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厘清责任才能干好主业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纪检监察机关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纪检监察机关找准职能定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根据江西省纪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在省直机关纪检组织中开展了“三转”大讨论活动。
有一天,某执法部门的机关纪委书记来省直机关纪工委报送落实“三转”要求的材料,他说:“‘三转’搞得我们纪委‘威信’没了、‘感觉’也没了。”我顿感纳闷,“三转”是给纪检监察机关“卸包袱”,转变职能、聚焦中心,把主业突出出来,没了“威信”和“感觉”从何谈起?
原来,“三转”前,无论是部门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还是各种督导、征地拆迁等工作,该执法部门的机关纪委都有参与,甚至牵头主抓。遇到推不动的工作,部门主要领导首先想到的是纪委这个“开山斧”、“救火队”。从而使机关纪委的一些同志感到处处当“先锋”,事事受“尊敬”,“地位”很高,飘飘然、悠悠然,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给主责部门,把监督检查的切入点转变到对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上来,发挥“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作用,他们倒有些不适应了。
我边整理材料边对他说:“你们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落实‘三转’要求,首先要转变观念,不从主责部门的繁杂工作中脱离出来,如何突出主业?”闻此,我们办公室的其他同志也纷纷围过来“开导”他,“现在我们要严格按照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舍得退出,退出局部,是为全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给他“上了一课”。
临走时,他坦诚地说:“舍得放手,工作才有抓手,我这思想疙瘩解开了。”一个星期后,他又打电话给我,说他找到了真正的“感觉”——部门主要领导强调纪委不再“事必躬亲”,全力支持他们落实“三转”要求,下一步可以集中精力抓再监督、再检查了!
无独有偶。前两天,我们到一省直部门了解纪检组织落实“三转”要求的进展情况,看到单位专职纪检员情绪不高,问后方知,上级纪委强调厘清责任、找准定位、抓住主业,聚焦中心任务,他就一股脑儿地把其他工作交还给了主责部门。他说:“既然不让管,咱就懒得管,落个轻松。”
看他带点怨气,我说,“三转”不是要把工作推得干干净净,更不是一转了之,当庸官、懒官,当甩手掌柜。对退出的事项要衔接好,做到资料清、责任明。不仅要交工作,还要传经验、交方法,做好登记统计工作。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更是对单位的工作负责。我的一席话让他点头称是,他再三表示一定正确对待“三转”,认真搞好工作交接。
在“三转”工作中,我体会到:主动转,就是要厘清责任,划清职责边界,收拢战线、攥紧拳头,使工作向主业聚焦、力量向主业汇聚,切实抓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负责任地转,就是要把交还给主责部门的工作梳理好,向主要领导作专题汇报,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衔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切忌一推了事。观念一变天地宽。“三转”的过程就是自我革命的过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三转”为契机,以更严的纪律加强自身建设,以过硬的作风打造纪检监察“铁军”,圆满完成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不负形势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江西省直机关纪工委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