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检查工作要谨防“被安排”
检查既是抓工作落实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强化组织领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检查中只有走到看到听到,才能摸实情,防止“被安排”、“被忽悠”。
2006年6月,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对全市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执法室主任带领我和懂财务审计的同事到婺源县检查扶贫资金落实情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根据分工,同事负责核查财务账目,我负责到该县江湾镇岭脚村实地检查。
岭脚村是山区村,位于江湾镇北部,离镇政府15公里,有村民300多人,唯一的一条1.2米宽的村间小道与外界相连。为方便村民出行,改善山区交通条件,上级划拨2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拓宽道路。
在去岭脚村的路上,同行的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扶贫资金到位后,镇里按要求将路面拓为2米宽的土路。目前,路面硬化还需七八十万元资金,缺口部分正在筹措中。”我从车窗向外看去,前几天的一场大雨,把本来就坑坑洼洼的乡道冲出了不少缺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已是上午11点多了。工作人员指着远处一条与乡道相连的土路对我说:“就是那条路。”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条蜿蜒的盘山小路通向远处的大山。
“现在已经11点多了,回镇里还需要一个多小时,我们就不进村看了吧!”眼前的这条路是不是通往岭脚村?是不是已按要求拓宽了?我心存疑虑。这是我从部队转业到纪委工作后第一次参加专项检查,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但我还是觉得应该进去看看。在我一再坚持下,镇政府工作人员也不好再说什么。
车子沿着泥泞的道路又行驶了近3公里。“这就是岭脚村,刚才我们进来的路就是用扶贫款修的。”工作人员边下车边介绍,“陈主任,你看时间已经很晚了,我们回镇里还需要一个多小时,就不进村了吧!”“好吧,你们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方便方便。”随后,我一个人向村里走去。
不远处的一幢民房前的空地上,五六个村民正坐在草堆旁边端着碗边吃边聊。“老乡你好,请问这是什么村?你们这条路是什么时候修的?通往山外还有其他的路吗?”我一连串提出好几个问题。从村民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了解到,4月下了几场大雨,这条1.2米宽的小路基本上被洪水冲毁了,既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又给上学的孩子带来了安全隐患。最后是每户人家出一个劳力,用了七八天的时间才将这条简易的道路修好的。
“镇上没派人、出钱吗?”我接着问。
“指望不上哦!”村民的回答带着几分无奈和埋怨。
回到车上,我将了解到的情况向工作人员核实。他们红着脸解释说:“另外一个村也在修路,资金缺口有20多万元,镇里经过研究把这笔钱挪用了。”后来我到镇政府了解了相关情况,证明了他们所说的话属实。
检查结束时,我们将江湾镇挪用扶贫资金的情况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通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年底,岭脚村的路终于拓宽修通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很欣慰。
时下,一些单位在迎接上级检查时,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只去看好的地方,不去看坏的地方。如此“检查”,结果只能是“形势一派大好”,很难发现真正的问题。
为防止检查“被忽悠”,要“反客为主”,打破“检查套路”,随便走走看看,不按预选路线走,甚至中途改道,就可以了解到许多实情,看到许多实景,听到许多实话,为领导决策和有效监督奠定坚实基础。这样,也促使一些单位不敢做“面子活”,逼着他们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江西省上饶市纪委、监察局 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