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要把群众的事装在心窝里
2008年底,通过参加区里组织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我走上了基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岗位。2012年,我担任街道纪工委书记后,组织上考虑街道辖区内的北大槐树片区是回汉居民区,我自己也是回族,包挂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我身上。虽然事先也想到了困难,但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到一些居民实际困难和问题后我的心还是沉了一下。这个片区基本是亟待改造的老棚户区,居民的房屋大多低矮、破旧,老少几代人同居一屋的现象也很多,一部分居民仅仅依靠社会低保救助生活,并且回汉杂居情况又较为特殊,社会稳定的压力很大。
几年来,区、街道办事处多次协调安排加快开发,但开发商到现场一看往往都打了退堂鼓。虽然开发拆迁并不是纪工委书记的主要任务,但群众的事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得沉下心、俯下身,努力搭建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因此,我暗下决心,无论北大槐树片区的事多难办,只要是关系片区群众切身利益的,哪怕是丁点小事,我都要积极去争取解决,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窝里。
等到终于可以拆迁了,但是又碰到很多问题。
未婚无业的尿毒症患者回族群众崔明浩,与患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母亲一起生活在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拆迁房中,相依为命,生活困难。当办事处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拆迁政策时,他说:“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哪里也不搬迁了,死也要死在这里。”
得知情况后,我多次登门拜访,带领大家捐款捐物,给他送上慰问金,帮助联系治疗医院、租赁过渡房屋、办理全额低保。崔明浩哽咽着说:“孙书记,这些天你给俺家做了这么多,比俺亲姐还亲。你对俺上心,俺也让你放心,周围那几户拆迁工作你别管了,包我身上。”很快,得益于换位理解和真心沟通,被认为拆迁难的“钉子户”们就这么一个个“攻破”了。
其实,做好群众工作,除了“上心”,还要“会用心”。居民孙波,眼睛失明,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孤身一人,长期吃低保,以开推拿店为生。动迁开始后,因为是盲人,活动很不方便,再加上也没什么亲戚朋友,为了能够租一间“物美价廉”的门脸房,他急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听说这个情况后,我上门安慰他说:“别着急,我了解咱辖区的情况,认识的人也多,我帮你。”说到做到,回单位的路上,我就围着辖区转了一圈,找到两处看着比较合适的地方,经过跟人家反复讨价还价,终于给他定下了一处门脸房,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宽敞明亮,商住两用,而且租金比较便宜。
因为了解了孙波的窘困处境,有时我会给他送一些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去年春节前我给他买了一件新毛衣送过去,他感动地说:“我有20年没穿过新衣服了。虽然你是纪工委书记,但像是我的亲人。”听完他的话,我心里暖暖的:“你别客气,我有个亲妹妹也叫孙波,咱俩也是有缘分啊,你就把我当成你的亲姐姐吧。”
现在拆迁基本结束了,回迁安置楼也陆续开始动工建设。那些搬迁走的左邻右舍们,还会经常来看望我。原本认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最主要的是要有正气、有威严。但通过经常和居民打交道,忽然明白,群众更需要的是能切实解决他们实际困难,让他们觉得可信可亲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古人云:“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只有走进群众身边,才能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只有把群众的事装在心窝里,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西市场街道纪工委 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