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本土文化传家宝 “清廉畲乡·家风馆”开馆
“让我们走进家风馆,传播好家风,为形成新时代的良好家教和家风提供丰厚滋养,让好家风、好家训传遍畲乡千家万户!”

5月15日上午,景宁县清廉文化创建活动暨“清廉畲乡·家风馆”开馆仪式在该县大漈乡举行。随着“清廉畲乡·家风馆”幕布的缓缓揭开,景宁县首个集警示教育互动、家风家训展示、家风培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廉政教育基地——“清廉畲乡·家风馆”正式亮相。开馆首日,便迎来了来自全县的15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党性素养培训班学员、党员干部和群众进馆参观,他们有序排队,认真学习大漈先贤留给世人的清廉文化精髓。 该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叶秀华表示,“‘清廉畲乡·家风馆’选择在5月启动落成,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警示教育月活动,围绕省纪委部署的警示教育‘七个一’开展清廉文化创建活动的具体举措,将为景宁及周边县市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开辟全新阵地。”

“清廉畲乡·家风馆”位于大漈乡大漈村,以该乡悠长深远的“修身、尚廉、仁义、孝道、村美、人和、业兴”等清廉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大漈梅氏为主的七大姓氏家风文化为承载,设置梅氏家风文化展示区、畲族家风文化展示区、木马择匠主题区、崇文尚学体验区、警钟长鸣互动区等6大展区,占地800多平方米,讲述了“木马择匠”“元屃孝德”等多个清廉家风好故事,收录了以大漈梅氏为代表的百余条经典家训,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畲族家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照片、展板、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将清廉文化渗透在家规和家风故事中,让参观者全面了解景宁域内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优良家风。

2018年以来,景宁县纪委依托科名显赫、门风清丽的大漈梅氏一族深厚的家风文化底蕴,协同该乡实施“清廉畲乡·家风馆”廉政教育基地提升工程,历时一年,终于落成开馆。

“恭亲敬老,忠孝传家;耕则良农、读则良士……”这是大漈梅氏家训提炼成的404字家训,简明易懂,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千百年来,大漈梅氏族人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以其‘以孝为先,以贤为上,以廉为品’的家风传承影响着一方水土,史上曾出过九进士二十三举人,个个为官清廉,无一贪腐。”该县纪委宣教室负责人介绍,大漈梅氏家风,为后世子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梅氏先贤采用独特的木马择匠招标方式,选到了优秀的木匠梅遇春,让时思寺这座江南名楼能够屹立800多年不倒,成为保留至今最早的招标遗址,小小的一个民间传说,实则蕴含着大漈梅氏一族所秉持的公平、公开、公正的清廉价值观。”当天,观看了景宁县纪委根据大漈民间传说改编的廉政微电影——《木马择匠》后,该县优秀年轻干部党性素养培训班的学员杨策翔深受触动。
“家风馆里的展示物件很多都是群众无偿捐献的,比如木马择匠主题区里的做木工具,就是村里的群众拿出的‘传家宝’,陈列的梅氏家谱,也是梅氏族人一笔一画抄录而成。”当天,大漈乡纪委书记章卫荣表示,正是大漈村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优秀品质,助推了家风馆的顺利布展。
谈到家风带来的影响,大漈乡大漈村教师梅妙燕深深受益,她说:“我们村大部分人都是梅氏后人,影响我最深的一条家训就是‘良田万顷,日食三餐’。这条家训教会了我勤俭为人、乐观处事的理念。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经常把我们梅氏家训、家风故事讲给我的学生、讲给我的孩子。”

近年来,景宁县在挖掘本土优秀清廉文化资源上不断发力,在大漈乡,依托家风馆建设,将时思寺、乡村廉政电影博物馆等廉政教学点串点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清风教育专线”;在全县范围内,思考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融合碰撞,依托家地乡、毛垟乡、大地乡等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精心打造红色廉政文化参观学习的“红廉专线”。截止目前,景宁已建成1个家风馆、5个县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丽水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