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廉政文化

味蕾上的童年

发布时间:2013-10-17 23:08:45 浏览: 173

人世间最为可口、最为养胃、最为壮骨、最为醉魂、最为刻骨铭心的饭莱,来自哪里?回答只有一个:来自天下母亲那双勤勉而富有创造性的手。因为她们善用的调料,就叫:浓情和母爱。是天下之唯一,别无他寻。


一个人,落生后的第一口饭,是母亲们来喂的。而且,一般情况下,都是口对口的喂。因了无限的疼爱在里边,我们才尝到了五谷杂粮那种透心的自然香味。从此,我们的味蕾就有了浸心的记忆,至到终老,也不会改变。


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童年时母亲所做的饭菜,天下为最,无与伦比。那时,家景贫寒,天天吃的,基本上是俗食。就是说,都是从黑土地里长出来的养命植物。很少吃到的鸡蛋(大都换去生活必须品)和只有年夜可狼吞一次的肉食,除外。那时,我的家乡不会种水稻和麦子,我吃到白面馒头和大米饭,是15岁那年,在中学的饭桌上。家乡人,平日吃的都是小米、高粱、苞谷和荞麦。荞麦产量低,因此稀贵。吃荞面饸饹和荞面饺子,算是改善了生活。


母亲的荞麦面饸饹,是神来之食。左邻右舍无不夸其为白家一绝。他们都来学,却总学不透。还有杂面饸饹,是我母亲的独创品牌。朦胧记得,它的做法是:先是把白高粱米、苞米渣子、小米等杂粮,泡在大土盆里,放在灶台上发酵,待散发出一些酒香酸味时,将其捞出,摊晒在用红柳条编织的大笸箩里。待手感稍有潮湿时,就拿去用碾子碾,用细孔筛子筛。和面时,还放一些什么,就记不大清楚了,反正,压出来的饸饹面,筋道又细长,香浓扑鼻,很是诱人。汤,一般是酸莱汤为主。汤里,很少有肉,大都炝一些植物油而已。但吃起来,酸甜可口,让人大发食欲。因为那都是纯天然植物,没有半点污染,味纯而喷发出一屋的自然之香,那是我永远的记忆。假如,让我现在去选择,满汉全席或杂面饸饹其中的一种,我毫无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胃和心,牢牢记住的,就是那个滋味。更因为它是出自慈母之手。普天下,什么香味能够抵过母爱之香味呢?


譬如,今天的饭铺和超市里,玉米面贴饼和窝窝头,都有外卖,然而我很少去眷顾。原因是没有我母亲做的那种,诱人馋虫的口感和香味。母亲的玉米面窝头,光泽若金,香浓酥软,酸里带甜,有着特殊的天然之味。里边包的是,似烂非烂的大颗云豆。嚼起来,有一种特别的口感,叫你一辈子也吃不腻。而母亲做的玉米面贴饼,无论包有云豆或者无,都让人几口便咽尽,因为它太让人开胃了。家里大鉄锅,可绕圈贴15个大贴饼在上端,下边是常有变化的炖莱,莱熟饼亦熟,饼子里喷发的,皆是新鲜菜肴的自然香味,微咸而甜。一个大贴饼,一碗炖莱,足以填饱我们的肚子,并口有余香,胃有屯粮。出去干活或在学校操场里奔跑,都有敦实的后劲,生龙活虎,精神百倍。功,均在于母亲精心烧制的饭和莱。对于我们这些‘七狼八虎’而言,母亲即是整个世界,又是一轮明月。


在我几十年的日常生活中,早餐大都是玉米面发糕。是妻子按我的口述,照葫芦画样做出来的,她虽尽心尽意,却有些不解,以为我顽固也有些土。前些日子,妻子买回面包机,变着花样,烤制面包,十分爽口,吃了一段时间,还是想念起我的玉米面发糕来。妻子无奈,只有摇头,恢复了我原来的食谱。奈何?胃里的馋虫,皆来自故乡,是母亲亲手喂养起来的。它们的固执和偏爱,远远超过了我对新生事物的亲和力。譬如对大米饭,无论哪里的上好大米,吃起来总觉得不如母亲的白高粱米和大粒玉米焖饭。那种掺有云豆香味的气味,我相信,连鬼神都说不出一个不字来。


说来也不奇怪,无论富贵或者贫贱,因为我们的根,都在农村,都在黑土地里,无一例外。因为,长长的历史长河里,村庄在前,城市在后,村庄是城市之母体。再好的山珍海味,吃一天爽,吃一百天就觉着腻了。所以,小米粥就咸莱,不都是我们常挂嘴边的食谱吗?我走遍大江南北,吃过无数个地方莱系,但发现,有一个奇怪现象,那就是:满桌的美味里,让大家抢着吃的,仍然是煮玉米、土豆、红薯和粗面窝头;仍然是大葱、萝卜、苦菜沾大酱。不是吗?不信,观察一下就是。因为那些都是,人类生存之根,绵延几千年,甚或几万年。如斯便可肯定,五谷杂粮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弃不得也离不得的。人是可以阔、也可以富的,但五谷杂粮,无论如何是不能忘怀的。假若谁忘掉了,说明他只是富,而非贵。贵的真正含义,不是所有的富人,都能弄得懂,学得来的。贵,是一个高雅的有份量的字眼,轻浮之人,与之无缘。


闯荡世界开拓疆场,人阔人富浮华一生,何其荣耀。但到老了,鬃角落霜,牙齿脱落,走路趔趄之时,就会猛然想起家乡,而且撕心裂肺。此乃,落叶归根之乡思症也。老迈之人,回到了故乡,第一个捧起的必是黑色泥土;第一口想吃的,必是母亲颤抖着手,做给你的那一碗热汤面。如斯,你重又寻到了根,寻到了生命之源。你终于从神话,变为平凡;你终于从复杂,变为简单;你终于从天涯,又回归于原点。你,终于寻到了最初那种质朴无华的人味,和最初的天然良知。如斯,打马还乡这个字眼,就让人心热、就让人眼潮,就让人迫不急待。(查干)

更多推荐
更多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7
客厅茶几上的水果盘,突然出现了久违多年的红柿子,我欣喜若狂,油然想起儿时那甜的诱人的烘柿和在柿树园树上玩游戏的情景。然甜蜜丰满的回想被“骨感...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0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8:55
【清廉网】或许你会好奇,中国幅员辽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偏偏发生在萧山衙前?到凤凰山脚下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2022-06-15 08:22
【清廉网】小满时节桑果甜,又到桑果飘香时。时进初夏,恰逢周末,应客人之约,我们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素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的江苏射阳特庸王村的...
作者:陈玉军2022-06-09 09:53
【清廉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石拐区纪委监委2022-04-25 08:40
hello,廉友们!! 为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即日起 四川省“51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2022-04-11 09:17
【清廉网】​(文\林柏江)​ 阿阳:   山那边,灯火摇曳,撩动心弦。今晚,又到了我们相约鸿雁传书的日子。 ...
作者:林柏江2022-04-11 09:13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
作者:王平2022-04-06 07:54
素闻九龙风光好,今朝结伴去登攀。 仰望峰高超千米,拾级而上若等闲。...
作者:胡遵远 石义良2022-04-06 07:14
【清廉网】​春风和煦,绿柳依依,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思念是一种距离,那么清明的思念便是天上人间的距离。...
作者:辛梓萌2022-03-31 07:36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所有人都在分秒必争。...
作者:王燕琴2022-03-29 08:33
【清廉网】​2022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不断、国际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但圆满结束,第十...
作者:王豪杰2022-03-29 08:26
【清廉网】​日暮向晚,见一亭堂荒于修葺,高阁其上,远而望之,景美生情致,甚有所感,乃出数言记之。...
作者:陈涛2022-03-29 08:10
【清廉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今日迎来春分节气,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作者:孙晓璐2022-03-29 08:05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