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南浔区:培育“草根”勤廉文化 积蓄倡廉学勤正能量
最近几天,70多岁的陈祖荣和他的“草根”勤廉文化乐团正忙着排练新节目。
老陈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一名退休人员。去年,由他发起的“草根”勤廉文化乐团以一出《还金亭》登上了全区“草根”勤廉文艺汇演的大舞台,他们唱响的《等客还金》在当地一度成了流行乐曲。
南浔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饶如锋告诉记者,近年来,南浔因地制宜,以基层勤廉人物事迹为支撑,以本土传统廉政文化为主角,以“草根”勤廉文化活动为载体,创建形成“一镇(单位)一品”,即把历史典故、勤廉人物、勤廉故事、勤廉文化(如蚕、湖笔、剪纸、灯谜、渔文化和浔商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勤廉色彩)融入文化发展,使“草根”勤廉文化具有了强大生命力。
挖掘“草根”文化的勤廉元素
日前,南浔区纪委、监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草根”勤廉文化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崇廉敬勤为宗旨,以本地勤廉素材为引线,突出群众性、教育性、针对性和鲜活性,积极倡导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具有南浔特色的“草根”勤廉文化。
一纸通知,让千金镇党委委员费军和同事们走村串户,忙活开了。费军说,今年,千金镇确定把“草根”勤廉文化培育的重点放在民间剪纸上。
民间剪纸是千金镇的传统民俗文化品牌。费军告诉记者,借助“草根”勤廉文化培育这一平台,千金镇不仅要把剪纸这张“名片”擦亮,还准备挖掘、增添一些新的勤廉元素。
和千金镇一样,南浔区各镇(开发区)、各部门通过“找”、“挖”等手段和有奖竞赛的方式,发动群众寻找本地的勤廉文化、故事和“草根”人物。有关部门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素材进行创作,并挑选具有责任心、喜爱舞台表演的人员排练,随后通过宣传、文化部门的“文化下乡”等载体,选送一批优秀的“草根”勤廉文化节目进行巡演。
“接地气”的勤廉文化更容易入耳入脑入心
正是有了陈祖荣等普通群众的积极参与,使南浔区培育“草根”勤廉文化的全新探索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并得以发展壮大。
南浔区纪委副书记王坚说,致力于让群众自己想“点子”,使专业化变平民化、被教育变主动接受教育,“草根”勤廉文化培育这一创新实践在南浔日渐成熟,正为打造“勤廉南浔”不断积蓄倡廉学勤正能量。
“形式上平易近人,内容上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勤廉文化更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南浔区纪委常委孙荣荣说,宣讲勤廉文化是“文化下乡”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都会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在多样化的“草根”勤廉文艺节目表演中,广大干部群众不但强化了“反腐倡廉没有旁观者”这一意识,而且自发成为宣传勤廉文化的“播种机”。
宣传推得开、叫得响的“草根”勤廉典型
“草根”勤廉文化在南浔区的风靡,绝非偶然。近年来,该区坚持把勤廉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弘扬本土勤廉典型上。距今2000多年,为官清正廉洁、做人刚正不阿的秦代大将军蒙恬,如今成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南浔中国湖笔文化馆的“主角”。从1940年至今仍在履行“得诸社会,还诸社会”承诺的叔蘋奖学金家族,成为持续激励人们从善、重诺、守廉的标杆。新的历史时期,在加强基层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中,旧馆镇推出的“廉政食堂”新制度,以“管好干部的嘴也是执行力”的工作理念,严控镇村招待费开支,培树基层干部勤廉形象;村党支部书记周美凤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克勤克俭,成为息塘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在前列的带头人……
同时,南浔区建立健全“草根”勤廉文化跟踪培养制度、培育激励制度等,在全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大力培育、树立、宣传推得开、叫得响的“草根”勤廉典型。“发动群众参与寻找、宣传身边的勤廉典型,这些典型的形象和事迹又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了舞台,并被广为传颂。就在‘人人出点子、人人献智慧’的氛围中,人人崇廉敬勤,人人倡廉学勤,涌现出越来越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形成了良性循环。”饶如锋如是说。(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徐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