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廉政文化

圣迹:孔子的一生

发布时间:2013-07-09 18:24:22 浏览: 164

《论语》较偏于道德教训,《史记》更接近孔子真貌


了解孔门儒家学说,可以有五种途径。一则读五经、传记。五经虽历载往 古,毕竟为孔子理想寄托所在,而公榖二《传》、《礼记》、《易传》之书多载孔子言论,所以为了解儒家第一途径,晚清以前传统如此。二则《史记·孔子世家》 及《仲尼弟子列传》。三则《论语》。四则《孔子家语》、《孔丛子》及《孔子集语》,源于后裔之家传,亦颇可取。五则晚周诸子,如《孟子》、《荀子》、《庄 子》之书,下至出土战国简帛,及汉宋学者著述。


途径不同,所得出的印象亦自不同。今人认识儒家多不由五经,而只读《论语》。其实 《论语》孔子应答弟子之语,所揭示的孔子形象以对七十子的教训为主,偏于“静态”。由《论语》入门,就不如由《史记》能接近真相。只读《论语》,则孔子仅 是一位教育家、道德说教者;由《史记》来观察,则孔子本是一位政治家,准确地说,是一位失败的、没有政治家之名的政治家。


朱熹撰著《四书集注》,其《论语序说》首先节略《孔子世家》,以见之于行事。明郭子章《圣门人物志》仿此,也首列《孔子世家》,次先贤、先儒。


《论语》中,孔子历数弟子之成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而感叹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程子注解:“四科乃从夫子于陈蔡者尔。”这一古代学术科目划分的最早记录,其实仍与周游列国的经历紧密相关。


和了解道家学说不同,道家长于思辨,而其作者多为隐逸之士,要想了解其生平事迹颇难,亦且无益,只要在其著作中静思哲理就好,而儒家是主张入世的,又重在修身齐家,知行如一,所以了解儒家人物的生平事迹即是了解其思想学说,而只顾分析其言论说教反而就外在了。


以入仕为进路,以讲学为退守


孔子以一个衰败世族之后,上无封邑,下无爵禄,周游列国十四年,干七十二诸侯,下开战国游学干禄之风气。孔子与其众多弟子构成了与战国养士之风和门客制 度近似的一个政治集团。求学讲学在孔子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孔子以参政入仕为主要目的,讲学著述是第二位的。由于孔子坚持自己“宗周、复礼、正名”的政 治理想与政治道德,最终沦落不遇,晚年居鲁,以退修诗书教授弟子为业,在平生政治志向落空之后,不得已成为教育家、思想家。但追溯其本义,孔子首先是一个 为政治理想不懈努力而未获成功的政治家。


司马迁说:“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 《乐》。”甚至说到孟子,依然是“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退而”一语,最为关键,表明孔孟均曾先有一种 “进路”,只因未能实现,退而求其次,才归结为退守。


荀子曾说:“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司马谈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梁启超亦云:“我国自春秋战国以还,学术勃兴,而所谓‘百家言’者,盖罔不归宿于政治。”


章学诚指出:“学术之未进于古,正坐儒者流误欲法《六经》而师孔子耳。孔子不得位而行道术,述《六经》以垂教于万世,孔子之不得已也。”“故学孔子之所 学,不当学孔子之不得已。”此语可谓得之。“孔子之所学”,是因;“孔子之不得已”,是果。推源溯流,求孔子之本志,不仅要知其“果”,更要知其“因”。 由“果”而求“因”,此之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PageNext]


周游列国,栖栖遑遑


“圣迹”一语,源于《汉书》:“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杀术士,燔《诗》《书》,灭圣迹,弃礼义。


取径《孔子世家》而论孔子的为人,大致可以分为求学、讲学、仕宦、宦游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即贯穿了孔子七十三年的一生。


孔子初仕,为委吏,主管仓库、料量、会计。又为司职吏,又称乘田,有牛人、枳人、牧人诸解,主管苑囿刍牧。


齐景公与晏婴至鲁,见孔子。孔子追随至齐,为齐大夫高昭子的家臣,欲通齐景公,为晏婴所阻。孔子返鲁,时年三十五岁。


鲁大夫季氏的家臣公山不狃与阳虎作乱,囚季桓子,以费邑招孔子,孔子欲往,说:“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时年五十。


鲁定公任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升司空,又升大司寇,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而鲁国陪臣执国政,又怠于政事,孔子不得已决心出走,时年五十六岁。


孔子当时不会想到,这一走,不仅没有丝毫结果,而且迁延至于暮年。如果不是弟子冉求的帮助,他几乎不能返回祖国,归葬故墓。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至卫(今濮阳),为颜浊邹家臣,居十月而去。将至陈,过匡(今长垣),匡人围之。返于卫,见南子,子路不悦。至曹(今定陶),又至宋 (今商丘),宋大夫桓魋欲杀孔子,孔子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拔其树。至郑(今新郑),立东门外,与弟子走散,被讥为“丧家之狗”。至陈(今淮阳),为陈 大夫司城贞子家臣,居三年。将至卫,过蒲(今滑县),蒲人止之,盟而出之,出而背盟。又至卫,卫灵公已老,孔子始叹:“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 成。”欲至中牟见赵简子,临河而止,在川上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返于卫,卫灵公问战阵,孔子答“未之学”。明日见孔子,仰视飞鸿,色不在孔 子。至陈,季桓子来召弟子冉求,孔子思归,叹道:“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多惆怅感慨。至蔡(今上蔡),又至叶(今叶县),又返于蔡,遇长沮、桀 溺,又遇荷蓧丈人,讥孔子不能避世。居蔡三年,蔡人不能用,楚昭王聘孔子,陈、蔡大夫惧有威胁,相与发兵围之于野。孔子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起,弟 子有愠色,史称“陈蔡之厄”。


“陈蔡之厄”为孔子周游求仕所历艰难困苦的极点,此后子贡使楚,楚国发兵迎孔子,则迎来孔子一生参 政的最大转机。当日楚国之强盛,就全国疆域而言,实已占据半壁江山,其后荀子即成功在楚发展。但孔子在郢都(今荆州),令尹子西对楚昭王提了四个问题: “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王之将帅,有如子路者乎?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楚昭王皆答“无有”。子西不必再问,而楚 昭王已不用孔子。到这年秋天,楚昭王就去世了,大好机缘可谓转瞬即逝。


匡人围孔子,孔子声称:“文不在兹乎!”桓魋拔树,孔子说 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口气强硬。至中牟,叛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谏止,孔子回答说:“我岂瓠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此时便不能不关注 实际。至叶,叶公问政,孔子愿报以“不知老之将至”,已退居于守势。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初期,孔子还不知名,所以没有人任用他;而 在游历数年以后,孔子大有名望,以致没有人敢于任用他,仅仅任用他的弟子就已经足够了。令尹子西说,若用孔子,“非楚之福也”。而鲁人召冉求为将,居然打 败了一向强大的齐国,“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弟子皆已出仕,“唯季次未尝仕”,而“孔子亦不求仕”。这真是一个悖论。


回鲁两年以后,孔子就去世了。


至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叹道:“吾已矣夫!”又叹:“甚矣吾衰矣!”又叹:“吾道穷矣!”又喟然曰:“莫知我夫!”看来是最后绝望了。正是在这 种心境下,孔子才削《诗》、序《书传》、作《春秋》的。五经的整理传授,是在孔子平生志向落空之后,对于自己的政治主张在书面和文字上的一个寄托。

[PageNext]


当春秋之际,周游天下而求其政治际会,最为辛苦的有两个人,一为晋公子重耳,之外十九年,一为孔子,在外十四年。这段被后人称为“周游列国”的经历,其 实绝无浪漫美好之可言。《庄子》描述为“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孔子家语》更直接称之为“在厄”。


冯梦龙在其小说《东周列国志》中,述及重耳,写道:“要知重耳能成伯,只在周游列国间。”(第三十五回“晋重耳周游列国”)述及孔子,则说:“那孔仲尼 名丘”,“有圣德,好学不倦。周游列国,弟子满天下,国君无不敬慕其名,而为权贵当事所忌,竟无能用之者”。(第七十八回“会夹谷孔子却齐”)同样的周 游,却完全是两个结果。


重耳的“周游”,其实也只是政治流亡。但他居狄五年,娶咎如之女,又留齐五年,娶齐桓公之宗女,虽然在外时间长于孔子,却远不如孔子辛苦。


班固曾称:“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身不安居,坐不暖席,正是孔子备经艰难的写照。


孔子及其弟子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政治集团


《史记》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乃是就志向落空以后的孔子而言。而庄子、刘向的叙述刚好 与此有巧合之处,二人认为孔子游说求仕过的诸侯大夫也恰是七十二人。庄子说:孔子“以干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


同样巧合的是,战国中,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及吕不韦,都有食客三千人,恰与孔门弟子的数量相等。


《诗经·周颂》有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古文献中,有关“宾客”的记载开始得很早,但“门客”、“食客”、“门生”、“故吏”的称谓则兴起较晚。孔子时尚无“门客”、“食客”之说,但却已经盛道“门人”、“门弟子”了。


《礼记》、《论语》中都有“门人”、“门弟子”的记载。孔子曾说:“丘得四友,门人加亲,远方之士日至。”《论语》记载:“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孔子的弟子曾子、子思、子夏等,也各有其门人。顾炎武《日知录》引《册府元龟》载后唐明宗时,中书门下奏:“门生者,门弟子也,颜、闵、游、夏等并受仲尼 之训,即是师门。”认为汉唐的“门生”源于孔子时的“门人”。


“阍者”也称“门人”,《公羊传》:“阍者何?门人也。”但孔子的门人不是阍者,其意义与战国的门客相接近。弟子三千,足以和战国四公子的养士相媲美。孔子与其众多弟子实际上是构成了和战国养士之风与门客制度近似的一个入仕干政的政治集团。


“学优则仕”,若德业优长,则当仕进,孔子是真正遵循了学以致用宗旨的一个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孔子生不得其位,死得其荣,中国古代几乎所有守身持正、刚直不阿的士君子都是圣人之徒。(张京华)

更多推荐
更多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7
客厅茶几上的水果盘,突然出现了久违多年的红柿子,我欣喜若狂,油然想起儿时那甜的诱人的烘柿和在柿树园树上玩游戏的情景。然甜蜜丰满的回想被“骨感...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0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8:55
【清廉网】或许你会好奇,中国幅员辽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偏偏发生在萧山衙前?到凤凰山脚下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2022-06-15 08:22
【清廉网】小满时节桑果甜,又到桑果飘香时。时进初夏,恰逢周末,应客人之约,我们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素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的江苏射阳特庸王村的...
作者:陈玉军2022-06-09 09:53
【清廉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石拐区纪委监委2022-04-25 08:40
hello,廉友们!! 为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即日起 四川省“51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2022-04-11 09:17
【清廉网】​(文\林柏江)​ 阿阳:   山那边,灯火摇曳,撩动心弦。今晚,又到了我们相约鸿雁传书的日子。 ...
作者:林柏江2022-04-11 09:13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
作者:王平2022-04-06 07:54
素闻九龙风光好,今朝结伴去登攀。 仰望峰高超千米,拾级而上若等闲。...
作者:胡遵远 石义良2022-04-06 07:14
【清廉网】​春风和煦,绿柳依依,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思念是一种距离,那么清明的思念便是天上人间的距离。...
作者:辛梓萌2022-03-31 07:36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所有人都在分秒必争。...
作者:王燕琴2022-03-29 08:33
【清廉网】​2022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不断、国际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但圆满结束,第十...
作者:王豪杰2022-03-29 08:26
【清廉网】​日暮向晚,见一亭堂荒于修葺,高阁其上,远而望之,景美生情致,甚有所感,乃出数言记之。...
作者:陈涛2022-03-29 08:10
【清廉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今日迎来春分节气,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作者:孙晓璐2022-03-29 08:05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