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手记】在“红色精神”指引下诠释初心
16年前,作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我,背起行囊,怀揣梦想,兴奋激昂地去张家界市永定区枫香岗乡政府报到。但因交通阻塞,阴差阳错地来到了革命老区桑植县,在贺龙元帅故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这块红色土地上,度过了迈出大学校门后人生第一个难忘夜晚。
一年前,在组织的关心培养下,我由共青团市委书记转任桑植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再次来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我感触良多,有满满的欣喜,更有沉甸甸的责任。冥冥之中注定,红色精神就是我人生的支柱与脊梁,我成长在红色老区,也将奋斗拼搏在红色老区。
我是外地人,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百色起义的烽火激励着年少的我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邓小平、张云逸等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鞭策着青年的我勇于奋斗,锻造崇高革命精神。
我也是本地人,一直工作生活在这块传奇美丽的红色土地。自踏上这块贺龙、任弼时等无数革命先驱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我就深深爱上了这里。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拼搏,在这里成长。我感恩伟大的共产党给予的一切,我感恩美好新时代给予的一切。
我是外地人,也是本地人,更是一名共产党人。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岗位上,我一直默默坚守,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不朽革命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高举防腐惩贪利剑,坚决守护公平正义,铁肩担当保驾护航脱贫攻坚,决不让老区人民在这场伟大的新长征中落伍掉队。
桑植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国家深度贫困县,基础设施落后,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但这里的人民骨子里有一种永不屈服的“桑植精神”“吃得苦霸得蛮”,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谱写出新时代的奋斗之歌。
但不得不正视,在脱贫攻坚路上,个别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担当不作为,有的甚至贪污腐败,把罪恶的黑手伸向扶贫“奶酪”。这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这是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亵渎。作为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头人”,坚决惩处打击各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守护老百姓的利益不被吞噬,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为了摸清情况,我跋山涉水走基层,走村串户访百姓,用脚步丈量民情,3个月内走遍所有乡镇,半年内走遍大部分贫困村。记得那一次去有“桑植青藏高原”之称的白石水流村,山高路远,不知翻过几座山,越过多少溪,蜿蜒崎岖几百里,当车辆通过轮渡后,再爬过几座山才到达目的地。返回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大山里浓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开车的同志小心翼翼,费尽全力才安全到家。此时已是深夜,看着熟睡的妻儿,心中不免产生些许自责和不安,因为这样的场景太多了,自从我履职新岗位后几乎就成了家常便饭。但回想起归途中,那些镶嵌在群山中安详静谧的万家灯火,又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不是一名共产党人应该做的吗?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光有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敢于向歪风邪气“亮剑”的勇气和担当。今年4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扶贫房变“闹心房”》,报道了八大公山镇朝南坪村“阳光院”存在质量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真相到底是什么?背后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我带领县纪委监委一班人,顶着各种压力,连续工作15天,终于查清了事情的经过。23人因此事“挨板子”,其中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4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人,党内警告处分5人,记过处分2人,免予处分批评教育2人,诫勉谈话3人,批评教育4人,暂缓处理1人。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有喊冤叫屈的,有说情打招呼的……种种艰难险阻丝毫没有动摇我捍卫党规党纪的决心。谁敢“忽悠”老百姓,我就敢“得罪”谁;谁胆敢损害老百姓的利益,那他就不可能被轻易饶恕。
文士弘毅,任重道远。初心不改,终生追求。红色精神永驻心间,为民情怀浸入血液。在她的指引下,抬头仰望星空,俯首脚踏实地,我将尽自己“洪荒之力”,不让执纪之剑蒙尘,更不会让百姓之心哀伤。(桑植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理主任 肖运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