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廉”文化建设要讲究“融合”
去年10月,我从办公室调整到宣教室工作,在我眼里宣教工作也就是写写稿件、发发文件、搞搞活动。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对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
“小姚,去不去林业局看看办公楼廉政文化的布置?”“好嘞!”一天,县林业局纪检组程组长邀请我们对该局办公楼廉政文化建设给予指导。我跟随室主任钟敏来到了林业局。
“这里有这么多场地,不妨在各楼层、办公室内摆放一些廉政字画,或选个办公室做成廉政文化活动室……大力营造一种廉政氛围,让‘廉花’遍地开。”一踏进林业局办公楼,我就兴致勃勃地说道。
主任摇了摇头说:“办公楼内的墙面可以适当布置些廉政书画,但不能‘太花哨’。要注重与机关文化相‘融合’,与整座楼的设计和布局相‘融合’,达到美观大方又贴近建筑风格。”他一边走着,一边认真打量着楼内及周边的环境。
站在一旁的我,皱了皱眉头,“如何做到‘融合’呢?”我满心疑惑地问道。
“你看,这里的空地是否可以结合林业行业特色,种上‘廉树、廉花’,如竹子、梅花等等,再配上相应的廉政格言警句或诗词,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还让人感受到‘清廉’之风。”主任指着大楼中央的一块空地说道。
“哦,那是!”我好像有所明白。
接着,程组长带我们走到二楼中央办公室的窗户边,指着窗户外墙下方,“我们打算在这块外墙上安装LED显示屏,通过时时播放廉政格言警句,让干部每天‘醒醒脑’。”
“我建议结合干部学习教育,在显示屏上每天摘要播放重要时事,还可以滚动播放一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和干部自编自写的廉政格言等。”我现学现卖。
程组长笑了笑说:“学得很快嘛!”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体会到,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因地制宜,在内容、载体、方式上更要讲究“融合”。
一是“廉”文化内涵要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不能为了“独立”而“独立”。只有通过挖掘、提炼和传扬机关文化、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红色文化等其他文化中“廉洁因子”,如,“为政以德”的政治观、“廉为政本”的廉政观、“以民为本”的民生观、“尚俭抑奢”的消费观、“无私奉献”的红廉观,充分汲取其他文化的灵感和力量,不断提升“廉”文化内涵,才能在继承和创新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二是“廉”文化传播载体要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载体样式,并与时代保持融合创新,具有很强的生机活力。只有在载体样式上巧借“他山之石”,对接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传播样式,如,发挥器具物件的直观形象作用、虚拟网络的迅捷互动作用、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通过糅合优秀文化载体,才能驱动“廉”文化载体革新求变。
三是“廉”文化教育内容要与公众思想相互“融合”,不能为了“推销”而“推销”。文化传播要考量受众愿不愿意、接不接受的问题,“廉”文化亦是如此。建设廉洁政治,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参与。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有必要设计分门别类的廉政套餐,以“文”化人,充分调动干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愿意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人人思廉,全民促廉”的廉政建设新格局。(福建省古田县纪委 姚晓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