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杨涟的“三为”品格
发布时间:2018-12-04 09:37:36 浏览:
967
杨涟,明湖广应山县(今广水市)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生前历任常熟知县、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礼科给事中、太常太卿、左敛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顾命大臣。
杨涟是明末“天下第一廉吏”,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清官之一,因弹劾奸臣魏忠贤二十四宗罪,被其诬陷死于狱中。崇祯元年杨涟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清廉为官
杨涟一生廉洁清正。少有大志,立志做清官。初任常熟令,杨涟自身清廉并严管属下,紧缩公务开支,减轻农民负担。在修堤、筑城、义田等诸多事务中,每每向别人借贷充用,并多次拿出家乡运来的米豆、夫人的首饰变卖,以补不足。
拒收贿金,清廉办积案。常熟当地豪强徐昌祚,其谋财害死亲姑母之传闻,在常熟可谓是家喻户晓。然而,十九年来,多任知县,或者“民不告,官不究”,或者装聋作哑,或者畏于徐昌祚为尚书之孙,本人做过刑部侍郎,其舅父又是首辅,不敢过问。杨涟得知后,不畏权势,查清案情,亲自带兵前往苏州,包围前首辅申时行相府,当着申时行之面,将元凶徐昌祚夫妇抓捕,并拒绝重金请托,使凶犯受到应有惩处,让十九年之沉冤终于得以昭雪。常熟豪强,俱服杨涟之威,皆为收手。百姓拍手称快。巡按江南的御史邓澄,回到朝中评价杨涟:“清操介守,可质神明,他处不敢知,恐江南无两!”
万历四十一年,杨涟在全国铨选清官考核中被“举廉吏第一”。离开常熟,老百姓特为他建生祠,名曰“常熟令应山杨公去思祠”。
杨涟入朝为官后,多有地方官进京送他银两,他坚辞不受。到地方视察,多有官吏纷纷赠其金银,他一无所受。当朝大太监魏忠贤以利诱之,送金百两,他不为所动;以威逼之,他大义凛然。魏忠贤用重金四千两银子收买刺客刺杀杨涟,刺客深知杨涟是个大清官,不忍加害,丢利刃而去。受冤入狱后,魏忠贤以玉食豪宅美女许诺,杨涟坚辞不受,至死不屈。后来杨涟冤死时,所抄财产不足白银千金。靠乡民自发捐资下葬,后杨母无家可归,寄居城楼,其子漂流村舍,全家以乞讨为活。
勤政为民
常熟任知县时,杨涟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时逢灾年,他踏勘灾情,申请免税,带头捐献,并勘察水患根源,制定水利建设蓝图,修建“府塘石堤”(后被百姓称之“杨公堤”),改造农田,造福百姓,使常熟水旱不侵,遂为江南粮仓。
常熟百姓谈虎色变的苦役,莫过于北运漕粮。凡任此役者,无不倾家荡产。杨涟为民请命,禀准巡抚,以本县库存之脏银及无碍可动用之官银,加上大户之义助,以及夫人詹氏捐出之首饰,共购置义田一千一百三十三亩,岁得租米一千五十七石,分赡北运差役,使之不致丧身亡家。为垂示后任,杨涟亲自撰文:“田数有限,役累无穷,希冀多留意民瘼,多方设处置买扩充,减轻北运差役负担”,并命勒石立碑,永久遵行,不许湮没。此“常熟县督抚都察义田碑”现收藏于常熟碑刻博物馆。为杜绝借征粮坑害百姓、中饱私囊,杨涟规定,让缴纳户自己写封条封好自己的粮袋,原封不动地投入柜中,以原封合并发解,避免中间环节染却一指。
江南的差役最烦杂,租赋多诡诈。田亩多而丰腴的少租赋,田亩少而贫瘠的却多盘剥,不公现象异常严重。杨涟亲自厘清户口田亩,据实计亩定差,使一千五百多户人家减轻税苦,得以安居乐业。杨涟于常熟之缕缕善政,不仅造福常熟百姓,而且吸引邻县百姓,纷纷前来常熟,或者置场务工经商,或者租田栽桑种粮,甚至有不少百姓,举家迁移,落籍常熟。
万历四十五年,家乡应山遭遇大旱,杨涟变卖家产,邀约乡绅解囊,设立粥铺,无偿救济饥民,救活九千余人。后为民请命,核减田赋,折为银两,免送粮劳役之苦。
担当为国
勇于担当正是杨涟精神的精髓。杨涟一生致力于忠心报国,勇于担当,为国家利益挺身而出,不惜献出生命。杨涟奋力主持“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整肃朝纲。上疏二十四状,弹劾大奸臣魏忠贤。
万历三十年,明神宗病危,杨涟力主太子入侍皇帝,联合朝臣百官赴乾清宫问安,向郑贵妃施加压力,最终确保太子(即明光宗)顺利接班登基,稳定了政局。万历四十八年,李选侍权欲熏心害死太子的生母,并公开僭越违礼,欲居乾清宫挟持太子以控制朝政(即移宫案)。此时满朝文武对李选侍虽都有所不满,但只跃跃欲试,不敢正面交锋。杨涟作为顾命大臣在此危机时期一心为国,不惧强势说服朝臣,联合一大批正直朝臣向李选侍施压,将太子从乾清宫中抢出并举行登基典礼,即明熹宗登基。接着又把李选侍从乾清宫赶出,至此明朝中央的政局才渐趋稳定。前后虽只六天,杨涟“须发尽白,帝亦数称忠臣”。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应山广泛流传着,京剧《二进宫》也由此事演义。
杨涟刚正不阿,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忠言敢谏,史家评价他“为人磊落负奇节”。熹宗登基后,荒淫奢靡,昏庸无能;宦官魏忠贤和熹宗的乳母相勾结,在宫中独揽大权,肆意为虐。众多邪恶官吏也纷纷投靠魏忠贤,结成“阉党”。杨涟满怀悲愤,不顾个人安危,上疏讨伐魏忠贤,弹劾其二十四大罪,请求熹宗“大奋雷霆,集文武勋戚,敕刑部严讯,以正国法”。后来杨涟被诬陷下狱,甘受屈辱,甘受折磨,万刃加身不改之志,视死如归。
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八日,是大太监魏忠贤给杨涟划定的死期。杨涟闻讯后,于二十七日在一件白衬衣上写下了至今仍存的著名血书:“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环泣耳。打问之时,枉坐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广水市纪委监委杨佑祥)
更多推荐
更多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7
客厅茶几上的水果盘,突然出现了久违多年的红柿子,我欣喜若狂,油然想起儿时那甜的诱人的烘柿和在柿树园树上玩游戏的情景。然甜蜜丰满的回想被“骨感...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0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8:55
【清廉网】或许你会好奇,中国幅员辽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偏偏发生在萧山衙前?到凤凰山脚下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2022-06-15 08:22
【清廉网】小满时节桑果甜,又到桑果飘香时。时进初夏,恰逢周末,应客人之约,我们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素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的江苏射阳特庸王村的...
作者:陈玉军2022-06-09 09:53
【清廉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石拐区纪委监委2022-04-25 08:40
hello,廉友们!!
为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即日起
四川省“51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2022-04-11 09:17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
作者:王平2022-04-06 07:54
【清廉网】2022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不断、国际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但圆满结束,第十...
作者:王豪杰2022-03-29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