确实有些人为自己和亲属的升迁,不择手段地钻政策的空子……彭起超扪心自问,在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是公平?有没有公平?


第二天一早,彭起超为了赶火车,很早就出了家门,没有和伯伯告别。当火车就要启动的瞬间,他听到有人喊他,透过人群望去,原来是妹妹彭钢。彭钢气喘吁吁 地跑过来,把一条围巾和一封信递给彭起超:“这围巾是伯伯让我带给你的,他说哈尔滨的冬天冷,他还亲自给你写了一封信。”


火车开 了,彭起超坐在车上,打开那封信。上面是伯伯的亲笔:“起超,你既为彭家人,就要遵守彭家的家风,那就任何时候都要清正、廉洁、诚实。老实人有时会吃亏, 但从长远看,老实人不吃亏。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你还会为肩上多一颗豆豆、少一颗豆豆烦恼吗?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从我这,得改改这个规矩,那 就是近水楼台不得月。你也许一时想不通,但时间久了,你会明白伯伯的一番苦心,严是爱,松是害……”


彭起超读着读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不忘本


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他每次下部队视察都轻车简从,最反对前呼后拥。有一次,他去东北视察,铁路部门按照他的职务,给他安排了 专列。彭德怀坚决不坐,一定要让警卫参谋景希珍去给他买普通客票。景希珍劝慰彭德怀:“您是国家领导人,坐在普通车厢里不安全。”彭德怀火了:“你别拿安 全给搞特殊化找理由,我就不信,谁想成心害我老彭不成?!”景希珍见说不动彭德怀,只好去找铁道部门的领导,他们告诉彭德怀,专列已经安排好了,不坐也是 浪费。彭德怀像没听见一样,坐着纹丝不动。景希珍走过去给彭德怀拿行李,被彭德怀喝住:“你给我放下!”景希珍的手僵在空中,不知怎么办好。彭德怀的犟劲 上来了:“如果你们一定要安排专列,那我就不走了。”最后,铁路部门按照彭德怀的要求,取消了专列,在普通旅客列车上给他安排了一个软卧包厢。彭德怀拿过 票看了看,笑了:“这还差不多,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不是封建朝代的王公大臣,不能一出行就先摆个銮驾,摆那个排场干什么?!”


彭德怀历来反对送礼,对送礼的行为深恶痛绝。有一次,他到南方去视察工作,临走时,发现有人往他乘坐的汽车后备厢里装酒。他走过去,问:“这酒哪来的?”景希 珍答:“他们送的。”彭德怀追问:“谁送的?送谁的?哪个出的钱?”景希珍被问住了。彭德怀严肃地说:“出发的时候我就讲过,一路上又不停地在讲,我们绝 不收礼,你们怎么就是不执行?!”陪同的干部解释道:“这些酒是当地的土特产,不值多少钱,就是一点心意,请首长带回去尝一尝。”彭德怀较真道:“你们不 是每个人来,都表示这番心意吧。”陪同的干部窘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彭德怀语重心长道:“你们不要以为这样做是关心首长,实际上是害了他们!别小看这一箱 酒,有时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彭德怀说完,督促景希珍把酒全部卸了下来,一瓶也没留。


在中南海,彭德怀对自己、对家 人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居住的永福堂,是一个很陈旧的小四合院,自从他把侄女彭钢和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接到家里一块住,屋子就显得更加局促。军委机 关的房管部门几次想给彭德怀换一套大点的房子,都被彭德怀拒绝了,按他的话说:“当初闹革命的时候,谁能想到今天会住在皇帝老子的地方,这已经很好了。一 个人不能忘本,我这个人如果说有什么长处的话,那就是不忘本。”


1956年,彭德怀率军事代表团去苏联访问。临行前,浦安修嘱咐 他,能不能给刚参加工作的侄女彭梅魁带块手表回来,彭德怀答应了。可彭德怀回来的时候,什么也没买。浦安修问他,发给你的外汇都干什么了?彭德怀不以为 意:“上交了。”浦安修哭笑不得:“那么多钱,都交了?”彭德怀认真地说:“国家的外汇本来就不富裕,国家派你出国是让你去工作的,不是让你去享受的。”


彭德怀回到家,无意中发现客厅里的沙发都换成了崭新的皮沙发。他问浦安修:“这是怎么回事?”浦安修告诉彭德怀,是管理局统一换的。彭德怀又问:“那原 来的沙发呢?”浦安修不耐烦地说:“让他们拉走了。”彭德怀的脸不由得拉下来,他让景希珍马上去把管理局局长找来。浦安修怕彭德怀训人,急忙拦住景希珍, “你找人家管理局长干什么!”“我让他把那套旧沙发给我拉回来。”浦安修解释道:“这是统一换的,又不是我们一家,你要是坚持把旧的换回来,别人家怎么 办?”彭德怀一根筋的劲上来了:“别人家的事我管不着,但在咱们家,我总还有发言权吧,本来好端端的沙发,又没坐坏,换它干什么?”


管理局局长局促不安地跑来,彭德怀指着沙发问:“这沙发为什么要换呀?”局长早有准备:“这是从国外进口的真皮沙发,样式大方气派,坐着透气舒适。”彭 德怀又问:“进口这一套沙发要多少钱呀?”局长犹豫了一下:“也就六七百块钱。”彭德怀的火腾地一下蹿上来:“你说得好轻松呀,你知道这六七百块钱,是多 少农民一年的收入。”局长不说话了。彭德怀命令道:“你去把原来的那套沙发给我拉回来,把这套新的给拉走。”局长显得有些为难:“首长,这都是统一配置 的,您一贯严于律己,勤俭节约,我们都知道,可既然拉来了,您就先坐着,下不为例行吗?”彭德怀口气毫不松动:“你别跟我说什么下不为例,很多事情都是从 第一次开了口子,以后就收不住了。”彭德怀顿了一下,接着说:“你要知道,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很,总不能见到好东西都搞过来嘛!”最后,在彭德怀的执意坚 持下,管理局局长还是把那套旧沙发换了回来。


熟悉彭德怀的人都知道,彭德怀不喜欢游山玩水,他不管上哪去调研视察,周边的名山大川、风光古迹从来不入他的法眼。可有一回,他听说当地政府在一处风光秀丽的风景区给他修了一幢元帅楼,决定去看看。


这幢元帅楼确实修得很气派,前后都有花园,而且挂了个“游人止步”的牌子。彭德怀问工作人员:“这楼是给我盖的吗?我怎么不知道呀?”工作人员回答: “这栋楼统称元帅楼,十大元帅谁来了都可以住。”彭德怀又问:“有人来住过吗?”工作人员叹了口气:“这楼盖好快两年了,一直没人来住过。今天把您盼来 了,也算给这栋楼剪彩了。您先进去喝点茶吧。”彭德怀没有走进去,他围着那栋别墅转了好几圈,自言自语道:“有人硬是把我们往贵族老爷、帝王将相的位置上 推,还怕人家不知道,还修了这帝王将相的庵堂庙宇。”


彭德怀扭头就走,工作人员追过来:“首长,茶都泡好了,你怎么不进去喝口茶 就要走呀?”彭德怀正色道:“在这种地方喝茶,我喝不下去!”工作人员劝慰着:“那你也得再等一会,省里的领导听说您来了,正往这赶呢!”彭德怀掷地有声 地说:“请你转告省里的领导,他们也许是真心实意地尊重我们,但我也要真心实意地告诉他们,我们共产党人不是帝王将相,他们这样搞,是在群众面前孤立我 们,群众会骂娘的!”


链接:


马继红,国家一级编剧,现任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主要创作作品以散文、报告文学、电视剧为主,报告文学曾荣获首届“全国优 秀报告文学奖”,电视剧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金星奖”、曾荣获全国、全军“最佳编剧 奖”。她创作的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即将开机。(马继红)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