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廉政文化

大漠魂

发布时间:2013-06-05 22:49:33 浏览: 161

大漠是冷寂的,但又好像有无尽的话语想对人诉说,所以,又是那样的令人迷惑。刚到甘肃敦煌的那一天,我们就来到鸣沙山,来到历千年而不枯竭的月牙泉,感慨这泉水不被流沙所掩埋的神秘。大漠的天黑得很晚,晚上八九点钟,太阳还不舍得回家;而碧蓝的天空上,月亮已高悬一隅,如一个守护神,默默凝望着这荒芜的大地。


在这无涯无际的戈壁上,人是渺小的,一切生物都是渺小的,似乎只有寂静和苍凉才是永恒的。举目望去,只有远处的祁连山雪域,遥遥的似一抹浮云,横于天际,给人一种神圣的召唤。面对这寂静的土地,我不禁会想,当年玄奘西行取经,在荒漠上一步一步跋涉,该承受了多少寂寞和孤独,又是怎样在漫漫长路中战胜自身的焦虑、不安、恐惧?古今凡是要成就大事者,总是要经历一个“望断天涯路”的过程。只有到了这样的荒漠,才能深深感悟到“苦行僧”的生命意志和坚韧精神。


突然,我看到一双被遗弃在荒漠上的旧鞋。这一闪而过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这是谁遗下的,它的主人今在何方?我们知道,在这通往罗布泊的无人地带,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折戟沉戈。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沿着这条路走进罗布泊,再也没有走出来;1996年,徒步探险不幸遇难的探险家余纯顺,也曾沿着这条路前进。那一双鞋是谁遗下的呢?它好像变成了一块生命的碑石,风化凝固成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可以说,沙漠中的所有人工残遗物都可以引起人无尽的联想和感慨,一段快风化的缰绳也可以承载一段远古的大漠故事,一截矗立的胡杨残骸更如荒漠上的一具幽灵,似乎想告诉寂寞的旅人一个惊心动魄的传说。


对中国历史稍有认识的人,都会知道,这里自古就是一个兵家争逐的战场,是一个“春风不度”的地方。在古人眼中,西出阳关,便再也没有故人。为什么古人会在这里设立关卡呢?因为在大漠中,守住了水源就守住了生命线,玉门关、阳关的所在,都有水源,故傍水而建,扼守一方战略要津。今天,阳关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几乎没有留下一点陈迹,只有附近的烽燧还见证着一段历史;惟玉门关历千百年,仍静静地立于天地之间;疏勒河畔的河仓古城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却似乎在以最后的时光展示一段尚未被湮没的历史。


在大漠深处的一个关口,我看到一副对联:“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秦燧汉关今犹在听塞外羌笛胡角马嘶张骞李广俱往矣”。上联大致写出今日大漠的景况,不过下联的“张骞李广俱往矣”则颇值得商榷。张骞、李广等都在历史中光耀非凡,并非轻易可以取代。这经历过无数次铁蹄践踏的荒漠,早已抹去了所有战火与烽烟的痕迹,如今,我们能看到的除了荒芜,还是荒芜。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在无情的时光风雨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过了玉门关,再往西行,就到了雅丹“魔鬼城”。魔鬼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风蚀而成的土丘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大漠就是这样的神秘,又这样的令人迷惑。但是,别以为这里像三毛所描述的撒哈拉沙漠故事那样充满浪漫色彩,这里有更多的苦难与艰辛的故事。


但是,有苦难的地方,便有神圣的光辉;历经磨难的人,反而能在千锤百炼中淬炼出高尚的人格精神。正是这荒凉的大漠,产生了光耀世界的文明。据传说,公元366年,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来到这不毛之地,筋疲力尽的他,在河畔的一处高地坐下,参禅入定,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对面的山金光万道,仿佛有佛光照耀。僧人决定在这里修行,于是找来工匠开凿石窟,坐禅修行。从此,来这里开凿石窟坐禅、礼佛的僧人及世俗人,越来越多;到了唐代,石窟已达到一千多座,故这片石窟又叫千佛洞。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因位处中西文化的交汇要冲,兼收并蓄,产生了辉煌的文明,千佛洞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明朝以后又走向了衰落,千佛洞也被流沙掩盖了她的光华。直到上世纪初,被叫作“王道士”的人在石窟中发现了藏经洞,引来西方列强的盗宝者,大量无价之宝被可耻的文化掠夺者所抢劫。


敦煌重新被世人所发现和认识。敦煌,既是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地方,也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可以说并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另一方面,这虽然是一个艰苦而煎熬人的地方,但又是一个让人为之倾心的地方。


在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一代代的大漠人在这里写下了他们传奇的人生。敦煌研究院前身敦煌艺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常书鸿,早在1927年便留法,学习油画,并定居法国。敦煌壁画在西方引起广泛影响时,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于1936年回到多灾多难的故国,并于1942年来到敦煌,在经费奇缺的情况下进行着洞窟的保护工作。现任院长樊锦诗说,当年她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到敦煌实习时,第一眼看见常先生,发现他的衣着跟当地的农民无异,可想,常先生是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守护着这艺术宝库。他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壁画的临摹,付出了一生的时间,由此,被人们誉为“敦煌石窟保护神”。为敦煌石窟无私付出的人,何止常先生一个。樊女士说她自己刚到敦煌的时候,最初也很不甘心,不愿意留在这荒凉之地,可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战胜了个人的意愿。她留下来了,并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她说“现在就是叫我走,我也不会愿意”。为我们讲解石窟壁画的韩文君,本来是在兰州学财经的,完全有条件到外面找一份薪优的差事,却来到敦煌,做起一份讲解员的工作。我想,今天的莫高窟之所以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正是由于一代代无私的人在奉献他们的生命,以他们的青春为石窟的壁画加添不会消退的色彩。


大漠是荒芜的,但是,大漠人的生命是富足的。我终于明白了月牙泉不会干枯、不被流沙所埋的神秘隐喻,就像大漠人在贫瘠中开创出生命的绿洲一样,月牙泉正是荒漠甘泉的象征,代表了不竭的生命之源和无私的奉献。

更多推荐
更多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7
客厅茶几上的水果盘,突然出现了久违多年的红柿子,我欣喜若狂,油然想起儿时那甜的诱人的烘柿和在柿树园树上玩游戏的情景。然甜蜜丰满的回想被“骨感...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0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8:55
【清廉网】或许你会好奇,中国幅员辽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偏偏发生在萧山衙前?到凤凰山脚下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2022-06-15 08:22
【清廉网】小满时节桑果甜,又到桑果飘香时。时进初夏,恰逢周末,应客人之约,我们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素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的江苏射阳特庸王村的...
作者:陈玉军2022-06-09 09:53
【清廉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石拐区纪委监委2022-04-25 08:40
hello,廉友们!! 为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即日起 四川省“51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2022-04-11 09:17
【清廉网】​(文\林柏江)​ 阿阳:   山那边,灯火摇曳,撩动心弦。今晚,又到了我们相约鸿雁传书的日子。 ...
作者:林柏江2022-04-11 09:13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
作者:王平2022-04-06 07:54
素闻九龙风光好,今朝结伴去登攀。 仰望峰高超千米,拾级而上若等闲。...
作者:胡遵远 石义良2022-04-06 07:14
【清廉网】​春风和煦,绿柳依依,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思念是一种距离,那么清明的思念便是天上人间的距离。...
作者:辛梓萌2022-03-31 07:36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所有人都在分秒必争。...
作者:王燕琴2022-03-29 08:33
【清廉网】​2022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不断、国际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但圆满结束,第十...
作者:王豪杰2022-03-29 08:26
【清廉网】​日暮向晚,见一亭堂荒于修葺,高阁其上,远而望之,景美生情致,甚有所感,乃出数言记之。...
作者:陈涛2022-03-29 08:10
【清廉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今日迎来春分节气,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作者:孙晓璐2022-03-29 08:05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