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不只”与“不止”
“谢谢你,你给我的不只是200元钱,还让我看到了党的未来,不止现在!”这是一位耄耋之年且经受过战乱之苦的老党员对我说的一句话,每当细嚼这“不只”与“不止”,我的心都不禁为之一震。
自去年8月7日开始,山东省东平县实施“双联四包”民心工程,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包保联系村内民生实事、村级稳定、组织转型等工作。我负责联系梯门镇五里庄村,该村每人耕地1.2亩,主要收入靠种植和务工,无其他经济收入,村民生活相对困难。
去年9月2日星期一,我走进五里庄村委会办公室,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角落的椅子上,穿着一件皱皱巴巴的白衬衣、一条深蓝色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老式拖鞋,一脸写满了皱纹沧桑,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刚毅与执着,这是老人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是一名党员,从联系卡上知道您是县纪委包村的领导,我来是问一问老党员补贴的问题。”老人说。
“全镇的老党员多吗?”老人又问了一句。
“肯定不少。”我回答道。
“那……是不是都很困难?他们生活好吗?”
“老党员们辛苦革命一辈子,有的生活还十分困难!特别是我们梯门镇。”“你是来申请贫困党员补助的吗?”我又问了一句。
“嗯,不……不是,我来只是问问情况……”老人欲言又止,看看我,又看了看村党支部书记,蹒跚着离开了。
疑惑地望着老人远去佝偻的身躯,沉默了。
经调查座谈,我才知道这位老人叫梁吉山,今年88岁,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身上有好几处伤,立过三等功。家中老伴去世早,两个儿子,一个已经去世,一个在家务农,生活极其困难。村里好几次上报困难老党员名单要报他,都被他拒绝了。他常说,全镇比他困难的党员不少,应多想想他们。但是去年年初,他唯一的儿子又生病住院,昂贵的医疗费对这个家庭来说就像一个天文数字。没办法,他想到了组织补助,看看镇党委能否解决一下实际困难,但听到我说的那些情况时,他却什么都没说。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满脑子都是老人的样子,梁吉山老人的名字始终萦绕在我耳边,一名普通的老党员体现出的党性是那么的真、那么的实。
去年9月4日,我协调镇党委筹集了1000元钱去了梁吉山老人的家,当时他正在吃饭。破旧的房间里,桌上只有一盘咸菜,碗里盛的是地瓜玉米粥。看到这些,泪水浸湿了我的双眼,我又拿出自己身上仅带的200元钱放到老人手里。老人说什么也不要,追到村外的马路上,硬要把那200元钱给我,让我把钱给那些比他更困难的老党员。
第二天,老人专程打电话约我见面,给我还钱并给我一封信,其中写道:“在民心联系卡上我知道你叫什么,但我更知道你代表着什么,你给我的不只是200元钱,谢谢你!”眼泪再次浸湿了我的双眼。
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后,就将建设村级养老院和老年人健身娱乐广场作为五里庄村的“一号工程”,利用村内原来废弃的12间小学教室,进行整修,建设村级养老院,让像梁吉山这样的老人颐养天年。在村委大院门前建设老年健身娱乐广场,让五里庄村的老年人像城里人一样,有一个健身娱乐的场所。
如今回想这些平凡的小事、这些朴实的党员,时常感动着我,让我思考着,在我这样一个基层普通党员、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心中,“不只”与“不止”是一盏永远的灯,它一直激励和鞭策着我。(山东省东平县纪委 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