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中国古代政府如何进行绩效管理

发布时间:2014-01-15 17:21:04 浏览: 346

考核对象基本覆盖,但考核权力过于集中。


古代政府特别重视对各级地方官的考绩。从尧舜的“五载一巡守”、夏禹的“会计”诸侯,到战国以后的“上计”制度,都是针对地方行政长官设计的。由于地方官远离皇帝、不易控制,又掌一方大权,用考绩制度来控制约束,对于整肃官僚队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中国古代政府组织结构是一种集权体制,在社会与国家关系上,强调政府对社会控制;在政府内部,强调上级 对下级控制,官员考核主要是由政府内部“自上而下”推动,平民百姓意见对考核结果不产生影响。特别是囿于“家天下”传统,考绩与奖惩权力过度集中在君主一 人,君主的认识水平和好恶喜怒,很大程度决定考绩制度的执行效果。皇帝开明进取时,考绩制度就坚持得比较好,吏治比较清明;皇帝昏庸无能时,考绩制度就形 同虚设,吏治比较腐败。这种治乱循环,成为中国古代考绩制度的最大问题。


考核标准比较全面,但存在虚化弱化因素。


历代考绩都注重内容全面、标准明确。对京官强调德才兼备,对地方官则特别注重实绩。特别是汉代考绩比较务实, 通过“上计”考察地方官的政绩状况,注重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财政收支、社会治安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考绩标准客观定量,考绩较具有可操作性。明代在评估 “三等”(称职、平常、不称职)时,还参照职位事务繁简区别对待,提出“简而称职,与繁而平常同”,打破平均主义,鼓励官员的热情和创造性。


随着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历代王朝信奉“以德行为本,而及余次之”,“德行”指标地位上升,并 被赋予优先于其他具体政绩指标的特殊地位。唐朝从官员选任到考绩到监察等一整套职官管理制度,每一环节都推崇所谓“德礼”,难以用尺度衡量的德行声望可以 靠人情关系、贿赂等手段获得,致使唐朝中后期官场贿赂、巴结、请托之风盛行。唐肃宗时,在四善二十七最九等的考绩标准里,人人都能得“中上”以上。元代在 德行政绩标准之外,推行所谓“计年之制”,从政资历作为考绩升迁的主要标准。这些做法都滋长了官员轻视实务的作风,使考绩制度沦为无效。


考核制度比较规范,但社会有效监督不足。


为保证考绩活动顺利进行,历朝历代都设立专门职官或机构行使职能,并按规定时间期限和考绩程序进行。这对广大 官员起到了持续的激励约束作用。历代考绩多要求御史等监察官员参与,以“按察虚实真伪,相辅为用”,初步形成了考绩与监察相结合、分级考核管理与中央垂直 监督相结合、实体性制度安排与程序性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制度体系。


但如何确保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一直是历朝历代希望解决却解决不好的难题。由于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 加上中央与地方之间集权和分权随意,各级政府职责权限缺乏法律和制度规定,考绩只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容易造成“一官黜陟取自上司一言”,不仅使考绩结果 失实、流于形式,而且强化下级官员对上司的依附性,直言极谏者遭贬,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提升。


重视依据结果奖惩,但缺乏精细化管理。


历代统治者大都重视考绩活动,以考绩结果作为官员的任免、升迁、奖惩服务的依据。原始社会尧、舜、禹要经过重 要岗位锻炼才能正式登位,汉代“考绩黜陟,计事除废,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宋代“参考治行,分定上、中、下等……岁上其状,以诏赏罚”,明代奖罚并重并 辅以刑事制裁,清代“纠以六法”……中国古人探索出一整套赏罚并重的约束激励机制,保证了考绩制度的实际效果。凡是奖惩升迁机制与考绩结果严格挂钩的时 期,往往政治清明、社会运行良好、经济发展迅速。


但是,古代政府只重视对官员个体的考绩和奖惩,而缺乏对政府整体绩效的持续关注与改进。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 有效管理,考绩陷入“只见微观,不见宏观”的误区,无法从整体上评价和提高政府绩效。另一方面,官员缺乏组织整体绩效的评价和组织团队的保护,在庞大的官 僚体制面前显得渺小,为求自保晋升,往往建构和经营关系网来打击对手、化解风险,进而发展为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的恶性竞争。考绩一旦与官场政治 斗争联系起来,就会成为排斥异己、发泄私愤的工具,打击、贬黜一大批有才干但政治路线不同的官员。这是古代考绩制度的一大教训。(胡淼森)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