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研究朱熹廉政思想打造“紫阳清风”文化品牌
朱熹的廉政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历朝历代都有廉政建设方面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福建出生的朱熹,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正气凛然、忧民忧国的廉吏。作为封建社会的官吏,他倡廉政,主张惩、防结合,重视对官员的思 想教化和文化熏陶;作为当时的大儒,他将儒家治国理念融合于廉政建设思考和主张,从他本人躬身以行的事例中可见一斑。
朱熹年少时就流露出清廉之志。他19岁得中进士之后,回徽州婺源故里扫墓并拜会宗族长辈。一天,他行至故乡东门桥头,见一水池石罅间淙淙涌出凉洌甘醇的泉水,顿生思悟:为官当像这泓泉水,“颠簸不失志,贫贱亦清廉”。这句话也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
朱熹一生中从政的时间虽然不长,职位也不高,但他惩贪官、正官风、解民困、育人才,做了一番深受百姓爱戴的实事。
朱熹强调为官要公。他说:“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 梢。”意思是说,当领导不论职位高低,做事都要公正。如果公正廉明,即便是一般干部也让人敬佩;而如果办事不公正廉明,就是宰相,最后也不好收场。
朱熹名扬天下,除了他学识过人外,还源于他6次弹劾当时敷衍赈灾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唐仲友是当朝宰相王淮的亲家,而朱熹当时被提举为浙东茶盐公事之职又 是王淮推荐的。面对大义与私情,朱熹选择了前者。在人才选拔上,他举贤避亲,主张官宦人家子弟为人处世要低调,就是入仕也要从基层干起,凭自己的才能和成 绩获得升迁。
在惩治贪官污吏上,朱熹同样很有办法。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事漳州时,依据政情,发布了《州县官牒》, 下令各县的县丞、簿、尉必须赴长官厅,逐日聚厅议事。为防止猾吏不法行奸,朋比营私,他采取了“对移法”,即对分掌财赋肥缺、坐地勒索民财的州吏,给予调 离或撤换,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轮岗或异地任职。
龙岩当时是地僻山乡,无鱼盐之利,民生贫薄,而一些官吏非但不体察民情,还经常派人下乡骚扰,并多次激发民变。朱熹到任后即书写《龙岩县劝谕榜》,下令龙岩知县约束官吏,务宣教化,严守条法。
朱熹一生除担任地方官吏和皇帝待诏侍讲外,在南平的建阳、武夷山两地亲手创建的寒泉精舍、武夷精舍、沧州精舍三所精舍从事教学、著书的时间则长达20多年。朱熹通过精舍将他的理学思想传播于世,受之者众,为当时的社会注入一股清新之气。
朱熹的民本思想
自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历代的儒家学者都对民本思想推崇备至。中国历史上许多被后人传颂的清官、好官,多是身体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
朱熹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影响,对当时官员普遍缺乏爱民惠民之心甚为不满,明确主张:“为守令,第一是民事为重。”倡导为官者做到“临民以宽”,并告诫统 治者不要竭泽而渔。朱熹主张“恤民”与“省赋”,他认为“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他所倡导的“平易近民,为政之本”观点,与现 代社会人本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朱熹的施政主张虽被南宋统治者排斥,但他高洁的操守和悯民的情怀却赢得了百姓的赞赏。在浙东为官时,他出行视察“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其轻车简从的目的,就是为了“访民隐”——真正接地气而非官气。
主政闽北时,朱熹与民众打成一片。他在诗作《谢客》中这样写道:“野人载酒来,农谈日西夕。此意良已勤,感叹情何极。归去莫频来,林森山路黑。”几位老 农将自个酿制的酒在夕阳将落时从崎岖的山道中送与他品尝,他为此深感过意不去,一再叮咛他们“归去莫频来,林森山路黑。”从这里不难看出朱熹与百姓的亲密关系。
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长,但他始终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想方设法地为百姓办些实事。他退居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时 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此后,这一举措在多地推行。由此,以 粮赈灾的制度开始向州县以下扩展到了乡镇一级。当年朱熹倡议设立的朱子社仓,在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目前依然得到完好的保存。
朱熹诗作《西阁》有两句著名的诗句“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大意是:只听得枕下泉水哗哗的流水声,若能化作人间及时雨,该多好呀。而《朱子家训》中 也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这种心系百姓,甘于艰苦恬淡的心态,也是其廉洁自律的一种写照。
在福建,为了纪念爱民的朱熹,武夷山脉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许多山水被命名为朱山、朱溪……
朱熹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实践
尽管朱熹所处的是封建时代,他的民本思想和所推行的廉政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他提倡的亲民、爱民及廉洁奉公精神,仍然值得学习借鉴。
朱熹将修身以及荣辱思想纳入他建立的理学体系。他认为,诚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对待别人的双重内涵。诚实待人,要求主体置于阳光之下、置于社会的监督 之下;而忠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自律意识。这也与当今我们倡导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主张不谋而合。
近年来,在打造“紫阳清风”廉政文化品牌中,南平市通过品牌“移位”和高位“嫁接”,将朱熹廉政思想教育引入宣教工作,使其走进机关、校园、社区……
“朱熹故里”建阳市,借助历史廉政文化底蕴,深入开展朱子廉政文化研究与探讨,发掘整理《朱熹理学廉文》等廉政文化系列丛书,免费发放到机关、学校……
南平市旅游部门以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园为依托,将廉政文化融入其中,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进景区的可持续开发之路。他们在朱熹创办的考亭书院 增设朱文公祠、廉政碑廊、廉政诗墙等廉政文化景观;在新建的麻阳溪生态景观带,开辟廉政文化仿生古栈道长廊,将廉政内涵融入文化墙、石刻群等景观;在各旅 游景点,通过编写廉洁主题的导游词、制作廉洁旅游宣传册等方式,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站位。
南平市还组织文艺工作者、民间艺人和乡土 人才,举办廉政理论文化广场系列活动,编排廉政优秀剧目,将朱熹廉政故事、廉政警句等改编成山歌、小品等原生态曲目,组织表演队以山歌对唱等方式真情表 演;福建闽北诗词楹联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朱熹诗联研讨会和朱熹贤墨采风活动,宣传朱子理学的清廉思想内涵;在黄坑镇朱子园,每到清明,都有党员干部和群众与 港澳台同胞到朱熹墓地祭拜,在文墨香火、清风祭文中表达对朱公理学及其清廉思想的颂扬。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 期,对其进行廉洁教育十分必要。今年3月,松溪县国学经典进校园课题组和县廉政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共同编撰的《朱子文化与修养》正式出版,并赠送给全县 20余所中小学校。该书将朱子的廉洁从政格言、廉洁为官故事单独编成一个廉政篇章专门展开介绍。各中小学校通过朗诵经典、开办讲座、征文比赛等形式,积极 引导学生接受朱子等传统美德与廉政文化的熏陶,让青少年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蔡怡琳 谢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