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钓图
王铮干上城建局长的时候,已经有两任局长从这个职位上落马了。王铮已经58岁了,此时已是最后一任,干下来,就安全到站,光荣退休。
王铮每天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他定下规矩:无论是谁,都不能到他家里谈公事。双休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熟人骚扰,带一个只有老婆知道号的手机,自己开车到几十里外的水库去钓鱼。
水库里钓鱼的人不少,却互不相识。王铮钓得安然自在。水库是大自然自己形成的几千年的野生水库,库底自然卧了 不少大鱼。有一天王铮运气特好,竟然钓到了一条足有几十斤的大鱼,王铮一抬没抬起鱼竿来,又抬还不行,只好带着鱼竿沿岸溜鱼,三溜两溜,脚下一绊,竟被鱼 拖进了浅水里。王铮赶紧爬起来,旁边一个钓鱼的老头也过来帮忙。王铮解嘲地说:“呵呵,鱼大成精了。”初春的天气,风还刺骨。老头忙说:“我家就在附近, 先到我家换身衣服吧。”
王铮开始还推脱,禁不住老头一个劲相让。又一想,不过是一个农家老头,又实在冷,就去了。
老头就住在旁边的村子里。房子不很好,却还干净。老头先拿出自己的衣服给王铮换上,又吩咐老伴把湿衣服烤上。然后拿出一瓶酒:“自己酿的,弄口尝尝?”王铮既来之则安之,也就不推辞了。
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当然王铮没说他是干啥的,老头也不问。
又一个周末,王铮钓够了鱼,直接就去了老头家。不能白吃人家的不是,王铮带了现成的食品和酒。老头也不推辞,只是拿出自酿的酒,说:“比你的春王好。”王铮也不客气,二人落座,推杯换盏。
一来二往,两人就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喝酒正欢,老头拿出一幅画,说是祖上留下的,让王铮鉴定一下。王铮一看, 是一幅“秋钓图”,画着一个老头在水湖边钓鱼,岸上菊黄竹缩,秋风瑟瑟。立意很好,画工也好。只是落款不甚明确。王铮对画本无研究,只是看着顺眼,就连声 说:“好,好……”
老头说:“一张破画子,这么旧了,咱庄户人没用,送给你当个玩意吧。”
王铮说:“那不行,备不住值钱呢,你先去鉴定一下。”
老头说:“鉴定啥,以前就在屋里挂着的,脏成这样了。”
王铮一看,不好再推辞,就收下了。
回去以后很喜欢,经常拿出来看,后来就直接挂办公室了。
后来一段时间,市里要建一个国际会展中心,王铮一下子忙起来,双休日也取消了,没时间去钓鱼了。
投标那天,办公室进来一个四十来岁中年人。进来就打招呼:“王叔,你好,我是赵强,还认识我吗?”
王铮一怔,看着有点面熟,没想起来。赵强一指王铮后面的画,说:“我住在水库边,您跟我爸爸是好朋友。”王铮的心里就有些不快,说:“你也来投标吗?”
赵强说:“是啊,我也干工程。”
王铮说:“那下午投标吧,同等条件下我帮你。”
赵强说:“谢谢叔,中午一块出去吃饭吧?”
王铮说:“那不行,我们有纪律。”
赵强就没说什么,出去了。
下午的投标,赵强中标。
王铮也和三个副局长开了碰头会,三个副局意见难得统一,一致拍板让赵强干。王铮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可也没说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没出王铮的预料,还是出事了。赵强潜逃,三个副局长被调查,王铮党内记过一次。
在反贪局,副局长们感到很冤枉,说:“王铮拿了一个郑板桥的《秋钓图》,价值数百万,为何只记了个过?”
反贪局长拿出一幅画,问:“是这幅画吗?”
副局长们面面相觑,冷笑了一声说:“你们被潜规则了,别来这一套。那幅画一直在他办公室挂着呢。”
反贪局长说:“王铮拿画来以后,就去做了鉴定。发现是真画,就到反贪局备了案。如果没事,那是正常赠予,退休后还给人家;如果相求,此是贿赂,就交到局里。因为他太喜欢那幅画了,就又求人临摹一幅挂在办公室里……”
此时的王铮正坐在他的老板桌后面,副局们的落马让他脊背一阵阵发凉,感觉就像走在刀尖上,当官当得像玩火……
到周末,王铮又去钓鱼,秋风起了,落叶萧萧,到处一片凄肃景象。他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
鱼浮子动了,提上来却没鱼,只是鱼食没了。如此几次,令王铮气恼不已。
想一想又笑了,不是吗,人在钓鱼的时候,鱼也在钓人。(郑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