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历史文库

浅谈曾国藩之以俭养廉

发布时间:2011-11-21 18:11:00 浏览: 321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一名忠臣耿将,力挽狂澜,成为大清的一根柱石。曾国藩受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影响,坚持在历史中学习,在典籍中学习,毕生勤于政事,清正廉洁。在他一生的实践中,在他留下的家书、日记、奏折以及诗文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他无论做人、做官、做事,都能自修、自省,常怀自律之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戒昏、戒傲、戒贪、戒诈等,对于今人做人做事都有借鉴意义。 
   

    对于“俭朴”,曾国藩一生身体力行。别的都不说,仅在生活上他就为家人留下了典范:  
 

    吃的方面:曾国藩每餐只蔬菜一品,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节俭,无异于寒素之家。时人以其每餐只菜一品,而呼之为“一品宰相”。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曾巡视扬州一带,扬州盐商以总督至,特备盛宴,山珍海味,罗列满桌,曾国藩仅就面前所设数菜,稍食而已。饭后语人曰:“一食千金,吾不忍食,目不忍睹。”在南京城里,每见房东老人及其子孙,早餐时仅吃开水泡饭一碗,不得多吃。问之,则曰此曾国藩遗规也。                                
 

    穿的方面:曾国藩秉性节俭,平时不衣帛,他三十岁刚过时,曾制天青缎马褂一件,在家时从不轻易穿上,惟遇庆贺及新年时才穿一下,故藏之三十年,犹如新衣。他曾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日之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曾国藩之女崇德老人回忆曾说:在江南督署时,李鸿章请曾夫人和小姐吃饭,姊妹二人,仅一件绸裤,相争至于哭泣。曾国藩闻之则安慰曰:“明年若继续任总督,必为你添制绸裤一条。”时崇德年幼,一闻此言,便破涕而笑。 
 

    住的方面:同治六年,曾国藩为家人修理旧屋花钱七千串而不安:“即新造一屋,亦不应费钱许多。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居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尔行之。凡居官不可无清名,若名清而实不表,尤为造物所怒。”白杨坪曾家老屋,已百余年,曾九帅(曾国荃)以家中人口增多,另建新屋一栋,费资三千余串。曾国藩闻之,大不高兴,去函责弟说:“新屋落成之后,搬进容易搬出难,我此生决不住新屋。”曾家两兄弟任总督、巡抚,花了三千多串钱,曾国藩便发誓不住新屋,并谓搬进容易搬出难,所见至为深刻。即曾国藩尝谓“花未全开月未圆”之意,实堪玩味。 
 

    曾国藩还常常告诫他的子侄时刻勿忘勤俭。他要求家中用钱应有计划,他说“至于家中用度,断不可不分。凡吃药、染布及在省、县托买货物,若不分开,则彼此以多为贵,以奢为尚,漫无节制,此败家之气象也。”他在给纪泽儿的家信中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他还强调: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PageNext]

    曾国藩特别能以俭养廉。他仅30余岁就官至二品,但他却不以读书做官、升官发财为人生目的。相反,他发誓做官不为财:“曾自三十多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曾国藩在最初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是以一个乡绅的身份去组织团练,团练是不属于朝廷的军队,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因为不属于朝廷军队,团练中的人员的俸禄就不由朝廷承担,只能靠个人向地方上的乡绅们筹集,完全不需要向朝廷上缴。曾国藩丝毫不为贪欲所动,他不但对每一笔捐来的军饷都亲自落帐入库,而且支出时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手续。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期间,曾国藩对所有的财政都作有详细的记录“牙厘局十二月初六日报……厘金共三十三次,银十八万八千七百银,钱十一万二千七百串,茶捐共十一次,十万零三千五百两,盐税共十四次,五万三千四百两,牙捐共六次,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两,洋药共五次,八千两”。除了这些之外,其他的如:查阅湘潭东征局收支清册、收江苏饷银、九江洋税收支清单、重建贡院费用概算……凡是关于每一方面涉及到钱银的,曾国藩都会有记录,把帐目清清楚楚的记下来。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贪财的人。
 

    后来,当曾国藩做到了两江总督高位的时候,掌管这当时最富庶江浙地区,对一般人来说,只要在这里呆上半年就可以够吃一辈子,甚至更久。可是曾国藩在各方面还是一如既往的。有一次其澄弟托他买些鹿茸,可在回信中却说“澄弟欲买鹿茸……缘今日银钱甚窘,稍有可图,即行买就”。曾国藩为官几十载,身居高位,却从来没有利用手中权力谋财。特别是“是日,余五十四生日,谢绝诸客,唯家中儿女辈庆祝。”,“是日贺节者皆辞不见”,把那些企图送礼套关系的人全部拒于门外。
 

    他一生总是过着贫淡的生活,直到最后勉强凑足了一千两银子,寄回家中,还吩咐家人拿出四百两分赠给戚族中的贫困者。平时与同僚的往来,也从不携礼而入,也不允许别人送礼。他曾经在日记中写道:“一切事都必须检查,一天不检查,日后补救就困难了,何况是修德做大事业这样的事!”他所写的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曾国藩一生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很多,他的勤劳、俭朴、为民、家风、钱财、忠孝、仕途、识才、戒傲、谦逊、禁贪和清廉等观念,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廉政思想,构成了他独特的廉政文化。(供稿: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纪检委 韩丽芳)

更多推荐
更多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圣人。明正德五年(1510),...
作者:蔡玫 肖琼兰2024-03-25 22:22
 【清廉网】张联桂(1838年-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生于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浦头乡,历任灵川县知县、贺县知县、全州知州、广西提刑按察...
来源:秀峰区纪委监委2022-07-19 08:40
【清廉网】(胡遵远)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作者:胡遵远2022-06-06 08:40
【清廉网】​1943年秋,统治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安徽省金寨县的前身)警备司令部逮捕了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地下”...
作者:胡遵远2021-08-20 09:48
【清廉网】​(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 陈玉军)​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有一个镇叫“特庸镇”,是以革命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的。...
作者:陈玉军2021-08-11 08:03
 【清廉网】​(高铁军)​多松年(1905-1927) ,蒙古族,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
作者:高铁军2021-06-08 08:18
【清廉网】​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别的信件,这封信件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来源:胡耀邦故里管理局2021-05-21 08:40
【清廉网】​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初夏的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尊雷锋塑像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来到塑像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2021-05-19 09:05
【清廉网】(胡 遵 远)1931年1月中旬,鄂豫皖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开始进行进攻作战。 2月2日,红四军攻打...
作者:胡 遵 远2021-05-16 08:30
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刘仁为地下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允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众场合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2021-05-15 08:43
【清廉网】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
来源:东兰县纪委监委 东兰县党史研究室2021-05-07 09:27
【清廉网】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社建2021-05-06 08:35
 【清廉网】​(易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在李大钊牺牲94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易舜2021-05-05 08:48
【清廉网】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前身)和省立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被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开此先...
来源:石榴云2021-03-01 08:31
【清廉网】(胡 遵 远)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
作者:胡 遵 远2021-02-05 12:11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