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区廉政文化建设注重“三结合”
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纪委、监察局主动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区域文化总体发展战略,注重与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相结合、与推动日常工作相结合、与推动区域特色文化产品传播相结合,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廉政文化建设与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相结合。与“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受免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成为廉政文化的共享者和传播者。近年来,宝山区策划了一系列廉政文化产品进基层活动,比如,组织了“百场廉戏下乡”,把廉政折子戏、廉政小品、廉政歌舞等节目送到百姓家门口;开展“百场廉政电影入万家”活动,会同区文广局挑选一批廉政电影在社区休闲广场放映。同时,充分发挥市民文化节、“社区日”接近群众生活的优势,在居民区举办廉政图片展、廉政板报评比、反腐倡廉形势讲座等;借助“送书下乡”活动,把《廉文鉴赏汇编》、《倡廉文摘》等廉政书籍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廉政文化建设与推动日常工作相结合。把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其寓于机关、社区、农村、企业等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在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与机关各项工作相结合,举办廉政文化读书交流会、创作廉政歌曲等,引导工作人员改作风、提效能。在社区,实施“一街一镇一品牌”工作计划,布置文化宣传长廊、组建廉政文化宣传队伍等,形成正气昂扬、清廉文明的社区文化氛围。在家庭,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相结合,发放“廉政贺年卡”、签署“助廉书”等,引导干部家庭成员知廉、守廉、助廉。在学校,借助课堂、校报、校刊等阵地,举办主题班会、创作廉洁美术作品等,引导教师廉洁从教、职工廉洁从业、学生廉洁修身。在企业、在“两新”组织,把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成立党员服务队、建立党务公开栏、设立支部学习平台等,倡导科学管理、诚信经营。在农村,建立廉政书屋、排演廉政小戏等,营造富有乡土特色的廉政文化氛围。
廉政文化建设与推动区域特色文化产品传播相结合。宝山区纪委、监察局积极与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创作表演机构合作,依托宝山沪剧团、陶行知纪念馆等区域文化特色资源,不断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精品。2009年,宝山区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王瑛先进事迹为题材,创编了大型现代沪剧《红叶魂》。此剧目前已巡演88场次,共计9万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观看了演出。2011年,宝山区以歌舞剧《江姐》为蓝本改编成现代大型沪剧《红梅颂》。此剧在全区巡演50余场,发挥了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引领社会、教育干部的强大功能。此外,该区重视深挖陶行知先生廉洁思想,借力陶行知纪念馆,积极传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思想内涵。2012年,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1周年和生活教育运动85周年,宝山区组织力量创作了大型现代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该剧以陶行知先生回国开展平民教育为切入点,以他在南京、重庆、上海进行教育实践和改革的故事串缀而成,艺术地再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万世师表”的师德风范,颂扬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格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