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廉斥贪话《诗经》
重读《诗经》,别有一番滋味。《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堪称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其中,那些颂廉斥贪的光辉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反腐倡廉镜鉴。
《诗经》中的颂廉斥贪篇章,文字精练、语言生动、意境深邃,颂廉一咏三唱、极尽赞美,斥贪则辛辣有力、入木三分。这些诗篇或直抒胸臆,或含蓄比拟,艺术手法之高超,充分展现了古人修身、崇廉、恤民、戒贪的为官道德及鲜明的爱憎之情。如今读来,仍令人颇受教益。
《诗经·郑风·羔裘》篇中写道:“羔裘(古时诸侯、卿、大夫的朝服)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该诗借助对一位负责正人过失的官吏身上羔羊皮袍的描写,表现了对其品行的赞美——清廉正直、品格端方,操守品行如皮袍般绚丽华美。
《诗经·卫风·淇奥》篇则用细腻的手法,描绘了一位处事得体、品行高尚的官员形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该官员十分重视自我修养,相貌堂堂、谈吐高雅,勤于政务、能力突出;最重要的是,其“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清廉从政、品德高尚,胸怀宽广、和善可亲。该诗可以视为老百姓对心目中理想官员的期盼:君子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如此君子,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
《诗经·大雅·桑柔》篇是《诗经》中章数最多的诗。该诗前八章讽刺周历王不恤民生、贪婪暴虐,后八章则斥责朝廷官员不理政事、为官失德。该诗提到治理国家应以民为本,“维此惠君,民人所瞻”;只有恩泽百姓、佑护百姓的仁厚爱民之君,才能得到民众的敬仰和信服。《诗经》中的这种“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诗经·魏风·硕鼠》篇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可谓千古名句。该诗将贪婪无耻、饱食终日的王公贵族比作体态肥硕、不劳而获的硕鼠,形象生动、爱憎分明。千百年来,此句曾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共鸣。从政之人,身居官职,应当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如果官吏不讲操守、贪得无厌,将国库当做自己的钱袋子,中饱私囊,就连老鼠也不如了。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篇,堪称讽喻官员挥霍国帑吃喝的力作。该诗通过对周王朝官员饮酒无度、失礼败德行为的描写,嘲弄了其醉酒后骄奢淫逸的丑态,讽刺之情溢于言表、力透纸背。由此联想到,前不久某地一起群众围堵干部公款吃喝的事件:干部以公务为名,觥筹交错、名酒佳肴,被曝光之后丑态毕露。中央八条规定出台之后,仍有干部挥霍公款吃喝,怎能不激起民怨?该事件曝光后,涉事干部很快被免职,彰显了群众监督的力量。这也表明,古今在追求官员廉洁、政府清廉方面,一脉相承、并无二致。身为社会管理者、服务者,应思尔俸尔禄、来自百姓,一酒一菜、物力维艰,一言一行、关乎形象。
《诗经·齐风·鸡鸣》篇描写了一个“懒官”的形象,颇为生动有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鸡鸣拂晓的时候,人家已经上朝了,妻子催促被窝里的丈夫起床上朝,丈夫却搪塞说那不是鸡叫,是苍蝇在嗡嗡。贤德妻子和懒惰丈夫的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自古以来,勤为政之本。为官之人若如诗中的“懒官”那样,贪图享受、懒于政事,能让百姓满意吗?
掩上书卷,思绪如潮。《诗经》的作者早已杳无踪迹,但那些讴歌清官廉吏、抨击丑恶贪腐现象的不朽诗句,那些寄寓着忧国忧民、颂廉斥贪情怀的光辉篇章,犹如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不断给后人以警策和激励,去追求政治清明的和谐社会。(吴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