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高山
生育我的鄂西大山,因为气候,山的顶上被称之为高山。那些高山因为与我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相连,它也永远存活在我的记忆之中,其中,在我记忆里,永远放着光芒的是一个叫黄柏山的高山。
那是一个平均海拔为1500米以上的高山,且无霜期只有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其余的时间均被大雪大雾大雨所统治。所以那些大山绝大多数时间里,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
二十多年前,我在那个地方工作了六年时间。盘桓在山上的那一条条小路,耸立在白云下的一个个山头,还有山里的农民和干部,都系在了我情感的铁桩上,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其中最让我忘记不了的,是一个叫葛家湾的村子,还有在这个村子里居住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干部。葛家湾是由一个一个相似的小山丘组成的。那些山丘,就像是一个母亲生的,模样一样。在那些山丘之间走路,常常迷路。早晨从某一地方出发,晚上也会走到早晨出发的地方。因此那是一个常常和人们捉迷藏的地方。
在那里居住的那位老干部,叫田文斗,我们称他为斗书记。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斗书记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是乡政府干部,因为老家在葛家湾,所以乡里为了照顾他,就让他联系葛家湾村。他是乡里的政协组长,我是乡里的宣传委员。因为工作需要,乡党委也派我联系葛家湾村,与斗书记一起工作。
我第一次见到斗书记的时候就大吃了一惊,因为斗书记生活的这个高寒地区,是含氟量特别高的地区,他很早就患上了严重的氟骨症。身上的关节都严重地变形,连走路都成了大问题。尤其是爬坡、上台阶,都非常困难。就连吃饭,他甚至连一双筷子都拿不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永久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为了家乡能够摆脱贫困,这位身体残疾的斗书记,却没有躺下。我冒着大雪走进他的家,他正在屋里烤煤火。推开他的房门,他惊叫出声,说我们是稀客。前些年,高山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高山的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收入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乡政府为了让高山的农民能够摆脱贫困,就在高山地带推广白肋烟。我受乡政府的安排,带着农技站的技术员冒着大雪来到葛家湾村,就是来进行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的。我们向斗书记说明了来意,他就赶紧给我们做饭。我们吃过,他就冒着大雪出去,通知村民去了。当天晚上,就在他家召开了会议,我对所有参加会议的村民进行了宣传鼓动,由技术员讲解了技术要点。第二天,就在斗书记门口的地里召开现场会,给村民讲解育苗床的技术。为了让村民能够掌握育苗床的技术,斗书记天不亮就爬起来准备。他先挖出苗床,然后又从栏圈里端出肥料。我们起床以后也跟着他一起干。现场讲解的效果非常好。为了给村民带好头,斗书记说,他首先从自己做起,明年将家里所有的责任田全部拿出来种上白肋烟。斗书记在葛家湾村德高望重,他的话就如同金子,一言九鼎。他的一句话让所有的村民解除了心中的疑虑。因为昨天晚上我们在进行宣传鼓动的时候,村民们都有顾虑,他们说乡政府派人来给他们送技术,辅导他们种植烟叶,摆脱贫困,确实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能不能种植成功他们心里没有底,如果到了年底,烟叶卖不出去,他们的生活将会出现问题。所以斗书记这句话就一下子替我解了难题,可以让我在联村的时候,能顺利地将白肋烟的种植面积推广开。第二年,我们又多次上山,和斗书记一起到各个农户家中检查育苗床的情况,和技术员一起辅导农民进行大田移栽和管理。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葛家湾村在这一年终于获得了白肋烟的丰收。村民因为种植白肋烟增加了收入。所以到年底收获的时候,斗书记就笑呵呵地对村民说:“地膜包谷白肋烟,有了粮食又有钱。”村民听了,脸上都盛开出最美丽最灿烂的笑容。
一年的联点结束之后,我就离开了葛家湾村,也就离开了那些村民和斗书记,之后我就调出了黄柏山。而且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斗书记了。在我的心里,斗书记是那些高山之中最高的一座山峰,是他在那里无私地奋斗,才让这些高山焕发出青春,才让那些村民把幸福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不久前,我突然接到一条短信。那条短信上说,斗书记离开了人世。我的眼泪一下子下来了。那位默默的老人,那位在山里为山里的幸福而奉献出了一生的老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或许那些山峰并不记得那位老人的面容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年轻的一代会将老人淡出记忆,然而,就是那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却在我心里久久地矗立,永远地焕发出夺目的光芒。(陈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