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廉政文化

也说“孝”

发布时间:2015-01-04 19:33:22 浏览: 208

许多人在讨论“孝”,“孝”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愈来愈多的人已经将“孝”丢了。就像身体上某个部件,当感觉到它时,十之八九是出了问题。


“孝”还需要讨论吗?从前,我认为根本不用讨论,就像哪个老人倒了“扶不扶”的问题。尽孝的事,哪个家庭都能举出一大堆,不乏感天动地的事例。孝,是我们的美德,代代相传,言传身教,朴素自然,即使没有读过圣贤书的人,也会将“孝”视为天经地义。不孝,自古为人所不齿。


我的姥姥、奶奶一辈子生活在偏僻乡下,虽艰难,都活到九十多岁。她们的长寿,除了自身条件,其子女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富还是穷,对她们都非常孝顺。在这两个大家庭中,孝心像她们的长寿一样,有着生命的基因。


有一年的寒冬腊月,我母亲从省城回到农村老家,照料她的母亲。我母亲在城市生活多年,早已退休,本身还需要子女照顾,况且那时的乡下做饭烧水还在用柴火,因为农村的电压不够,没有空调,连电热毯都不热。我母亲执意回乡,在我姥姥的床前,用一只废弃的洗脸盆烧柴取暖,烧大锅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我母亲在乡下一待就是一个多月,连着几年的冬天都是那样。姥姥去世后,我母亲仍然觉得人生留下了许多遗憾,无法弥补。老人家多次对我说:对上一辈老人,千万不要留遗憾,不然哪儿补去?


我父亲退休后,始终挂念在乡下的母亲,多次煲了鸡汤,装进保温瓶,坐火车三四个小时,然后,乘公交车到镇上,从镇里步行十多里,辗转回到他母亲身边,鸡汤还是热的。父亲每每说起他母亲喝鸡汤时的温馨场景,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很少看到他如此开心的笑容,这,或许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了。


我的家乡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父母没有的东西,子女就不要。早年,我父亲想做一件皮袄,可是那时他母亲还没有穿过皮袄,他就一直没有做,别人怎么劝都不行。后来他弄到一块加工好的羊皮,便给我奶奶做了一件皮背心。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穿过皮袄。后来有了羽绒服,皮袄也就不那么金贵了。规矩虽然有点苛刻,但是其蕴含的“孝”却是显而易见。


《诗经》中的《蓼莪》一诗这样写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意思是,悲哀的父母,生育我太辛劳,生育我太劳瘁,写出了父母为养育儿女所饱尝的艰辛与煎熬。“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没有父亲何所依?没有母亲何所靠?出门含忧愁,入门则找不到家的感觉。又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亲啊生我,母亲啊养我,抚爱我来培育我,拉大我来教育我,照顾我来照顾我,出进抱我,父母之恩如天,广大无边,不知何以为报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几千年。据传说,周代还保留着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采诗制度,王者派官员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所以,《诗经》中绝大篇章反映了上古时代人民的生活风貌。今日诵读这些,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几千年前的那一种真实、淳朴、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首《蓼莪》,仍然令今天的人动容、动情、震撼。难怪清代文学家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盛赞:“此诗为千古孝思绝作,尽人能识。”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关“孝”的篇章可谓汗牛充栋,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有些人却把这些财富弄丢了。


历朝历代,不孝之徒肯定有,但肯定是少数之少数。近些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空巢家庭和老人增多了。时代剧变的阵痛,像神经末梢的传导,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曾听说有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自杀,我根本不敢相信。原来,生活的另一面有阴影,是人性黑暗的部分。经济发达,腐朽之风也泛滥,一些人奢侈享乐、自私贪婪、欲望无度,另一些人则视金钱为人生的唯一,将“孝”的美德抛弃。在一些人眼里,衰老的父母成了负担和累赘。从前贫穷,尚敬爱老人,现在富裕了,却忘恩负义。是人心变了,还是人心后面那些让人看不见的东西变了?以至于“孝”成了一个无奈的社会话题。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段话,让我彻底无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一款,国家以法律的力量保障老人的正当权益。读之,应该高兴才是,但我却满心是忧: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难道尽孝父母、回家看看已经到了要写进法律条文的地步吗?难道没有法律这一条,我们就不回家了?


可见,有“法”更得有“德”。“常回家看看”这个既“小”且“大”的事,并不仅仅是一条法律条款、一首歌,它更是一个人乃至全社会的品质和道德。


著名作家王蒙曾在“记者大讲堂”上发问:不知道贪官中是不是有孝子?据我所知,贪官中的孝子为数不少,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孝,因为以贪腐获罪是对国家的不忠,更是对父母的不孝,即使侥幸没有获罪,也伤害了为人父母者的初意,何谈孝呢?何况,屡屡听闻有老人因子女违法乱纪而气绝身亡。


现在时兴“黑名单”,不妨给那些不孝的人也建立一个“黑名单”,将那些“老鼠屎”挑出来,免得坏了一锅汤。让那些患了“风寒感冒”的不孝之人,都喝一碗红糖姜汤,将“寒气”祛除,让社会温暖,气正乾坤。

更多推荐
更多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7
客厅茶几上的水果盘,突然出现了久违多年的红柿子,我欣喜若狂,油然想起儿时那甜的诱人的烘柿和在柿树园树上玩游戏的情景。然甜蜜丰满的回想被“骨感...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0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8:55
【清廉网】或许你会好奇,中国幅员辽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偏偏发生在萧山衙前?到凤凰山脚下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2022-06-15 08:22
【清廉网】小满时节桑果甜,又到桑果飘香时。时进初夏,恰逢周末,应客人之约,我们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素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的江苏射阳特庸王村的...
作者:陈玉军2022-06-09 09:53
【清廉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石拐区纪委监委2022-04-25 08:40
hello,廉友们!! 为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即日起 四川省“51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2022-04-11 09:17
【清廉网】​(文\林柏江)​ 阿阳:   山那边,灯火摇曳,撩动心弦。今晚,又到了我们相约鸿雁传书的日子。 ...
作者:林柏江2022-04-11 09:13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
作者:王平2022-04-06 07:54
素闻九龙风光好,今朝结伴去登攀。 仰望峰高超千米,拾级而上若等闲。...
作者:胡遵远 石义良2022-04-06 07:14
【清廉网】​春风和煦,绿柳依依,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思念是一种距离,那么清明的思念便是天上人间的距离。...
作者:辛梓萌2022-03-31 07:36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所有人都在分秒必争。...
作者:王燕琴2022-03-29 08:33
【清廉网】​2022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不断、国际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但圆满结束,第十...
作者:王豪杰2022-03-29 08:26
【清廉网】​日暮向晚,见一亭堂荒于修葺,高阁其上,远而望之,景美生情致,甚有所感,乃出数言记之。...
作者:陈涛2022-03-29 08:10
【清廉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今日迎来春分节气,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作者:孙晓璐2022-03-29 08:05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