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创新载体,廉政教育才能入脑入心
“考出一身冷汗,要不是考前认真准备,肯定不及格。”
“复习三天三夜,考了96分,现在我脑袋瓜里全是法规条文了。”
“正好趁此机会重温党纪条规,如果这些不熟悉,以后肯定栽跟头。”
……
近日,福建省大田县新提拔的24名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了一场特别的考试——任前“考廉”。听到交卷后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我这个监考官颇感欣慰,看来“以考促学、促用、促廉”的教育目的已初步实现。这也使我深切感受到,只有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廉政教育才能入脑入心,收到更好的效果。
2013年3月,大田县被三明市纪委列为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测试试点。刚接手宣教工作不久的我接过了这一“重担”。
试点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马虎不得。于是,我和同事立即展开调研。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县已推行领导干部任前“考廉”多年,但收效不甚理想。一方面,个别党员干部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任前“考廉”是走过场,“过不过,还不得照样提拔”。另一方面,纸质卷考试可能会存在泄题、作弊、误判等问题,导致考试有失公允。因此,“考生”们也就草草应付,并没有将心思真正放在廉政法规知识的学习上,监考人员对考试作弊现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何改变任前“考廉”的方式,将试点打造成富有实效、易于推广的示范点,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正当大家冥思苦想寻找对策之际,一次亲身参加《党章》知识在线竞答的经历在我脑海里闪过,激发了我的灵感——何不运用电脑平台开展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测试呢?
思路确定后,我们立即组织信息技术员进行电脑“考廉”的程序设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开发出了一套支持多人在线测试、题目随机抽取、分数自动统计的廉政法规知识测试系统,将领导干部应知应会的党纪法规编成考题导入电子题库,建立了电脑“考廉”平台。我们还制定出台了廉政法规知识测试制度,将考试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划定开卷考试(50岁以上干部参加)80分和闭卷考试(50岁以下干部参加)60分为及格线,测试不合格者有一次补考机会,补考后仍未合格者将被取消任用资格。另外,“考生”考前还须签订《廉洁诚信承诺书》,如存在作弊、替考等违纪行为,将被取消考试成绩,并记入个人廉政档案。
电脑“考廉”可谓好处多多:电算化的考试模式有效规避了考试泄题、作弊、篡改成绩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考试公平公正;严格的考试纪律和结果运用机制则强化了新提任领导干部对“廉考”重要性的认识,强大的考试压力倒逼他们熟悉掌握各项廉政法规知识内容,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自主学习力。
截至目前,我们已组织71名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任前电脑“考廉”,通过率100%,优秀率96.4%,未发现一起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不少干部告诉我们,电脑“考廉”让他们明白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前电脑“考廉”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新路径、搭建新载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廉政教育在预防腐败中的基础性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廉政法规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福建省大田县纪委、监察局 林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