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道德经》的廉政文化内涵
函谷雄关,千古闻名;道德经典,世代传颂。
函谷关位于地处黄河中游的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境内,始建于西周,以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得名。公元前491年,一代圣贤老子在这里写出被视为我国哲学瑰宝的《道德经》,留下了“名关、名人、名著”的历史佳话。
“道”讲述了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之规律,蕴含了从政为民、施政廉洁之纲常;“德”传授给世人民心为上、尊道贵德、尚俭戒奢、廉洁修身的博大智慧和朴实真理。
近年来,作为《道德经》的诞生地,河南省灵宝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在三门峡市纪委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深入挖 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政资源,依托函谷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廉政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为载体,打造特色鲜明的德廉文化品牌,在引导党员干部加强作风 建设、修身律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德廉文化与经济发展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
开拓创新 汲取《道德经》德廉思想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德廉”思想内容。自先秦开始,无论是《老子》、《列子》、《庄子》,还是《管 子》、《吕氏春秋》都非常重视“德廉文化”。《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提到:“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是目前史籍中所见到的较 早关于“廉”的论述,其核心是“廉而不刿”。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强调自我清廉的重要性;第二,强调清廉形象要以实际行动来加强自我修养;第三,强调执 政者自我清廉在社会风化中的积极作用。《道德经》在廉政建设、治国理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闪耀出许多精华思想,具有跨时空的真理性,不因历史尘 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汲取《道德经》的修德养廉思想智慧,丰富我们反腐倡廉思想,对我们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现实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老子倡导官员要树立为民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他提出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要求 人不能自私自利,不能居功骄傲,不能主宰群众,做到了这些就是具有最高尚的品德。这是老子倡导的官员应秉持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以及应具备的官德。老子的这 种思想与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老子警示官员要把握好自己,不要贪污腐败。他指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即:最 大的罪过就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灾难就是贪得无厌。放纵私欲,追求过度的满足,贪婪地聚敛财物的危害,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和 不幸,罪、祸、咎是自己找的。老子的这种警示入木三分,提醒为政者一定要把握住自己,清醒头脑,防止罪、祸、咎落到自己身上。
老子要求官员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他提出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我们要把远大的目标理想和求实的精 神结合起来,以坚强的毅力,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成就大事业。他告诫人们:“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干任何事情,都不能 投机取巧,要扎扎实实,稳步前进,持续发展。“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要求在工作中要坚持始终如一,善始善终。“为大于其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指出要办大事情必须从构成大事的诸多小事动手,作为切入点,细节决定成败。
老子强调官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修养第一要义是要净化自己的灵魂,纯净自己的思想。“涤除玄览,能无疵 乎。”强调的是人要加强思想修养,注意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常洗涤心灵,革除思想上的私心杂念,保持心灵的纯洁与干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提出人在生 活中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关键是知错就改。老子的许多论述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推 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及“为民务实清廉”等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相通性。
多措并举 彰显“德廉文化”特色。
灵宝市围绕挖掘、传承、弘扬老子的修德养廉思想,大力推进德廉文化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廉政文化品牌。
创新方式,建立德廉文化智库。为充分发挥全国各地老子研究会和研究老子文化的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灵宝市与河 南省老子学会、省社会科学院、省廉政理论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德廉文化建设顾问,邀请全国各大高校和 专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莅临举办讲座,指导德廉文化建设。
去年5月中旬,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在灵宝函谷关“函谷论道”,为2600余名听众现场讲解《道德经》和老子思 想。10月中旬,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举办了“中国·函谷关《道德经》与修德养廉理论座谈会”,四 川大学詹石窗教授以“《道德经》与修德养廉”为题作报告。同时,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撰写专题研究论文30余篇,建立了《道德经》与修德养廉理论专家学者 库,汇聚了国内修德养廉思想研究的顶尖专家学者,形成了高层次的德廉文化研究理论体系,充分发挥了德廉文化的研究、辐射功能,形成了德廉文化建设的思想高 地。
分类施教,增强德廉文化的辐射作用。针对党员干部个体差异化、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和公职人员岗位差异性的 特点,从灵宝市委党校、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老干部中精心选聘一批政策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了灵宝市反腐倡廉教育讲师 团,建立了工作例会、定期交流、业务学习等制度,推行“菜单式”教育,按照“因岗施教、按需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研究确定了《<道德经> 廉政文化解读》等9个课题,深入到各单位宣讲中央精神,传播廉政文化和廉政理念。特别注重围绕《道德经》中的修德养廉思想和“三德”教育内容,结合实际案 例进行辨析法教学,引导党员干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学会明辨是非。这一做法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和好评。去年以来,反腐倡廉教育讲师团已集中 宣讲63场次,1万余名党员干部受到教育。
拓展延伸,有序推进德廉文化“六进”活动。加强廉政公益广告投放宣传,组织创作的以《道德经》修德养廉思想为 主要内容的廉政公益广告“廉自清,德天下”,被河南省纪委评为一等奖。在“灵宝廉政网”开辟廉政文化网上展馆,集中展示以《道德经》为主要内容的地方特色 廉政文化,使人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入馆”参观。在灵宝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道德经》修德养廉名语警句、文化作品、中央八项规定等为 主要内容,督促各单位制作安装廉政版面、电脑廉政桌面和屏保程序。组织科级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和“党纪条规知识测试”,着力扩大廉政文化覆盖面和影响力。在 农村,大力推进“廉政文化长廊”建设,以“道德经”、干部“十德”、“三字歌”等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漫画、打油诗、书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德廉 文化,传播廉洁理念,目前已建成乡级“廉政文化长廊”6个,村级48个。每逢元旦、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前夕,利用廉政短信等形式,对党员 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进行温馨提示,注重防范,使社会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德廉文化的浸润中修德养廉,起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 人”的教育效果。
“廉”“旅”结合 打造“德廉文化”核心阵地。
灵宝市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找准德廉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托函谷关 历史文化旅游区,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老子文化广场、文化柱、格言石、碑刻、道德天书等多种展示形式,结合现代声光电等多媒体 技术,高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建成“函谷关修德养廉教育基地”,寓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对群众进行生动的正面教育。组织编写了《东方智慧》、 《老子廉政名言解析》、《读<道德经>,重修德养廉》、《魅力函谷关》等函谷关修德养廉教育基地辅助读本,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作 序,使德廉文化建设实现了“有特色、接地气、聚人气”,使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学习《道德经》思想精髓,感悟修德养廉思想,提升精神境界,筑牢 思想防线。函谷关修德养廉教育基地每年参观人数超过60万人,成为人们悟道、修德、养廉,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一处精神高地。同时,积极实施廉政文化基地 建设“组团发展”。依托燕子山景区,建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励志碑林;依托大型水利工程窄口水库景区,建设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基地;挖掘黄帝铸鼎塬、杨震祠历 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德廉文化宣传教育作用。
灵宝市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了围绕景区、建立阵地、植根本土、组团发展的良好局面,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德廉文化品牌,在全市上下汇聚了崇德尚廉、修德养廉的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张华 杭洋 杨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