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要把群众的事记在本上、装在心里
2013年8月5日一大早,我到浙江省平湖市独山港镇运港村调研。我刚进村就被村民老张拦住了,他说:“村干部处事不公,你得管管。”我说:“您别着急,有啥事慢慢说。”
经过耐心倾听,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5年前,老张与邻居大李的承包地进行了调整,现在因为涉及征迁利益,两家对相邻承包地的地界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差一点打起来。后经村党支部书记倪连根调解后,平息了此事,但是,老张一直不服气。
随后,我同老张一起到村里调查核实相关情况,他带我到村便民服务中心找到倪连根并当场指责他办事不公。
我问倪连根:“你对两家承包地的地界判定有什么依据吗?”倪连根从办公室书橱里拿出了一个本子,翻开给我看并说道:“2008年,全村机动田普遍开展调整工作。这是当年12月8日,我调整两家土地时记的工作笔记,非常明确地记录了两家调整时的面积和地界。对了,笔记本上还写着村民小组长老黄和老沈在现场,可以叫他们过来证明一下。”倪连根找出电话本打起了电话。
看过笔记本,听完老黄和老沈的证明,老张红着脸说:“看来是我记错了……”一起邻里纠纷悄然化解。
中午,在倪连根办公室,我指着他书橱里的100多本大小不一、有的已经泛黄了的笔记本感慨道:“今天这个事真是小本子发挥了大作用啊!”
倪连根自豪地向我介绍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从1986年4月1日到村里工作,算来已足足有27个年头了。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只要是有关我们运港村的事情,我都会详细地记录下来。”
当我发现倪连根的电话本也特别厚时,又不禁感慨:“你这个电话本比我们县级机关的还厚啊,得有100多页吧。”
“嗯,175页,它可是我吃饭的家伙呢。”倪连根很自豪,“现在的农村可不比以前了,白天年轻人多外出上班,只有老人留守,群众有事往往是打电话。我从2007年起印制《运港村电话号码本》,把所有村干部、农户家庭的联系方式都印上并下发给23个组的661户农户,现在村民有事直接打电话就能联系上村干部。”
“倪书记,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现在一些村干部反映村干部难当,你当了27年的村干部,酸甜苦辣一定不少吧?”乘着他谈兴正浓,我继续问道。
“怎么说呢,其实村民是最看重实际的,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将心比心嘛,就看你能不能为村民着想,能不能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做人也罢,做事也罢,就是要实在一点,千万不能忽悠群众,否则就会被骂娘,工作就会难开展。”
这次下基层调研,让我对做好基层工作特别是群众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倪连根用朴素的语言、亲身的实践、长久的坚持给了我很多启示:175页电话本、100多本日记本,看似平常不起眼,却成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难题最有效的工作载体,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密切联系群众,不能看一时而是要看经常,不能看形式而是要看实效,重要的一点是让群众诉求有渠道、难题能解决。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不能只说漂亮的空话,要多到群众中去,听群众诉求,解群众忧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赢得群众的认可,让群众满意。(浙江省平湖市纪委、监察局 周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