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本工作日记 见证河南漯河纪检监察岁月
发布时间:2018-12-18 09:41:03 浏览:
878
从做工粗糙的小册子到装订考究的日记本,漯河市纪委正处级纪检监察员宛国君写了大小56本、百万多字,既有市监察局成立伊始的工作场景,又有他亲历和见证纪委监察合署办公、乃至监察体制改革的些许感受。一本本的日记,犹如弥足珍贵的史料,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漯河市纪检监察战线的一段峥嵘岁月。
岁月为笔,字里行间全是工作
1986年,漯河升格为省辖市。
两年后,国家成立监察部,省、市、县监察机关也开始陆续成立。漯河市监察局是1988年6月正式开展工作。
刚成立的市监察局,四方同志来相聚。办公环境条件差,人员少、经费紧,出入办案也没有交通工具。由于缺少办公人员,当年12月份,市监察局第一次公开面向社会选聘人才。
当时的宛国君26岁,刚从河南电大法律专业毕业不到半年,“我是在源汇区老区委门口,看见了招人通知,通知用大红纸写的,市政府招2人、经协委招4人、监察局招6人……”谈及当时的招聘场景,宛国君历历在目。
经过笔试和专业考试,宛国君考进了市监察局。
“1989年2月24日,第一天上班,开会,听了一个案件,有职工反映单位领导收了他人的彩电,用公款买茶几、沙发……”这是宛国君上班第一天的工作日记,也就是从那时起,写工作日记成了他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1989年到现在,一本又一本,一摞又一摞,办公室搬了又搬,可是这些日记本,他一本都舍不得丢。
在他的办公室,这些日记本摞起来有1米多高,一些早期的日记已经泛黄,纸张的字里行间、密密麻麻,有钢笔墨水、有红色水笔,有重点标注,有纸条夹注。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日记中,他记录的绝大部分是工作,56本,按照每本100页,每篇最少有200字,加起来也有100多万字了。
这些工作日记记得详细、扎实,也被市纪检监察系统的同事们称为党纪条规业务“活字典”。
聚指成拳,纪检监察合署办公
“1993年3月22日,市纪委、市监察局合署办公了,这是漯河反腐败工作的一件大事……”这是宛国君工作日记中记录的一段话。
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是我国党政监督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合署的目的,就是解决职能交叉、机构重叠问题,从总体上协调两个部门的工作,更好地发挥监督部门的整体作用。
“合署办公前,纪委和监察局查办案件力量比较散,形不成拳头,各办各的案。”宛国君回忆说,在我市,两机关合署办公后,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3个精简为10个,但反腐的力量加强了。
“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后,主要是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宛国君说,当时查处案件,主要是经济方面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合署办公后办的第一起案件是原市农机局一位领导因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其次就是狠杀群众反映强烈的几股不正之风,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在宛国君的工作日记上有这样一些记录:当年集中治理公路“三乱”,对107国道、漯周路、舞襄路等公路上公安、交通、农机和一些地方政府乱设卡、乱收费、乱着装等问题;对电业系统进行整治,使农村电价由原来的每度6毛—9毛,降到了5毛以内,仅此一项就为全市农民减轻负担1000多万元;市教委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共清理出不合理收费313万元,分批退给学生家长。
纠不正之风净化政治生态
处于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社会,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又是紧迫的。
1995年1月召开的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案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格局。
从那时起,市廉自办、市政府纠风办、市优化办先后成立,由市纪委、市监察局代管。
在宛国君的一篇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1997年,全市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一次清理手机、车子、房子的治理行动……”
“那个年代,手机不像现在这么普及,一部手机万把块,在一些单位,有的领导用公款乱配手机。”宛国君说,还有领导不按规定配小汽车,或者存在超豪华配小汽车的情况,这些车轮上的腐败当年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另外,一些单位自建房当时比较兴盛,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就钻空子、谋私利,超标建房,有的还建起了豪华小别墅,“当年处理了几起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上震动很大,群众反响很好。”宛国君回忆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反腐败工作方针也发生了变化,由“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发展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到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都作为标本兼治之策,成为一段时期内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
宛国君说,2005年以后,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一年接一年,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比如对“收送现金、住房谋私、放任身边人员经商办企业、插手招投标、公款吃喝请客送礼”五项治理;严查四股歪风,奢靡之风、浮躁之风、贪占之风、跑要之风;对公务用车突出问题治理和小金库问题治理等等,净化了政治生态。
“2008年12月20日,接到了一个喜讯,中央纪委授予市纪委、监察局‘全国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先进集体’……”这是宛国君日记上用红笔重点标注的信息。从2003年开始,市纪委、监察局大胆创新,率先在全省对党员违纪案件公开审理,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案件审理路子,提升了办案质量,从而获得中央纪委的肯定。
高压反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后,在高压反腐的态势下,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党纪国法越来越严;权力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国家公权体系监督实现全覆盖;中央八项规定激浊扬清,“打虎拍蝇”、“扫黑打伞”成效显著;对违纪违规人员的通报也悄然发生变化,从含糊称“某某”到点名道姓,从“涉嫌违纪”到“涉嫌违纪违法”,彰显强大震慑。
有幸经历党风政风的焕然一新,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战线的“老兵”,宛国君深感自豪,他把这种自豪的心情都写进了工作日记里:这些年来,纪检监察系统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这一主业,用好“四种形态”,高悬巡察利剑,纪检监察干部不知疲倦,苦练本领,成了一支‘铁打的队伍’,反腐的拳头握得更紧……
宛国君说,虽然工作形势和工作环境变了,但是写工作日记的习惯没有变,因为写日记,可以让他理清思路,汲取感悟。
“第一个感悟是,推进反腐败斗争中,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政治监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宛国君说,第二个感悟是,党纪国法越来越完备。他刚上班时,查办一个案件,运用的还是195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1987年河南省纪委出台一个《审理案件实用手册》,直到1997年《行政监察法》才开始施行。而十八大以后,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重新修订,监察法颁布实施,监察局并入新组建监察委员会,监察对象和监察范围实现“全覆盖”,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这都体现了反腐败工作在法治化的轨道行进。
“第三个感悟是,全面从严治党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永远在路上。”宛国君说,1992年那一年,市监察局也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查公款大吃大喝,当时也管了一阵子,过段时间又死灰复燃。而十八大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公款吃喝风彻底刹住,并且“四风”问题越盯越紧,监督的网也是越织越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正在形成,党风政风正、民风淳的向善向上氛围越来越浓。

宛国君和他写的56本工作日记
(漯河市纪委监察委)
更多推荐
更多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7
客厅茶几上的水果盘,突然出现了久违多年的红柿子,我欣喜若狂,油然想起儿时那甜的诱人的烘柿和在柿树园树上玩游戏的情景。然甜蜜丰满的回想被“骨感...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0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8:55
【清廉网】或许你会好奇,中国幅员辽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偏偏发生在萧山衙前?到凤凰山脚下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2022-06-15 08:22
【清廉网】小满时节桑果甜,又到桑果飘香时。时进初夏,恰逢周末,应客人之约,我们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素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的江苏射阳特庸王村的...
作者:陈玉军2022-06-09 09:53
【清廉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石拐区纪委监委2022-04-25 08:40
hello,廉友们!!
为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即日起
四川省“51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2022-04-11 09:17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
作者:王平2022-04-06 07:54
【清廉网】2022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不断、国际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但圆满结束,第十...
作者:王豪杰2022-03-29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