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廉政文化

韩石山散文两篇

发布时间:2015-01-16 18:44:01 浏览: 227

 厚厚的黄土层


何为黄土高原,上过中学地理课的人,不难回答。一个普通人,对黄土高原,对黄土层的认识,可就不一定都全对了。


前不久,去了晋陕北部的几个县,算是得到点实际的体验。


在洛川,当地的朋友领我去了黄土地质公园,参观了一个长长的地洞。说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地质学者来到洛川,要考察这儿的黄土层到底有多厚,雨水渗透的情形又如何。选来选去,选了一处叫黑木沟的断崖,征集民夫,像当年华北平原上的农民对付日本人一样,挖出一条长达数百米的地道,直通黄土高坡的腹里。上面是五六十米厚的土层。这些人天天守候在里面,终于等到高原上下了场难得一见的大雨。黑暗潮湿的土洞里,这些人眼睛不眨地紧盯了整整两天。终于,他们发现,洞顶上渗下来水了。也就是说,只需两天,降落在黄土表层的雨水就能渗透五六十米的土层。这说明,黄土里留不住水,简直就是漏水。也说明为什么晋北、陕北的黄土地上,生长着稀疏枯黄的老头树,为什么这片土地上长不成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这也说明,那种要在黄土上植树的想法,是多么的缺少学理依据。


在府谷,听到了一个更为神奇的故事。


1976年,历史地理学者史念海先生考察晋陕峡谷时,府谷旧县城临河一条长长的坡道引起了老先生注意。根据史先生的观察,这条坡道显然不是一次性建成,而是随着河水的下降,不断地往下延伸。当府谷县城初建时,取水的坡道不长,还感受不到困难。取水坡道一再向下延伸,取水就成了艰巨任务。后来府谷县城的迁徙,不能说与此无关。据此,史先生得出结论:显然是河水的下切,使河谷更为深邃。


最让我感到惊奇的,则是在河这边,山西境内河曲县看到的景象。


河曲就在黄河流入晋陕交界处,刚拐过弯那个地方。河边山上,一个叫弥佛洞的地方。钻过一道石洞,深深的河谷骤然出现在面前。这里是真正的河岸,我们站立的地方是在河岸半壁开凿出的一条栈道,窄窄的,两三尺的样子。朝上望,怪石狰狞,好像悬在头顶。朝下望,河水幽幽,如临深渊,足足有五六十米深。河水在脚底下流淌,两面石质的河岸高耸,对面的高原仿佛伸手可触。再朝头顶望,我和朋友都被河水感动了。上面坚硬的岩石上,印着一道道细密的纹理,那该是黄河水经年累月冲刷切割的痕迹。看上去,那些纹理轻盈流畅,好像随手画上去的。细看,整个崖壁像一本叠起的书,那一道道水痕就是厚重的书页,不用打开就能看到黄河悠久的历史。


有了这次晋陕之行,我算是真正知道了什么叫黄土高原,什么叫厚厚的黄土层。


藏头护尾及其他


除了写文章,平生最大的爱好,是写毛笔字,俗所谓书法者是也。


在我看来,一个读书人,会写毛笔字,是稀松平常的事。不会写,反倒是奇哉怪也。


我的字,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能拿得出手,是敢自信的。有人说,韩先生这字,是典型的文人字。我听了并不受用。说这话的人,有的是无意,觉得你是个作家,是个文人,写下的字,自然是文人字。有的怕不尽然,带着某种程度的不屑,跟现在说进城打工的农民一样,看着你是工人,实际身份还是农民。你也写字,够不上书法家,好赖是个文人,就叫文人字吧。这就不对了。过去好的书法,全是文人字。现在是不是这样,就难说了。有一个姓王的作家,多少年前我见他的毛笔字签名,还是一横一横,再一个竖右折,照样誉满天下,你又能说什么。


对书法,很久以来,我就有浓厚的兴趣。太神奇了,可说是一种极致的艺术,艺术的极致。跟书法相比,写作只能说是次一等的艺术。一篇文章,可以反复修改,书法不行,一笔下去,成了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修改的余地。分开说,我研究的兴趣,要大于临写的兴趣。


人们常说的“藏头护尾”,有好多年我都弄不明白,说的是写一画呢,还是写一个字。问书法界的朋友,都说是写一画,又问,那写一个撇,何以藏头,又如何护尾?我觉得极有可能,说的是写一个字的。后来终于让我找到了证据。民国二十六年,丁文隽出了本《书法精论》,1983年北京的中国书店影印了,书中对蔡邕的书论甚是推崇。“藏头护尾”这个说法,就是蔡邕提出来的,原话是:“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有力,肌肤之丽。”若理解成说的是写一画,“力在字中”就成了笔画的中段。前面藏了,后面护了,哪儿体现力呢,只能是笔画的中段。丁文隽先生的解释,起初还有些含糊,接下来就清楚了,他说:“中间走笔宜疾,疾行而过,始见筋骨,而力在字中。”这么说来,藏头护尾就成了写一个字时,起笔要藏头,落笔要护尾,中间要疾速而过,以彰显笔画的力量。


还有傅山那个“四宁四毋”,这多少年,一直被奉为名言,山西的书家,最是推崇。以我之见,此乃校正之法,而非习字之法,若以此指导学生习字,肯定是误人子弟。


傅山的“四宁四毋”,说全了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是一首诗后面的跋语,诗名《作字示儿孙》。也即是说,傅山的这个说法,是教给自家儿孙习字用的,有特定的背景。傅家的孩子,自幼习字,多师法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董其昌,有了二王赵董的底子,不免会因媚生巧,浮华不实,着意安排,这些都是书法的大忌,怎么校正呢,那就用“四宁四毋”这个法子。也就是说,这是矫正之法,而非习字之法。若不明底里,以此自命,没有二王赵董的底子,一上手就是又拙又丑,又支离又率真,那岂不是自蹈死地吗?以此指导学生,岂不是害人子弟?


一次与友人谈及书法,我说了这上面的话,又让看了新裱出的几幅字,友人说,你该办个书展,让朋友们见识见识。我笑了,指指字幅,说你看我的书件,每幅上面都有个引首章,是我自己刻的,是“三流”二字。当一个三流作家,尽够消遣此生。当个三流书法家,风流自赏还说得过去,办书展可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羞耻二字为何了。

更多推荐
更多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7
客厅茶几上的水果盘,突然出现了久违多年的红柿子,我欣喜若狂,油然想起儿时那甜的诱人的烘柿和在柿树园树上玩游戏的情景。然甜蜜丰满的回想被“骨感...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0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8:55
【清廉网】或许你会好奇,中国幅员辽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偏偏发生在萧山衙前?到凤凰山脚下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2022-06-15 08:22
【清廉网】小满时节桑果甜,又到桑果飘香时。时进初夏,恰逢周末,应客人之约,我们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素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的江苏射阳特庸王村的...
作者:陈玉军2022-06-09 09:53
【清廉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石拐区纪委监委2022-04-25 08:40
hello,廉友们!! 为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即日起 四川省“51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2022-04-11 09:17
【清廉网】​(文\林柏江)​ 阿阳:   山那边,灯火摇曳,撩动心弦。今晚,又到了我们相约鸿雁传书的日子。 ...
作者:林柏江2022-04-11 09:13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
作者:王平2022-04-06 07:54
素闻九龙风光好,今朝结伴去登攀。 仰望峰高超千米,拾级而上若等闲。...
作者:胡遵远 石义良2022-04-06 07:14
【清廉网】​春风和煦,绿柳依依,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思念是一种距离,那么清明的思念便是天上人间的距离。...
作者:辛梓萌2022-03-31 07:36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所有人都在分秒必争。...
作者:王燕琴2022-03-29 08:33
【清廉网】​2022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不断、国际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但圆满结束,第十...
作者:王豪杰2022-03-29 08:26
【清廉网】​日暮向晚,见一亭堂荒于修葺,高阁其上,远而望之,景美生情致,甚有所感,乃出数言记之。...
作者:陈涛2022-03-29 08:10
【清廉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今日迎来春分节气,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作者:孙晓璐2022-03-29 08:05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