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铁岭市:用小品小戏唱响“廉政之声”
“睡梦中、心头颤,常惊醒、出冷汗,怕暴露,怕法办,怕家破人亡,怕妻离子散!”前不久,在辽宁铁岭市举办的第八届廉政小品小戏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上,二人转《忏悔录》中,贪官和珅痛哭流涕地反思悔过,深深地撞击着台下每一名机关干部的心扉。
展演的这些廉政小品小戏或借古喻今,或针砭时弊,嬉笑怒骂,风趣荒诞,看似诙谐幽默,其实发人深思。
“一个小品、一部小戏就是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让人警醒啊!”观后,许多机关干部表示,要切切实实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御住各种诱惑,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也有机关干部说,看了这些小品小戏,笑过之后,也红了脸,出了汗。
其实,受教育的不单单是机关干部,还有许许多多基层群众。每当农闲时节,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演职人员就会下到村屯,现场为群众表演以廉政为主题的小品小戏。有时是整个团队下去,有时是四五个队员组队下去,观众可多可少,多时达到4000多人,少时也就是一个屯子的三两户人家。但不管观众是多是少,他们都一样全身心地投入演出。所以,艺术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许多村子的群众听说艺术团要来,就早早地聚拢到村文化广场上,节目加演了一个又一个,群众还是久久不愿离去,高呼‘没看够,不过瘾,再来一个!’”每次下乡演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团长赵秀常常和演职人员一样,被群众潮水般的热情所感动,不断地加演节目。这些难忘的场景,让铁岭市纪委看到了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一定要让廉政小品小戏走遍铁岭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使更多的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其实,自2010年铁岭市纪委首次推出廉政小品小戏演出以来,截至目前,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已经累计演出700多场。9年多来,在省纪委和铁岭市委的领导下,铁岭廉政小品小戏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先后创作出100多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品小戏,并不断赋予廉政文化新的内涵,逐步形成了创作、编导、演出“一条龙”,汇演、展演、巡演全覆盖的格局。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一般廉政题材的作品,既严肃生硬又枯燥乏味,说教意味浓厚,不易打动观众,而铁岭廉政小品小戏为何如此深受观众喜爱呢?
廉政小品小戏的“幕后总指挥”,铁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淼说:“多数节目都是通过挖掘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人真事创作而成,大伙感到很亲切。”
用很多看过演出的基层群众的话说,就是“接地气,没有板着脸说教!”
为了做到这一点,铁岭市纪委、市民间艺术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他们始终坚持文艺来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平日里,只要有空闲,就组织创作和演出人员下到村屯、机关、社区、企业和群众交朋友,体验生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然后再进行艺术创作。
二人戏《有礼无理》,反映的是农村滥办酒席的随礼歪风,为了掌握农村滥办酒席的真实情况,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想法,创作人员下到村里一呆就是一星期,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后,才开始动笔创作。节目演出后,观众反响十分热烈,许多群众说:“你们的演出,说出了大伙的心声,抵制送礼歪风,我们要从自己做起。”由此也引发铁岭市集中整治滥办酒席歪风的行动,广大群众无不啧啧称赞。
“节目要让观众喜爱,还有一点,就是要紧跟时代,密切关注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铁岭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吴成林说。
的确,就拿该团新推出的节目来看,也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小品《我找谁》和《不作为》,反映的是当下政府和群众都关心的办事难问题;小戏《自食其果》、《审舅舅》揭露的是官员贪腐的嘴脸;二人转《忏悔录》、《朱元璋斩婿》则刻画了贪腐官员悔过自责的心路历程;鼓曲《山碑》则激励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
贴近生活而又风趣幽默的廉政小品小戏,不仅受到了铁岭人的欢迎,小品《有问题》《升职》、小戏《自食其果》等60多个节目还先后登上了央视的舞台,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作品还屡屡获得国家级大奖,小戏《审舅舅》、二人转《朱元璋斩婿》获得了中国第九届曲艺节展演优秀剧目;二人戏《挂匾》还获得2017年中国电视家协会优秀农村题材作品一等奖。
如今,铁岭廉政小品小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为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铁岭廉政小品小戏的独特艺术魅力,在辽宁省纪委的支持下,6月初,铁岭廉政小品小戏将展开全省巡演之旅,而这也必将是一场净化心灵的文化之旅。
责任编辑: 曹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