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紫 羔 羊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最适合,半年的紫羔羊做黄焖堪称天下一绝。由于气候寒凉的缘故,岷县宕昌一带,一年四季都适宜吃羊肉。空气优良,水草丰美,羊肉没有一丝腥臊味和膻气味。
夏日的一天,天气晴朗,我们相约来到宕昌县北部的八马牧场。山下烈日炎炎,山上凉风习习,天空湛蓝,洁白的云彩随风慢慢飘荡,放眼望去,满眼是馒头似的青青的草山,犹如碧波万顷里此起彼伏的波涛。才宰杀的紫羔羊放在铁锅里炖煮,在火力的作用下,锅中很快泛起一层血沫,用勺子轻轻撇去浮沫,锅里的浮起的羊肉开始泛白,独特的香味慢慢在四周飘散开来。开锅羊肉用清澈的山泉水最佳,忌讳先放盐和花椒,这样煮出来羊肉品相不好,羊汤也会发黑,失去漂亮的的奶白色。
朋友让贤惠的妻子在锅边忙碌着,招呼我们坐在遮阳伞下喝酒。几盅酒下肚后,话匣子“嚯”的一下打开了,开始频频相互劝酒。正在这时,身后来了四个人,我以为是朋友的朋友,就客气的示意他们坐下,朋友们也热情的给他们敬酒递烟,不一会儿,大家就混熟了。羊肉熟了,朋友亲自去锅边捞肉,高兴的把一盘冒着热气的羊肉端上桌,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肉香,他妻子把装盐和花椒粉的小碟放在塑料桌上,热情的招呼众人吃手抓肉。朋友欢快的跑过来,兴奋地叫喊着,“紫皮大蒜来了!”嘴里念念有词:“羊肉不吃蒜,味道减一半”。样子很滑稽,逗得大伙笑声连连。我拿起一条肥美的羊排叉,肥肉晶莹剔透,瘦肉粉嫩诱人,撒上椒盐,咬了一口,满口留香,令人陶醉。肥肉香滑,瘦肉绵烂,就一口大蒜,香醉到了骨髓里。同伴很夸张地尖叫道:“香死了,简直香到脚后跟里去了!”看朋友一直在忙前忙后,我劝他先吃一块肉。他笑着说,羊腰子捞上来了再吃。突然,他瞪着大眼睛眼睛,一脸狐疑的问妻子:“羊腰子去哪里了?”一直忙碌的妻子眨了一下圆圆的大眼睛,吃惊地说:“早端过去了”。朋友生气的咆哮道:“你看看,哪有羊腰子!”他妻子委屈的说:“是南方口音的朋友端走的。”听她这么一说,众人才左顾右盼,惊奇的发现南方人早已不见了踪影。朋友看了看我,不高兴的低声嘟囔着:“这些人走了连个招呼也不打。”语气中明显带着不满和抱怨。我疑惑的问:“是你的朋友?”朋友诧异的望着我,喃喃地说:“我还以为是你带来的朋友!”他妻子惊叫道:“羊腰子全让他们吃光了!”有人埋怨那些没有礼貌的异乡人,朋友却笑了笑,爽朗的说:“算了,只要是人吃了,谁吃都一样,来来喝酒!”一席话立刻扫去了大家脸上挂着的那丝的阴云。
盛一碗羊肉汤,撒上花椒粉和盐,放一撮葱花和几片香菜,喝一起,开胃又解腻,这叫原汤化原食,是人们总结出来的保健养生之道。朋友吃的满嘴流油,涨红着脸兴奋的说:“黑紫羔羊是地方优良品种,羊肉鲜美,有天然的鲜香味。紫羔羊皮质地细密柔软,羊绒长保暖,皮毛光亮好看又不掉毛,做的皮衣皮坎肩轻巧舒适,在清朝时期就是皇家的贡品。”说话间,他端起酒杯,“嗞”的一声喝光杯中酒,印膛开始泛红。他抓起白花花的羊尾巴,张开嘴巴一吸,一口肥油吸进了嘴里,没有一点油腻的样子。只三两下,大羊尾上的肥油就全进了他的肚里,他撮巴了一下嘴巴,很惬意的说:“听我爷爷说,1936年秋天,红二方面军来到山下的哈达铺和理川镇,前后住了一个多月。那时二块大洋就能买只四五十斤的大肥羊,红军队伍隔三差五就买羊,还请老乡们一起吃,不少战士让裁缝做羊皮袄穿,可热闹了!”
老一辈人早上爱吃一碗清汤羊肉或者一碗羊肉糊糊。清汤羊肉的汤子讲究汤清、肉烂,盛到碗里撒上花椒、盐、蒜苗、香菜和葱花,有人喜欢,还可以撒少许胡椒。重口味的人爱吃羊杂碎,里面还要放切成片的心肺、羊肠、羊肝、肚片。一般情况下,一碗清汤羊肉,外加一个鏊里烤的两面微微焦黄的烧饼,就能吃个肚圆胃饱。羊肉糊糊的慢火熬一锅大米粥,粥快好时,就把煮好的羊肉切碎倒进锅中一起再煮,这当中还要不时添加羊肉汤,等米粥和羊肉充分融合后,撒上花椒粉、胡椒粉和盐,就可以出锅。一碗羊肉糊糊端上餐桌前,再撒上蒜苗和香菜细末,就可以吃了。有人爱吃辣椒,剜一小勺油泼辣子放在碗里,和羊肉糊糊一起吃,别有一番滋味。有一年我回家乡过大年,在路上受风寒感冒了,大舅让我住在他的办公室。那年月私人家里都用煤炉子取暖,夜半时分屋子里一般都很冷。有暖气的办公室里,暖洋洋的,出了一身汗,浑身猛地轻松了许多。第二天,大舅把我从梦中叫醒,带我去吃羊肉糊糊。第一次看着一碗黏糊糊的白粥,觉得没胃口,不愿意吃。大舅说,过去大户人家的老爷在冬天吃一碗,暖身暖胃,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说着用筷子把羊肉糊糊和香菜、蒜苗末拨在一起,嘴搭在碗沿上一吸,一口羊肉糊糊就下了肚。他轻轻一仰头,身子微微往椅背上一靠,脸上荡漾着满满的幸福。看我还没动筷子,他把筷子塞进我手里,我只好学着他的样子,吃了一口糊糊,和着羊肉的米粥绵烂,糯糯的,香香的,又有大米的香甜,那种复合着肉香米香的滋味很独特,这使我始料不及。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光阴飞逝,大舅早已作古。当年大舅吃完羊肉糊糊,微闭着双眼,安逸的躺在椅子上的样子,还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中。
焖煮牛蹄筋、手抓羊肉和羊肉糊糊是古镇的传统美食,街头流行吃烤羊肉,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从前过着穷日子的老一辈人,对这种吃法不屑一顾,固执的认为是在暴殄天物。外爷在世的时候,常常捋着花白的胡须,不紧不慢的说,清水煮羊肉,吃肉又喝汤,没有一点浪费。
那年冬天,姑姑把奶奶送到我们家过春节,还带来了宰杀好的黑紫羔羊和一瓶黄酒。父亲高兴坏了,亲自下厨,麻利的把不足十斤重的羊羔剁成小方块。在热锅里倒上清油,待油熟后依次放入生姜片、花椒、辣椒、八角煸炒,然后放入羊羔肉和葱段,淋上酱油一起翻炒。只需十多分钟,羊肉七八成熟时,父亲把黄酒淋在羊肉上,翻炒后盖上锅盖,焖煮十五分钟后,掀开锅盖撒了椒盐、葱花、蒜苗、香菜,散发着诱人的醇香,色泽黄亮的黄焖羊羔肉出锅了。黄焖黑紫羔羊,绵烂软糯细嫩,脆骨入口就能嚼碎。连骨带肉的羊肉含着浓浓的汁水,鲜香里带有微微的香甜,是一道老少咸宜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