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用声音弘扬“公生明 廉生威”精神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在距今约500年前,无极县出了一位清官廉吏。据《无极县志》载:郭允礼,字节之,山东曲阜人,明正德十六年(即公元1521年)任无极知县,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郭允礼亲笔写下了“公生明 廉生威”的居官座右铭,篆刻于石碑之上,又称“官箴”石,或“官箴”碑。2010年下半年,郭允礼勤廉文化中心开始筹建,2010年6月,我从县就业服务局调至县纪委宣教室工作,成为纪检监察队伍中的一员,并且荣幸地成为了无极县廉政教育基地——郭允礼勤廉文化中心的一名讲解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今年恰逢“官箴”石诞生490周年,也是我任郭允礼勤廉文化中心讲解员工作四年整,每次讲解过程中,站在郭允礼雕像下,心中却会涌出无限感慨。
“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大家来到无极,来到郭允礼勤廉文化中心!”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就开始了新一天的讲解。每次接到工作任务的电话,第一件事就是和同事一起去廉政教育基地,打扫卫生、开窗通风、检查灯光、摆正展品,在走过每个需要讲解地方的时候在心里重温解说词……
廉政教育基地的现代声、光电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中,所以讲解大多是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展示给参观者,如何能够将郭允礼的勤廉事迹讲解得更精彩,既严肃又不失活泼,如何使“公生明 廉生威”给予当代人更深的启迪、警醒,用最精准、贴切的语言传播给参观者,涤荡其心灵,从而使教育效果最大化,是我需要深入思索和不断实践的。
记得去年十月份,县里在基地开展“勤廉双促宣传教育周”活动时,一位刚刚走马上任的村干部感叹说:“真是不看不知道,无极出了这样一则廉政箴言,太令人骄傲自豪了。以后说啥也要在村里好好干,千万不能给‘官箴’石抹了黑啊!”
当看到参观者受到震撼的神情和肯定的目光时,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虽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讲解员,但是我的工作是崇高的,“公生明 廉生威”是为政之道、为官之德,它所传承的勤廉精神,无论身处任何时代都不过时,都是社会的主旋律、正能量。
四年的讲解工作,也使我得到一些启发。首先是“用脑”。即讲解员对解说词要达到非常熟悉的地步,讲解是一件有趣又不简单的事情,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随时做出调整,所以对每部分解说词都要能瞬时从脑海中搜索出来,结合受访者特点,灵活运用。其次是“用心”。要精透地阐述勤廉精髓,就要对“公生明 廉生威”有深层次的理解,需要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知道郭允礼写下“官箴”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他受到的教育对他的影响,领悟他当时的感受,设身处地,使自己先受到触动,才能去感染别人。再次是“用情”。解说词是不变的,但是每个人的心情、感受不同,也就有不同的情感抒发,只有将解说词与个人的心态、感情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传播“公生明 廉生威”的精神。做到了这些,才能让参观者有切身的感受,让他们感觉参观不是走走过场,而是不虚此行。
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如同一朵朵小浪花,可能激不起千层浪,但是即使是作为一名基层最普通的纪检监察工作者,也要在反腐败的战场上,开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将廉政教育基地作为了我的战场,履行自己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战士的忠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发出响亮的清廉呼声——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宣教工作者的职责!(河北省无极县纪委 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