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廉政文化

穿越岁月的情怀

发布时间:2012-12-31 21:28:30 浏览: 188


96岁的老将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经常给我这个69岁的普通退休教师寄书,已经26年了。其中我最爱读的一本是《同唱革命歌》,我贪婪地读着,一次又一次被书中的主人公向守志老将军和夫人张玲革命一生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他们给我心头点燃了一盏明灯,树起了一座人生的路标。


《同唱革命歌》一书,以访谈录形式,讲述了向守志老将军和夫人张玲革命一生的波澜历程。品读这部书,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栩栩如生,真情自然流露,犹如走进战火纷飞的岁月,走近这两位慈祥可敬的长者。


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是我军一位由“红小鬼”成长起来的著名高级将领,他出身贫苦,十六岁参加红军,两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太行打游击,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纵横沙场,征战南北,功勋卓著,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同唱革命歌》一书,记录了这位共和国将军的传奇人生,仔细品读令人热血沸腾。


向守志将军与夫人张玲是一对受人尊敬的革命老人。牵手烽火岁月,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相识、相爱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当时,一位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团长,一位是英姿飒爽的太行山区女县委书记。漫漫征途,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将军夫妇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部书,讲述了将军夫妇革命意志历久弥坚、患难真情终身不渝的感人故事,仔细品读令人荡气回肠。


向守志将军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自我修行平常心,和老伴张玲一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青少年教育和慈善事业,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奉献自己的余热。老将军还热心参加基层的军民双拥共建活动,欣然担任江苏扶贫协会顾问、江苏省慈善总会顾问和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等荣誉职务,退而不休,老骥伏枥志弥坚。《同唱革命歌》一书,道出了向老夫妇心态平和、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的情怀,仔细品读令人感悟良多。


向司令员的原秘书方国书是个有心人,他将世纪之交报刊上刊登的向司令员与夫人张玲的有关访谈文章收集起来,汇编成《同唱革命歌》一书,此书具有史料价值、审美价值,自然更有教育价值。这些文章,有些我在报纸上已经读过,有的是第一次看到,生动真实,非常感人,唤起了人们对火红岁月里的美好回忆。读书如读人,阅读这本书,感觉像行走在春天里,有一种美好的感受,而且在增进对向司令员与夫人张玲这对革命伴侣的了解中,对革命理想、信念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从同学战友到革命夫妇。向守志和张玲相识于太行区党委党校开展整风期间。1943年,太行区党委举办整风学习班,参加的对象主要是县团以上领导干部。


张玲参加学习班前就知道向守志打仗非常勇敢,不过当时太行山上战功赫赫的大有人在,她并没有特别在意向守志,两人只是一般的同学和战友。


整风开始时,向守志在二队,张玲在三队。向守志经常在大会上发言,张玲开玩笑地说:“当时我就觉得他怎么老爱发言啊。后来知道他要调到我们队当队长,大家还挺紧张,不知道这个带兵打仗的人到底怎么样。向守志来我们队看到我就问,‘张玲,你也在三队啊?’我心里想,这人挺奇怪的,经常见面,他不早就知道了嘛,多此一问。”说起这段往事,张玲言语间流露的幸福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


同在一个队,向守志与张玲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过了一段时间,向守志和一些正在学习的同志被调往前方打仗,临别时,向守志对张玲袒露了心扉,希望两人能做朋友。张玲毫无思想准备,她以为只是谈工作,没想到向守志会直接向她表白心意。


1945年初,经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意,太行军区政治部批准了向守志和张玲的结婚申请。


1945年5月25日,向守志带领全团官兵,执行攻打昔阳县城的任务,路上遇到张玲,已是晚上6点多钟。两人当即商定,举行战地婚礼。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向守志和张玲却没有邀请一个人参加,没有添置一件结婚用品。唯一的仪式是,两人面对毛泽东像,立下革命到底、相伴终生的誓言。张玲说:“我们结婚的那天,身边的警卫员都不知道,战争年代一切从简。第二天一早,向守志就带着部队奔赴战场了。


战地婚礼简单庄重。艰苦的斗争环境和频繁的战斗生活,使向守志和张玲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就是不打仗,虽然住在一个县里,但中间隔着大山,平时也很难见面。


婚后,夫妻俩南征北战,东奔西跑,不能经常在一起。有时在路上相遇,两人队伍走的却是相反的方向,话都说不上一句,就在马背上挥挥手,望一眼,继续前进。


永远不会失去信念。张玲和向守志结婚不久,解放战争打响了,夫妻远隔千里,各自忙于工作和战斗,长年难见一面,只要有机会就托人捎上一封信,双方在信中相互谈谈对国内外形势的看法,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经验,鼓励对方为革命多作贡献。可以说,他俩的家也就在了各自的马背上。


1949年,解放大军攻入西南,十五军驻守川南剿匪,四十四师师长向守志率部驻守宜宾。张玲下了太行山,千里迢迢来到宜宾,不久,向守志就北上整训赴朝参战去了。在军人妻子的眼里,丈夫到前方作战已是家常便饭。虽然此去朝鲜相隔万里,流血牺牲在所难免,但这都是很平常的事,张玲早已习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她和丈夫共同的事业。为了这个伟大神圣的事业,他们早已准备好了牺牲自己的一切。张玲感慨地说:“直到1954年抗美援朝凯旋后,我和老向、孩子们才算有了个共同的家。”


1967年7月,向守志被任命为第二炮兵司令员,任职仅43天就被撤消二炮兵司令员的任职命令,而且还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并先后押送5个农场监督劳动。


1969年底林彪发布了一号命令,在北京所有“黑帮”及其家属,都要清除出北京。张玲回忆说,就在这时,炮兵专案组宣布,让我和80多岁的老母及四个孩子三天内离开北京,到四川开县高山深谷中的毕山农村。


到了农村我们全家都参加劳动,造反派还到农村叫我编造向守志的所谓“罪状”,我一概拒绝。因为气候潮湿,我又患了风湿病,瘫痪住院。造反派到医院让我快出院返回农村。直到1972年初知道林彪摔死后,我才带着孩子出四川到湖北,向老部队同志打听老向的下落。


那是1972年春节,我带着孩子,在驻马店农场与老向团聚了。我们分离了5年,凭借着彼此的信念,终于又见面了。我们各自在内心都坚信我们的党迟早有一天会拨乱反正,所以遇到再大困难,我们都不会失去信心,相信一定会有见面的时候。


1988年9月14日,这一天将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史册,这一天也是向守志人生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这一天,中央军委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予17位上将军官军衔仪式。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授予向守志上将军衔。


1965年9月,向守志由西安炮院院长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他上任不久,“文革”开始。


烈火识真金,坦荡见忠诚。向守志忠于真理,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崇高品格,在十年“文革”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1967年4月下旬,“炮院”部分群众因对江青的有关讲话有不同意见,到国务院与“中央文革”联合接待办公室上访,同参加接待工作的干部发生冲突。当时,军委分工负责“文革”工作的领导同志打电话给炮兵负责人,让派一位领导干部将这部分群众劝说回去。炮兵的主要领导指派向守志副司令员出面调解。向守志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妥善地解决了问题,将这部分群众劝说回到了工作岗位。本来这是做了件好事,但后来被林彪一伙颠倒黑白,给向守志戴上了一顶“冲击中央文革”的大帽子,并作为打倒向守志的“罪状”之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向守志在政治上得到彻底平反。


1988年,我军恢复评衔授衔时中央军委给向守志的评衔鉴定上这样鉴定:“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这是对向守志将军恰如其分的鉴定。


将军本色,本色将军。《同唱革命歌》文史相融、文笔朴实流畅,史料丰富、内容翔实,不仅生动刻画了令人尊敬的向守志将军形象,也是一部集史料性、思想性、可读性的传统教育读物和人生价值观教材。


该书追寻了两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曲折、坎坷的人生足迹。向司令将军和夫人张玲两人相知、相爱、心心相印、志同道合,无论阳光风雨,无论事业和伉俪生活,都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七十多年如一日奋斗不息。他们的人生历程,生动、典型而传奇地演绎了一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他们的人生理想、信念、德行、品格、情操,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我和老伴共同学习《同唱革命歌》后,决心要向司令将军和夫人张玲两人学习,“同唱双拥歌”。以前,我先后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 我老伴被提名为“常州市国防建设新女性”,今后,我们要做一辈子“拥军人。


当我再一次捧读《同唱革命歌》时,总会掀起感情上的波澜。我视它为珍宝,从中涉取营养和力量,它不仅将伴随我走过人生的全过程,并将它作为传家宝,让子孙后辈读它、读懂它,真正理解“拼搏”的含义。(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纪委 华再清)

 

更多推荐
更多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7
客厅茶几上的水果盘,突然出现了久违多年的红柿子,我欣喜若狂,油然想起儿时那甜的诱人的烘柿和在柿树园树上玩游戏的情景。然甜蜜丰满的回想被“骨感...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0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8:55
【清廉网】或许你会好奇,中国幅员辽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偏偏发生在萧山衙前?到凤凰山脚下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2022-06-15 08:22
【清廉网】小满时节桑果甜,又到桑果飘香时。时进初夏,恰逢周末,应客人之约,我们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素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的江苏射阳特庸王村的...
作者:陈玉军2022-06-09 09:53
【清廉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石拐区纪委监委2022-04-25 08:40
hello,廉友们!! 为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即日起 四川省“51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2022-04-11 09:17
【清廉网】​(文\林柏江)​ 阿阳:   山那边,灯火摇曳,撩动心弦。今晚,又到了我们相约鸿雁传书的日子。 ...
作者:林柏江2022-04-11 09:13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
作者:王平2022-04-06 07:54
素闻九龙风光好,今朝结伴去登攀。 仰望峰高超千米,拾级而上若等闲。...
作者:胡遵远 石义良2022-04-06 07:14
【清廉网】​春风和煦,绿柳依依,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思念是一种距离,那么清明的思念便是天上人间的距离。...
作者:辛梓萌2022-03-31 07:36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所有人都在分秒必争。...
作者:王燕琴2022-03-29 08:33
【清廉网】​2022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不断、国际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但圆满结束,第十...
作者:王豪杰2022-03-29 08:26
【清廉网】​日暮向晚,见一亭堂荒于修葺,高阁其上,远而望之,景美生情致,甚有所感,乃出数言记之。...
作者:陈涛2022-03-29 08:10
【清廉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今日迎来春分节气,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作者:孙晓璐2022-03-29 08:05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